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虎坊桥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虎坊桥原为桥名,后演变为街名。为明时“虎房”演化而来。今指珠市口西大街与骡马市大街东西相接、南新华街与虎坊路南北相通的十字路口附近。“虎坊桥”实体已不存在。[1]

基本信息

  • 中文名称 :虎坊桥
  • 所属地区 :中国北京
  • 政府驻地 ;北京
  • 著名景点北京湖广会馆

简介

宣武区虎坊桥:曾有虎房和石桥,纪晓岚故居名扬天下,一个冬日的早晨,我来到了虎坊桥。十字路口西北角,坐落着京华印书局的旧址;西南角是湖广会馆与工人俱乐部;东北角,高大的晋阳饭庄之下,是古色古香的纪晓岚故居。在宅子门口,有一株盘曲缠绕的紫藤。时值深冬,它早已枯黄,默默地守候在那里。对它,我轻轻道一声珍重,期盼那昭苏万物的春风,能唤醒这沉睡的仙子,重现紫云垂地、香气袭人的风采。

当年,纪大学士在《阅微草堂笔记》中多次提到“虎坊桥”这个地名,还解释过这处宅邸的来历:“余虎坊桥宅,为威信公故第。”威信公就是清初将领岳钟琪,他才是宅子最初的主人,纪晓岚是后搬来的。

在北京的“虎”字地名中,虎坊桥恐怕是名气最大的。不过,现在这里既没有虎,也没有桥,究竟是怎么得名的呢?程迓亭《箕城杂缀》有云:“虎坊桥在琉璃厂东南,其西有铁门,前朝虎圈地也。”在明朝,这里是养虎的地方,还加了大铁门,防止老虎逃跑。现在菜市口的东北方向有条铁门胡同,应该就是当年虎房铁门所在地。

“虎”字的来历解决了,再来看“桥”。我查了一些老地图,才知道这里原来的确有条河道。在明清时期,有条由北向南流的沟渠,经过京华印书局西侧一直向南,通到先农坛西北方向的苇塘之中。虎坊桥就是在这条沟渠上修建的东西向石桥,位置大概在今天虎坊桥十字路口的西侧。到了近代,填沟筑路,石桥也逐渐湮没无闻,直到2000年前后拓宽骡马市大街时,才短暂地重见天日。而今,虎房也好,石桥也罢,都已消失在历史的尘埃中;唯有“虎坊桥”这个地名依然鲜活,在全新的大都市中,承载着那古老的记忆……

北京宣武门西边路北有一幢长方形的十层办公楼。那个院子30年前原是北京大学第四院的所在地。

典故

北洋政府时期是旧“国会”,明、清两代,则是饲养为宫廷服务的大象的“象房”。

养象,中国已有悠久的历史。三国时代,“曹冲称象”是大家熟知的故事。唐朝《酉阳杂俎》笔记中也有关于饲养象的记载,有个名叫独孤绶的人还写过《驯象赋》。

到了明朝,宫廷更是大量饲养象为帝王家服务。御马监(原北京图书馆一带)就是养象的地方,刘若愚的《明宫史》记载里边养过九只母象,各居一房,不够时则由外象房递补。

虎坊桥站

从象来街一直往东南走,就是虎坊桥了。这是明朝宫廷圈养老虎的地方。明朝饲养老虎有好几个地方,主要是皇宫内部的虎城——太液池之西北隅。老虎养在地下井里,上面筑有小墙,老虎在下面咆哮跳跃。

除虎城外,虎坊桥就是最大的养虎地方(今魏染胡同一带)。附近的铁门胡同就是当年虎圈西边铁栅栏所在。老虎也要参加朝会活动,所以有些老虎也是驯服了的。《明史·江彬传》记载正德皇帝经常“搏虎为戏”,老虎未经驯服,皇帝当然不会去接近它们。

由象来街往东,紧邻宣武门有条未英胡同。明朝皇帝喜欢饲养老鹰,相传这条胡同原来的名字是喂鹰胡同。这样看来,北京南城象来街、虎坊桥一带,在明朝时候还是个动物饲养区呢![2] 虎坊桥站因明代设置虎房得名。虎坊桥站位于珠市口西大街,因明代在此设虎房,故《京师坊巷胡同集》有“虎房桥西虎房”的记载。

虎坊桥始建于明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是在虎房东侧大明沟(今南新华街)上建起的一座木桥,清代改建成石桥。20世纪20年代填埋了大明沟,拆除了石桥,如今只保留“虎坊桥”这个地名。[3]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