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蚊母树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蚊母树 原图链接

蚊母树 蚊母树属金缕梅科植物原产我国广东、福建、浙江、台湾等省,多生于海拔100~300m之丘陵地带;日本亦有分布。长江流域城市园林中常有栽培。 嫩枝有鳞垢,叶革质,椭圆形,长约5厘米,先端钝,侧脉不明显,无毛,全缘。华东各地有栽培;海南尖峰岭保护区的植株,高达16米,叶厚革质,第一对侧脉强劲,有点像三出脉。山东地区栽培的见有4种:蚊母树、中华蚊母树和小叶蚊母树。其中蚊母树最为常见。[1]

形态特征

蚊母树常绿灌木或中乔木,嫩枝有鳞垢,老枝秃净,干后暗褐色;芽体裸露无鳞状苞片,被鳞垢。蚊母树叶革质,椭圆形或倒卵状椭圆形,长3-7厘米,宽1.5-3.5厘米,先端钝或略尖,基部阔楔形,上面深绿色,发亮,下面初时有鳞垢,以后变秃净,侧脉5-6对,在上面不明显,在下面稍突起,网脉在上下两面均不明显,边缘无锯齿;叶柄长5-10毫米,略有鳞垢。蚊母树托叶细小,早落。蚊母树总状花序长约2厘米,花序轴无毛,总苞2-3片,卵形,有鳞垢;苞片披针形,长3毫米,花雌雄同在一个花序上,雌花位于花序的顶端;萼筒短,萼齿大小不相等,被鳞垢;雄蕊5-6个,花丝长约2毫米,花药长3.5毫米,红色;子房有星状绒毛,花柱长6-7毫米。蚊母树蒴果卵圆形,长1-1.3厘米,先端尖,外面有褐色星状绒毛,上半部两片裂开,每片2浅裂,不具宿存萼筒,果梗短,长不及2毫米。种子卵圆形,长4-5毫米,深褐色、发亮,种脐白色。[2]

生长环境

蚊母树多生于亚热带常绿林中,多生于海拔100~300m之丘陵地带,喜光,稍耐荫蚊母树喜光,稍耐荫,喜温暖湿润气候,耐寒性不强,对土壤要求不严,酸性、中性土壤均能适应,而以排水良好而肥沃、湿润土壤为最好。萌芽、发枝力强,耐修剪。对烟尘及多种有毒气体抗性很强,能适应城市环境。[3]

栽培技术

蚊母树可用播种和扦插法繁殖。播种在9月采收果实,日晒脱粒,净种后干藏至翌年2-3月播种,发芽率70-80%。扦插在3月用硬枝踵状插,也可在梅雨季用嫩枝踵状插。移植在10月中旬至11月下旬,或2月下旬至4月上旬进行,需带土球。栽后适当疏去枝叶,可保证成活。蚊母树一般病虫害较少,但若种在潮湿阴暗和不透风处,易遭介壳虫危害。[4]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