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现实:引领未来的人机交互革命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内容简介
这是一部从科普和商业双重视角阐述VR的著作。作者团队成员均是来自国内和硅谷的VR技术极客,他们用全球化的视野,从现实、科幻、技术、产品、商业、生态等多个重要维度全方位讲解了VR。
现实维度:主要介绍了VR的概念和发展中的重要里程碑,VR与AR、AI的区别和融合,以及国内外科技巨头在VR领域的产业布局。
科幻维度:主要从科幻电影和游戏两条主线讲解了VR的应用,充分展现了VR在现实应用中的美好未来,以及幻想世界中的人类命运。
技术维度:用非常通俗易懂的方式和语言详细讲解了支持VR的主要技术,如立体显示技术、多感知自然交互技术、3D建模、3D全息投影、脑机接口等,它们是VR的根基。
产品维度:从发展、功能、技术、商业、行业地位等多个角度对全球顶尖VR企业的主打VR产品做了详细的介绍,如Oculus Rift、HTC VIVE、Sony PlayStation VR、Samsung Gear VR、Magic Leap、Microsoft HoloLens、Leap Motion、Virtuix Omni等,几乎囊括全部主流产品。
商业维度:首先从布局、产品、技术等多个角度介绍了Facebook、Samsung、HTC、Sony、Microsoft、Google、Magic Leap、BAT、乐视等全球顶尖的VR企业;其次讲解了VR在军事、航天、医疗、教育、社交、购物、旅游、游戏等十数个领域的应用和广阔前景;最后分析了国内VR领域的投资机会与空间。
生态维度:分不同的主线将企业、产品、行业应用、创业团队、投资人等多个VR生态中的关键要素清晰地呈现了出来。
无论你是科技迷、VR迷,还是VR领域的创业者、投资者、管理团队、技术开发者,只要你想了解VR,本书都能为你提供想要的知识。
作者简介
王寒 (网名:寒酒仙)
科幻迷、虚拟现实和玄幻修真爱好者,多年苹果粉丝和苹果平台资深开发者。
曾任职于三星电子全球采购中心,2009年作为联合创始人兼CTO参与创办成都云创新科技,曾负责移动设备平台上数十款儿童互动娱乐及音乐游戏产品的开发。
2013年开始接触虚拟现实技术,对目前主流的虚拟现实开发3D引擎和交互输入相关的技术及解决方案有一定的了解,包括Unity3D、虚幻4、Intel RealSense、Leap Motion、Google Project Tango等。目前正在申请和人体多感知输入相关的交互输入技术专利。
2013年创办赛隆网,是国内比较早的VR/AR兴趣社区和专业测评媒体。
2015年作为联合创始人共同创办赛隆空间科技,旨在打造一个在《太空堡垒卡拉狄加前传:卡布里卡》里面才有的虚拟世界。
卿伟龙
曾在华为任职10年,拥有5年的数据通信产品研发经验和5年海外市场拓展经验。2013年创立深圳市明致物联技术有限公司,担任公司总经理兼市场总监,对物联网和智能硬件有深刻的认识和理解。2015年作为联合创始人之一创办赛隆空间科技。
王赵翔
Brandeis University计算机专业硕士毕业。曾在世界最大的语音识别公司Nuance Communications实习,现在就职于Amazon美国总部。
蓝天
Brandeis University本科毕业,美国典型文理学院通识教育,涉猎经济人文艺术。现攻读University of Washington的HCI方向研究生,主攻方向是从哲学社会角度研究人机交互的未来。
书评
学习是多通道的、多元的、多彩的。
技术带来了很多的变化,也带来了很多的可能性。
1增强现实——Augmentation of human perception.
AR,是一种对人类感知的增强,是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的重叠。
这是一种通过一些设备来获取信息,在现实世界的基础上同时看到虚拟的世界的一种技术,这个设备必须要有显示屏幕和摄像头,它可以是笔记本电脑、Pad或者智能手机。
增强现实的信息可以是图像、声音、动画等,它们会附加在现实世界的物体之上。它延展了人们对周边世界的认知,更重要的是,它增加了人们与真实世界的互动。
它有三个主要的特性:
混合了虚拟世界与真实世界的物体 支持实时互动 真实和虚拟图像彼此精确拟合 其实要在实时互动并且移动物体的时候实现真实和虚拟图像的精确匹配是非常困难的,所以在目前的应用中,很多AR应用是依赖于一个真实物体的,比如需要有一个画着特殊图形的塑料或者纸质卡片。
当软件扫描识别这个特殊图形的时候,AR虚拟世界的图像、声音或者动画元素就会被激发出来。
目前AR在各个领域都有一些应用,比如医疗、游戏等,当然,在教育领域它也有比较广泛的应用前景。
2手势学习——Learning with your entire body.
