蛟河市中医院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蛟河市中医院是一所医疗机构。
医疗机构,是指依法定程序设立的从事疾病诊断、治疗活动的卫生机构的总称。这一概念的含义:第一,医疗机构是依法成立的卫生机构。第二,医疗机构是从事疾病诊断、治疗活动的卫生机构。第三,医疗机构是从事疾病诊断、治疗活动的卫生机构的总称[1]。我国的医疗机构是由一系列开展疾病诊断、治疗活动的卫生机构构成的。医院、卫生院[2]是我国医疗机构的主要形式,此外,还有疗养院、门诊部、诊所、卫生所(室)以及急救站等,共同构成了我国的医疗机构[3]。
机构简介
吉林省吉林市蛟河市中医院创建于1984年,是一所集中医、西医、中西医结合特色的国家二级综合性医院,是长春中医药大学、吉林北华大学医学院临床实习基地、是我市城市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荣军、离休、退休、在职、城镇居民)、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及全市各种商业保险的定点医疗机构。
蛟河市中医院设有内科、外科、妇产科、中医妇科、儿科、五官科、骨伤科、肛肠科、皮肤科、泌尿科、针灸按摩科、康复科、口腔科、急诊等临床医疗科室。辅以CT科、放射线科、检验科、电诊科四大辅助科室。拥有专业技术人员169名,其中正高级职称2人,副高职称18名,中级职称58人,各学科带头人20名。现有美国产全身CT机、X光影像增强系统、数字化X线成像系统(DR)、日本产电子胃镜、心电工作站、24小时动态心电机、大型B超、多普勒彩超、脑彩超、大型冲击波体外碎石机、日本产奥林巴斯(OLYMPUS)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血流变分析仪、病理切片机、大型腰椎牵引床、多参数彩色监护仪、电子直肠乙状结肠镜、前列腺气化电切仪、膀胱镜、紫外线血氧机、新生儿抢救台、婴儿保温培养箱等大批先进医疗设备。
中国医院历史
我国是最早设置医院的国家之一。远在西汉年间,黄河一带瘟疫流行,汉武帝刘彻就在各地设置医治场所,配备医生、药物、免费给百姓治病[4]。
汉平帝元始二年(公元2年),“民疾疫者,舍空邸第,为置医药”,似如今的隔离医院[5]。以上两则史实,均为《汉书》所载。北魏太和二十一年(公元497年),孝文帝曾在洛阳设“别坊”,供百姓就医用。隋代有“病人坊”,收容麻疯病人。唐开元二十二年(公元734年),设有“患坊”,布及长安、洛阳等地,还有悲日院,将理院等机构,收容贫穷的残疾人和乞丐等。
到了宋明年代,医院组织渐趋周密,当时,官方办的医院叫做“安济坊”,私人办的有“养济院”、“寿安院”,慈善机构办的“慈幼局”,分门别类招收和诊疗病人。南宋理宗宝佑年间(公元1253—1258年),有个叫刘震孙的人,在广东建立过一所“寿安院”,“对辟十室”可容10人,男东女西,界限有别,“诊必工,药必良,烹煎责两童”。此外,治好了则资助之使归家,死亡了则予以掩埋[6]。
视频
蛟河市中医院 相关视频
参考文献
- ↑ 医疗机构管理条例,中国政府门户网站,2005-08-01
- ↑ 卫生院的真实现状,可能和你想象的不太一样!,医脉通,2019-12-04
- ↑ 医疗机构的名称有哪些?医疗机构现状如何?,中研网,2020-02-05
- ↑ 中国医院历史,道客巴巴,2014-03-05
- ↑ 民疾疫者,舍空邸第,为置医药,大洋网,2020-04-27
- ↑ 郑洪专栏:寿安医院, 南都网,2013-0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