螭虎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螭虎 乃“龙生九子”之一,也称“夔龙”。是传说中的瑞兽,代表祥瑞,有镇恶之意。[1]它不仅形象生动传神,更是中华传统之化中神武、力量、权力的象征。螭虎最早见于商周青铜器上,是和龙有关的一种神兽,故又有“螭虎龙”之称。战国之后乃玉器中最为常见的瑞兽。汉代以后,“螭”纹开始兴盛,使用得更为广泛,常见于瓦当、城砖、青铜器、楼宇等装饰,在中国传统图文装饰艺术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2]螭虎在古老文化中代表神武、力量、权势、王者风范,极为善变,能驱邪避灾,寓意美好、吉祥。[3]
古书记载
- 《汉书·司马相如传》有“蛟龙、赤螭”之载,其中“赤螭”一词文颖的注解称:“螭,为龙子。” 张揖的注释称:“赤螭,雌龙也。”
- 明代字书《正字通》里评说:“或龙或虎为纽,非谓螭虎一物也。今俗连螭读误,合为一物云云。则以龙曰螭虎,自明已然。”
- 班固《封燕然山铭》有“鹰扬之校,螭虎之士”的句子。
- 《说文·虫部》有释:“螭,若龙而黄,北方谓之地蝼。”
- 《左传·文公十八年》有“投诸四裔,以御螭魅”之载,其中"螭魅"一词的杜预注称:“螭魅,山林异气所生,为人害者。”
- 《左传·宣公三年》有“螭魅魍魉,莫能逢之”之载,其中"螭"字,据注家称:“螭,山神,兽形。”
从各条文献来看,有关螭的记述,最晚在战国时已开始。至于它的来历,有说是龙属或龙子,或雌龙,即母龙。其先为山林异气所生,色黄、无角、兽形。
玉器上出现螭的形象,正好与文献记载最早期相同,即亦在战国时出现,此后的汉魏、元、明、清一直延续。唯唐、宋略少,是螭形在玉器上出现的低潮期。其名称有叫蟠螭、螭虎、螭龙者。
影片
参考文献
- ↑ 螭虎围(团)炉 老古板的古建筑之旅:分门别类介绍台湾与大陆的古建筑与建筑装饰工艺
- ↑ 古兽螭虎:传说中的龙子之一,虎虎生威,寓意吉祥 每日头条
- ↑ 玉雕中哪些美好的寓意 壹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