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蛔蒿植物纲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蛔蒿

中文学名:蛔蒿

拉丁学名:Seriphidium cinum (Berg. ex Poljak.) Poljak.

界:植物界

门:被子植物门

纲:双子叶植物纲

目:桔梗目

科:菊科

属:绢蒿属

蛔蒿(Seriphidium cinum (Berg. ex Poljak.) Poljak. ),是菊科绢蒿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半灌木状草本,花、果期8-10月。 头状花序含α-山道年,为提取驱蛔虫药的主要原料,亦驱蛲虫。山道年有小毒,入药应适量。另本种还含伪山道年(γ-santonin)及艾苦素等;挥发油中还有倍半萜内脂类及1,8-按叶油素等。其主要分布于中国湖北以及前苏联中亚南部地区。

基本内容

  • 中文学名: 蛔蒿
  • 拉丁学名: Seriphidium cinum (Berg. ex Poljak.) Poljak.
  • 科: 菊科
  • 界: 植物界
  • 门: 被子植物门
  • 纲: 双子叶植物纲
  • 目: 桔梗目
  • 别称: 山道年蒿山道尼格希那
  • 亚科: 管状花亚科
  • 族: 春黄菊族
  • 属: 绢蒿属
  • 亚纲: 合瓣花亚纲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主根细或略粗,木质,垂直;根状茎短,具多年生木质的营养枝,营养枝灰褐色,初时被灰白色蛛丝状柔毛,后脱落无毛。茎数枚或多枚,细、直立或下部稍弯曲,高20-40(-70)厘米,具纵棱,下半部褐色,有光泽,上半部灰绿色;中部或下部开始分枝,枝细,斜向上;茎、枝初时被灰白色蛛丝状柔毛,后光滑。叶初时被灰白色短柔毛,后无毛;茎下部叶与营养枝叶卵形或长卵形,长3-6厘米,宽1.5-4.5厘米,二(至三)回羽状全裂,每侧有裂片3-4枚,小裂片狭线状披针形,长2-5毫米,具短尖头,有时基部小裂片再分裂出1-2枚小裂片,叶柄长2-4厘米,花期叶萎谢。中部叶卵形,一(至二)回羽状全裂,基部有羽状全裂的假托叶;上部叶与苞片叶分裂或不分裂,狭线形。头状花序椭圆状卵形或长卵形,无梗,直径2毫米,在小枝上排成密集的穗状花序,并在茎上组成狭窄而紧密的圆锥花序;总苞片4-5层,外层总苞片小,卵形,背面绿色,近无毛,边膜质,中、内层总苞片椭圆形或椭圆状卵形,无毛,边宽膜质或近半膜质;两性花3-5朵,花冠管状,黄色,檐部红色,花药线形,先端附属物线状披针形,基部具短尖头,花柱近与花冠等长,先端稍叉开,具疣点及睫毛。瘦果卵形,稍扁。花果期8-10月。

生长环境

适于在上层深厚、土壤肥沃、透水良好的沙质土或沙质灰壤土上生长。

分布范围

原产苏联中亚南部地区,我国新疆及西北、华北和东北部分地区有引种栽培 。

主要价值

头状花序含α-山道年,为提取驱蛔虫药的主要原料,亦驱蛲虫。山道年有小毒,入药应适量。另本种还含伪山道年(γ-santonin)及艾苦素等;挥发油中还有倍半萜内脂类及1,8-按叶油素等。[1]

【来源】菊科艾属植物东北蛔蒿.,以花蕾入药。夏季花开放前采集,阴干。

【性味归经】辛、苦,寒。有毒。

【功能主治】驱虫。用于蛔虫病。

【用法用量】3~4钱,研末加白酒1两,浸一夜,去渣取浸液,置开水上蒸去酒精,清晨空腹1次服下;2小时后再服芒硝6钱(小儿酌减)。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该物种为中国植物图谱数据库收录的有毒植物,其毒性为全草有毒。中毒后出现头痛、视觉紊乱、流涎、呕吐、腹泻、体温下降、呼吸抑制、震颤、牙关紧闭、惊厥、角弓反张、精神错乱、幻觉、谵妄、肾损害等。[1]

历史及应用

上个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出生的人,甜蜜的记忆多由一种叫"宝塔糖"的药品开始的。1952年,仅仅20克药材种子被神秘带到中国,并在这里生根。但此后就遭遇一系列磨难:"大跃进"期间,错误工艺使3500公斤原料报废。"十年动乱",眼看就要成熟的蛔蒿被"造反派"割得一塌糊涂。1982年9月,所有的剂型和原料都被淘汰,宝塔糖永远在中国消失了。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