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蝶(徐贲)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蝶作者:徐贲

来自 人民号 的图片

作品名称:蝶

创作年代 宋朝

作品体裁 五言绝句

作 者 刘克庄

》是诗人徐贲创作的一首诗。 [1]

蝶原文

化从微蠹出,生与众蜂忙。

冒雨仍调舞,因风得恣狂。

独怜花下影,遥识酒边香。

失意惊罗扇,含情恋绣床。

作者简介

徐贲(1335-1379),字幼文,号北郭生,长洲(今江苏苏州)人,祖籍四川,郡望郯郡(今山东郯城)。著有《北郭集》。

明代画家传:明初十才子、吴中四杰之一徐贲,为何被朱元璋所杀

艺术泛舟|2020-01-29 07:17:24

徐贲(1335-1380年),字幼文,南直隶毗陵(今江苏常州市)人。后迁平江(今江苏苏州)城北,自号北郭生,元末明初画家、诗人。吴中四杰之一,明初十才子之一。

张士诚抗元,招为僚属。张士诚死后,俆贲与张羽避居吴兴(今浙江省湖州市)。洪武七年(1374),被荐入朝,洪武九年(1376)春,奉使晋、冀,授给事中。历任御史、刑部主事、广西参议,官至河南左布政使。洪武十一年(1378),大军征讨洮岷,以军队过境,犒劳失时,下狱。洪武十三年(1380),以“犒师不周”处死。

徐贲著有《北郭集》6卷。擅画山水,取法董源、巨然,笔墨清润,亦精墨竹,又称“明初十才子”之一。存世画迹有《蜀山图》等,《秋林草亭图》轴现藏上海博物馆。小楷法钟兼虞,秀整端慎,不为沓拖自恣。其草书雄紧跌宕,出入旭、秦,无不淋漓快健。

徐贲于19岁左右从常州迁到苏州北郭一带居住,与高启、王行、张羽、唐肃等人离得很近,经常写诗来往,并结为“北郭诗社”,一同赏画、题诗。高启、张羽等都是元末时期的才子,张羽善画山水,诗社成员中还有杨基善画山水竹石,宋克擅写书法。同道间的交流增进了徐贲的才学,也让他结交了不少挚友。所以他也可以称为“吴门画派”的先驱人物,但是论到影响力算不上什么领军人物。而且后面“吴门画派”的领军人物沈周、文征明、唐寅、仇英、周臣等等,都是师法宋元几大名家的。

徐贲代表作品: 《溪山图》:徐贲自题:“绿树黄鹂处处山,偶从溪上看云还。人生未许全无事,才得登临便是闲。”此时的徐贲心情闲适,寄情山水。画上突崇山伟峰,下瞰穷谷,瀑流灵泉,云霭林木,山寺幽居点缀其间,高远布局,境界高旷,尽显溪山无尽之势;山脚篱院前一人孤身面山而行,渺千山为登闲,气壮山涧。画面构图繁密,峰峦俊秀,均以长披麻皴笔法纵横挥扫,秋山肌脉明净如妆,尽入眼帘。

《秋林草亭图》:“结宇正临流水卷,帘卧看青山中。有隐居君子曰:云和鹤同还,温陵陈循题。”此图写江南秋景山水。追求笔墨的韵味,可明显看出董源、巨然的笔墨意趣。

徐贲 秋林草亭图 《快雪时晴图》:图中绘雪后晴空,长松挺立,远处山峯若隐若现,一轮红日映照两山之间。山石皴法及林木画法均学北宋郭熙。

有人要问为什么朱元璋杀了这么多文人?实际这里面原因比较复杂,要分多个方面来说,首先我不是为朱元璋开脱什么,尽量中立来分析这个原因。

第一个原因:明初很多画家和文人都是由元入明的,他们对于元朝是持有的态度是很微妙的。客观讲,他们有很多是看不起草根出身的朱元璋的。这是客观存在的事实,也是古代大部分文人的清高也罢,不当所谓“贰臣”也罢,他们很多在朱元璋灭元政权,实际当时蒙古并没有有平定,这才有朱棣镇守幽云,也就是燕京的原因。而且后期蒙古退出关外后也一直侵扰明朝边境,当时明代设立九镇就是防蒙古的。

朱元璋称帝之后,对蒙古用兵共八次,一直延续到洪武21年,实际上在这样的元朝并没有完全覆灭,那些元朝统治下的文人的思想肯定是不是稳定的,忠心讲实话真谈不上。而且朱棣继位后也五征蒙古。有分析认为:朱棣定都燕京有个重要原因就是伐北方便,而且那是他的大本营。而朱元璋确实生性敏感,对读书人也有一种的提防和神经紧绷的,换句话那时吴中(当时为江南中心)士子们对明朝并不忠心的。第二个原因:当时在“吴中四杰”眼中,包括整个吴中士子们,朱元璋就是红巾军的一个分支。因此,在他们称红巾为“风尘”、“暴秦”(杨基《眉庵集》卷八《闻官军南征解围有日,喜而遂咏(四首)》)的时候,自然也把朱元璋包括在里面。徐贲在至正二十六年所作的《连理木为何垧赋》(徐贲《北郭集》卷四)中,有“昊天不恕降鞠凶,群丑戏兵侪蚁蜂”之句,如小虫戏兵之群丑当中当然也包括了朱元璋。而在元末长达十个月的吴围城中,被困在城里的“吴中四杰”无疑是把城外的朱元璋军队视作敌人的。

引用一个例子:

廖可斌《论元末明初的吴中派》>(‘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1年第四期):。至于属红巾军系的朱元璋集团,吴中士大夫都曾把他们看作‘犯上作乱’、‘信奉魔教明教’的‘妖贼’.陈基极力丑低朱元璋集团的文章,终明之世一直保存在他的‘夷白斋集)中,流传至今。朱元璋占据集庆时,贝琼就有诗道‘两河兵合尺红巾,岂有桃源可避秦。马上短衣多楚客,城中高髻半淮人。’反映了吴中士大夫对红巾军和淮人的敌视态度。明朝开国之初的一些‘不成体统’的政治措施,他们也表示鄙夷。如袁凯《咏蚊》诗讽刺明王朝之建立是‘东方日出苦未明,老夫闭门不敢行’。”

参考来源

  1. , 古诗文网, 2020-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