如果学习可以调动整个身体,会是什么样的一种情形?
手势一直是一种常见的沟通形式,回想你自己牙牙学语的时候,是不是经常会自然地用手势跟外界进行交流?
而且,通过手势来跟设备进行交流比人们使用鼠标和键盘更为自然——这也是乔布斯的苹果手机解开的秘密之一,当人们可以在屏幕上的用各种手势来取代反人类的键盘鼠标后,智能手机开启了移动互联网时代。
其学习的成本几近于无——我们发现最初无论如何都没法习惯鼠标键盘从而无法上网的父母辈们,以及因为太小而无法掌握打字技能的孩子们,全都可以非常自然地自动掌握了这个技能,连接上网并且使用各类App。
这非常好地促进了人们和软件的互动,让人们很方便进入一个虚拟世界。
尤其是近些年的体感设备中,手势与设备的互动会让人有一种非常自由的感觉,你的手里都不用拿任何东西,设备通过摄像头定位和捕捉你的所有动作,你挥一挥手,就可以控制一个虚拟人物在网球场上挥拍击球。
在学习领域,这一类的应用就非常有意思了,用前面说过的多通道以及学习金字塔原理来说的话,使用手势可以调动我们的多种感官参与其中,从而大大提高学习效率和留存率,而且,你根本无法被动地去参与——通过这个方式来进行学习的话,你会更具创造力。
在脑机接口的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计算机可以直接读取学生的脑电图信号并且促进直接沟通,但是脑电波的检测依然无法概括教育的范围,比如阅读和一些其他的潜力。
但是这个领域的发展非常迅速,目前已经有在梦境方面的研究进展,以后的突破或许可以很快改变我们对自己大脑获取和处理知识的方式。
3碎片学习——Small and tasty bites of knowledge.
碎片化的知识,是否真的不够系统呢?
碎片化学习是一种将知识分解成很小的块以方便接收的方式,就像午后甜点一样,小而甜美——这个比喻可以比较形象地描述这种零碎知识,因为被分割成了小块并且不超过人们的能力范围,所以学习起来比较轻松。
被分割成小块的知识也可以在人们的注意力时间范围内集中呈现,让学习更有效率。
在这个学习方法中,人们只需要集中注意力在一个单一的主题上,通过简明的阐述和精巧的案例设计来了解这个主题的知识。
碎片化学习的呈现方式往往会结合各类多媒体手段,比如电影、动画和互动演示——它本身就是贴合互联网用户的场景和习惯而形成的,运用多媒体手段则可以比单纯的文本展示更好地吸引人们的注意力。
这种学习方式的兴起与技术的发展密不可分,尤其是移动设备的普及,人们可以随时随地拿起手中的智能设备来进行小块知识的学习,无论是Pad还是智能手机,都比笔记本电脑带来的场景更具备想象力。
而事实也正是如此。
这样的学习方式还有一个比较好的地方在于,人们可以不用从一段冗长的讲课视频中去费劲地寻找自己想要的知识,而是可以更灵活地进行重点选择,掌握学习主动权——而大家都知道,主动的学习效果要远远高于被动吸收。
并且就像计算思维里将一个大目标分解成多个小目标一样,分解成小块的知识可以让人们更好地形成有步骤的阶段性学习。
当然,碎片化学习从一开始就受到诟病,因为人们认为这会破坏知识的系统性。确实,相比设计严密的系统的课堂教学来说,碎片化学习看上去是那么不严谨不正式不认真。
学习的系统性确实值得引起注意,但我认为这不是碎片化这种形式带来的。即使是严格按照教学大纲来讲授的课程,如果不能被很好地吸收,其在学习者心中的不系统化依然会非常严重。
这取决于学习者本人是否有意识地去构建自己的知识结构,是否有意识地去不断完善和填补自己的知识框架,如果是,那么,无论是碎片化的学习还是大段的学习,都可以被学习者吸收、切割后放入自己的体系当中,融为一体。
而如果没有这个意识,则无论这个学习架构如何系统,恐怕都很难让学习者形成一个良好的结构。
毕竟学习者才是这件事情的中心,学习不是被动地吸收,而是主动的获取。
所以无论是增强现实的技术、手势学习的方式还是移动时代的碎片化学习习惯,其本质都是为了破除学习的障碍,拓展学习的可能,提高学习的效率。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