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蠶豆套作玉米雙三零高產栽培技術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蠶豆套作玉米雙三零高產栽培技術針對四川省旱作多熟農業區種植蠶豆受連作影響,產量低而不穩,且耕地面積逐年減少,病蟲害發生重,栽培管理粗放,種植技術落後,經濟效益低下等問題,開展蠶豆[1]與玉米播期、密度研究、示範推廣具有重要意義。

一、技術名稱

蠶豆套作玉米雙三零高產栽培技術

二、技術概述

(一)研發背景

本技術的研發有助於充分利用四川省山區、丘陵等產區光、熱、水資源[2]豐富的優勢,提高土地複種指數和利用率,有效減輕病蟲害,提高蠶豆、玉米產量,從而增加農民收入並推動四川地區蠶豆、玉米產業發展,最終提高糧食總產。

(二)技術要點及參數

1、優化帶植:採用寬窄行套作模式種植,玉米種植帶寬0.75米,每帶種植2行,窩距0.33米;蠶豆種窄行0.40米,每帶2行,窩距0.27-0.33米。

2、選用良種:播種前期種子宜經過「兩選(平選,篩選)一曬」以確保種子質量

3、適時播種:蠶豆早播能縮短蠶豆、玉米共生期,但蠶豆易遭凍害減產,四川秋播蠶豆宜選擇10月中下旬播種,玉米3月中下旬播種。

4、合理密植:蠶豆密度6500-8000株/畝,玉米密度4000株/畝。

5、施足底肥:一般畝施過磷酸鈣25-30公斤或腐熟農家肥1000公斤作基肥,注意種、肥隔開,以免傷種。花莢期適當追施磷、鉀肥,促進蠶豆生長,增加結莢率和粒重。

6.科學田管:前期要注重補苗保苗、做好中耕除草,控制田間濕度,注意適當排灌,加強病蟲害防治。

7、打頂(摘心):植株平均有10苔花序時摘心,在晴天中午摘去頂端3-6cm嫩梢,這樣可以抑制後期無效營養生長,達到莢多、莢大、提早成熟的目的。

7、適時收穫:鮮豆莢可在豆莢基本飽滿,籽粒灌漿至80%~90%及時採收;干籽粒蠶豆宜在黑莢期收穫,玉米在黃熟期收穫果穗,收穫後注意曬種、儲藏、防止機械混雜。

(三)技術示範推廣情況

「蠶豆套作玉米雙三零高產栽培技術」自2012年以來單獨或作為其他技術的核心內容,獲得四川科技進步三等獎1項,申請國家發明專利1項。2012年以來在四川簡陽、南充、自貢、資陽、內江、達州等進行示範、推廣,效果顯著。2012-2015年在資陽樂至核心示範基地,蠶豆乾籽粒最高產量226公斤/畝,4年產量均超過200公斤/畝,平均增產率為24.1%;玉米平均產量470公斤/畝,平均增產率為18.5%,節約化肥、農藥10元/畝。2014-2015年在自貢山多寨鎮八甲村核心示範基地,蠶豆鮮莢最高產量1064.5公斤/畝,干籽粒平均產量188.1公斤/畝,增產率分別為24.7%、19.3%;玉米平均產量526.5公斤/畝,增產率17.5%,節約化肥、農藥12元/畝。2015-2020年在簡陽清風鄉鮮食核心示範基地,通過小面積取樣測產,蠶豆鮮莢最高產量1070公斤/畝,4年產量超過900公斤/畝,平均增產率為21.4%,玉米平均產量553,2公斤/畝,平均增產率為15.8%,節約化肥、農藥用量15元/畝。目前,該技術在四川蠶豆秋播區大面積推廣、應用,累計面積約76萬畝,新增社會純效益達2.508億元以上。

和常規技術相比,應用該技術不僅擴大了蠶豆種植面積、豐富了蠶豆栽培模式,還提高了土地複種指數和土地利用率,降低了玉米的生產成本投入,減少了化肥、農藥的施用量,降低了病蟲害發生率,每畝減施化肥最高可達15公斤、減少農藥成本10元,較蠶豆淨作畝增收約230元,較玉米淨作畝增收約100元,是可持續的綠色發展模式。

三、適宜區域

本項技術適用於四川、雲南貴州、重慶等西南旱作生態區旱薄丘陵地。

四、注意事項

西南旱作生態區氣候類型複雜多樣,各地可根據當地氣溫作適當調整播期和密度;在繁種時應進行隔離,注意選種保純,防止退化、混雜。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