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蝰鱼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蝰鱼

来自 搜狐 的图片

中文学名:蝰鱼

拉丁学名:Chauliodus

别 称:凸齿鱼、蝰蛇鱼、毒蛇鱼

界:动物界

门:脊索动物门

亚 门:脊椎动物亚门

纲:辐鳍鱼纲

亚 纲:新鳍亚纲

目:巨口鱼目

科:巨口鱼科

属:蝰鱼属

种:一共有9种

分布区域:全世界

英文名:Viperfish

或Sloan's Viperfish

大 小:12-24英寸之间

栖息范围:全世界

栖息深度:250-5,000英尺

蝰鱼(学名:Chauliodus)是一种小型暖水性且具代表性的深海发光鱼类。其体细长而侧扁,一般体长不足350毫米。头大,眼大,吻短。口裂大,斜位。具一短须的下颌大于上颌。一口长而伸出的獠牙甚利。背鳍位于胸鳍末端的后上方,较长的第一鳍条如丝状。体侧、背部、胸部、腹部和尾部均有发光器,可谓一身“珠光宝气”。 见于各主要大洋的热带海区。均为深海种类,沿体侧有发光器,有的在鳍末端和口腔内也有发光器,所发之光有时用于诱集摄食其他鱼类。蝰鱼因牙大且突出两腭之外似蝰蛇而得名。 蝰鱼是海洋深处的凶猛捕食者之一。和黑巨口鱼一样,它们有着大嘴和长长的尖牙,它们的牙如此之长,以至于无法安放在嘴里,下牙向后一直弯曲都快碰到了眼睛,科学家认为它们的捕猎方式是快速游向猎物,然后把猎物钉在自己的牙齿上。 [1]

蝰鱼形态特征

它头部后面的第一块脊百椎实际上起着减震器的作用,这个样子恐怖的动物有一个延长的背骨,顶端有一个发光器,然后用它们近亲黑巨口鱼那种方式逗引猎物。

有人曾见到它们一动不动地停在水中,在头顶不断晃动这个诱饵来吸引它们的美餐。身体侧面也有发光器,这些发光器则不是起诱饵作用,主要是用于交配时发信号,以吸引其它的蝰鱼。

背鳍6-8;臀鳍10-13;腹鳍7。体细长而侧扁。头较小。吻短。眼大。口裂斜位而大。上颌骨末端伸达前鳃盖骨的下缘。下颌大于上颌。上颌骨与齿齿骨固着性的牙状,第3牙比第4牙短。下颌下面有1短须。背鳍基位于胸鳍末端的上方,第1鳍条较长似丝状。腹鳍与臀鳍基后上方。眼后发光器呈圆形,位于眼后缘向上颌引下的垂线上或稍前方。

胸部前发光器(IP)9-11个;胸部腹部发光器(PV)17-23个;腹部腹侧发光器(VAV)22-28个;尾部发光器(AC)9-13个;腹侧发光器(IC)62-69个;胸部体侧发光器(OV)18-22个;腹部体侧发光器(VAL)22-28个;体侧发光器(OA)41-48个。体长约350mm。系深海发光鱼类。

蝰鱼有一个合叶状的头骨,下颌可以转得很开从而吞下大猎物,胃就像橡皮极具弹性,因此能吞下和本身同大的猎物。而且它们的胃还能起储存的作用,如果食品多了,就多吞食一些,放到胃里储存起来。

蝰鱼属于肉食性鱼类,食物包括各种中小型鱼类和甲壳类,虽然这自种"毒蛇抄鱼"并不是 蝰鱼 真的有毒,但其捕猎本领非常高超,蝰鱼平时潜伏不动,靠体侧和背鳍上的发光器把猎物吸引到身边,然后飞快地用獠牙叼住猎物,由于蝰鱼的牙齿向后弯曲,所以猎物一旦被咬住就很难逃脱。另外蝰鱼的上下颌可以张开到90°以上,食道和胃具有伸缩性,因而它能够吃掉比自身大许多的猎物。

一些深海鱼为了捕食挠足类,也会进行日夜洄游,而进一步又有其他较大型的掠食性鱼类尾随而至,从而引发了大规模的动物洄游活动。这种行为可以增加表层和深层之间的物质交换。蝰鱼就是参与这种昼夜垂直洄游的鱼类之一,所以叫Deep Sea Dragonfish(深海龙鱼)。

蝰鱼生活习性

蝰鱼是昼夜垂直洄游鱼类,白天的时候它们呆在5000英尺(1524米)深处,晚上则来到不到2000英尺(609.6米)深的水域,这里的食物更加丰富。 蝰鱼无毒,在深海中之所以把自己装扮得如此“美丽”,其根本目的就是为了充分地引度诱猎物,进而凶残地捕食之。

由于蝰鱼可把自己的嘴张至正常大小的两倍,加之其胃极具弹性,所以可吞下与自己同等大的猎物。

蝰鱼是分布在全球的热带至温带海域的代表性深海鱼。它的牙像毒蛇的牙齿,长而伸出。体上有很多发光器,利用这些发光器引诱猎而捕食。口开的很大,加上有弹性的胃,可以吞下和本身同大的猎物。追逐浮游生物,晚上到海面附近,白天则向深海内移动。

通常人们都会认为生活在深海中的鱼类会十分奇特,而蝰鱼就是其中最为奇特的深鱼类之一,这种外形怪诞鱼类的牙齿非常大,其嘴部无法装配其牙齿,只能将牙齿暴露出来,显出一副十分可怕的样子。它游动时速度很快,能够飞速地冲向猎物,并用牙齿牢牢地咬住它,牙齿像钉子一样深深地插入其身体。

蝰鱼 蝰鱼的名字来自它口中的尖牙。用“犬牙交错”来形容一点都不为过,它 们的上颚长着四颗尖牙,而下颚上有数不清的尖牙胡乱地扎出口外。这种凌乱而尖利的牙齿使得蝰鱼的面目十分狰狞,这些牙齿让蝰鱼成了捕猎高手。

蝰鱼的身体扁平,体表覆盖着大而薄的鳞片和许许多多的发光点。太平洋蝰鱼的上下颚可以做大幅度的开闭运动,使得它们可以吞噬下体形较大的猎物。在捕猎时,它们会将嘴巴张到最大限度,并保持这个姿势一动不动地潜伏着,布满利齿的大嘴就像兽夹一样等待着猎物的接近。这种“守株待兔”的捕食方式在黑暗的水域中尤其奏效。

你除非有深海潜球,否则是无法看到一条活着的蝰鱼的。然而,前往冰岛首都雷克雅末海港参加每年一度的海洋节的游客,或许能看到一条死了的蝰鱼。渔民经常会展示很多奇怪的深海生物,其中包括海生七鳃鳗、尖牙(Fangtooth)和鮟鱇。雷克雅末海洋节在当地又被称作“Sjomannadagur”,每年6月举行。

蝰鱼分布范围

分布于中国东海、南海。 国外见于日本及太平洋、印度洋和大西洋的热带至温带海域。

参考来源

  1. 蝰鱼, 搜狐, 2020-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