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螺钿漆器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螺钿漆器

螺钿漆器是中国传统漆器品种之一。用经过研磨、裁切的贝壳薄片作为镶嵌纹饰的漆器

薄螺钿漆器约创始于北宋。所谓薄螺钿是通过精心选用夜光螺等优质贝壳,将其剥离、裁切成纤细的点、线、片,然后一点一点地嵌贴于漆器底地上,有时还间以金、银的条、片、屑等,再经髹饰、推光而成,作品五光十色,灿若虹霞,精致纤巧。

代表性的实物有1955年在河南洛阳唐墓中发现的人物花鸟纹镜。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 薄螺钿漆

外文名称; mother-of-pearl lacquer

拼音名; luodian qiqi

产地; 中国山西稷山

起源; 北宋

漆器历史

北宋宣和年间(1119~1125)待诏画家苏汉臣在《秋庭婴戏图》中已描绘了薄螺钿漆木家具坐墩(原画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此外,周密也在《癸辛杂识·别集下》中记载了贾似道家中的螺钿漆器屏风,上面镶嵌着精细的人物故事画面。在元大都(今北京)遗址中发现了广寒宫图薄螺钿黑漆盘残片,上面的楼阁树木等景物细致,而且运用了分裁壳色,随彩而施的技法,发挥了不同贝壳、不同色彩的特性。明代,薄螺钿漆器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加金箔、银箔、金屑、银屑等成为常见的技法,使薄螺钿漆器更加璀璨绚丽。明代最著名的螺钿漆器匠师是江苏扬州的江千里。他的代表作云龙海水纹长方盒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清代嘉庆、道光年间(1796~1850),江苏扬州漆器能手卢映之及其孙卢葵生擅长多种髹饰技法,而厚螺钿技法尤为所长,所嵌细片经过雕琢,高出漆面,有浮雕效果。约在清代晚期,薄螺钿技法濒于失传。20世纪,先后在江苏扬州、山西、安徽、上海等地得到恢复,并称为点螺。

出土文物

在陕西西安斗鸡台和河南陕县、洛阳等处的西周墓,河南县辛村卫国墓中发现的螺钿漆器及其残片,有的以方、三角、椭圆、圆锥等状的贝壳片平镶在漆器上,有的贝壳片微微凸起,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西周时期螺钿漆器的代表作是北京琉璃河燕国墓发掘出来的、豆、觚、壶、杯等多件螺钿漆器,磨制和镶嵌技法甚为精湛,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自从西汉盛行彩绘和嵌金箔、银箔漆器以来,促进了螺钿漆器的发展。唐代,螺钿髹饰技法有了新的发展,尤其作为铜镜背面的装饰,大放异彩。代表性的实物有1955年在河南洛阳唐墓中发现的人物花鸟纹镜。日本奈良正仓院也藏有唐代螺钿漆器五色琵琶等。苏州瑞光寺塔发现有五代木胎螺钿漆器花鸟纹黑漆经函。这些螺钿漆器所用的贝壳片都相当厚,称为厚螺钿漆器。薄螺钿漆器约创始于北宋。所谓薄螺钿是将贝壳研磨、裁切成薄片,镶嵌出精细的画面。

稷山螺钿漆器

稷山嵌螺钿漆器是中国传统漆器的一种,其制作技艺源于唐代嵌螺钿制作工艺。它在用料方面颇为讲究,使用天然大漆、螺钿(软、硬)、贵金属和木、纸等为原料,而且在制作工艺上细致复杂,经过选型、手工纸胎、设计图案、多次髹漆、螺钿镶嵌、油面推光等数十道繁杂工序,制作出的产品,外观古朴雅致,构造精细,线条流畅,漆面光洁,图案清新高雅,色调和谐,手感细腻华润,耐热防潮,经久耐用。

稷山嵌螺钿漆器主要分为三大系列:

一、天然大漆纸胎螺钿镶嵌仿瓷器型产品(软、硬螺钿),即:仿哥釉天球瓶、仿瓷器鬼谷子下山罐、仿瓷器羲之爱鹅东坡爱竹大梅瓶、仿瓷器八仙祝寿大碗等。

二、大漆镶嵌螺钿、金属书法混合型产品,即中国书法三大名品(王羲之-兰亭序、苏东坡-赤壁赋、黄庭坚-松风阁)、当代艺术家作品(刘炳森书法挂件、于佑任书法笔筒)等。

三、木胎、纸胎大漆镶嵌螺钿产品,即:当代艺术家作品(仿当代画家范增虎头挂件、仿当代画家秦宝春增美国老布什收藏虾戏图挂件、仿当代书法家赵望进"和"字挂件)、孔雀挂屏(四扇)、清明上河图屏风(十二扇)等,品种多达十余种。

本厂的三大系列产品主要有三大特点:

一是采用传统工艺不变;

二是制作材料为天然材料(大漆、螺钿、木材等);

三是产品的整个制作过程均为手工制作,工序细致复杂,周期长。

本厂秉承中国传统漆器制作之精髓创作出了许多精美绝伦、栩栩如生的漆器工艺品,非常适用于外事往来、商务馈赠、会议纪念、生活庆典等各种礼仪场合,深受各界知名人士的喜爱。产品现已远销至欧美、日本、韩国及东南亚等多个国家,具有很高的欣赏价值、艺术价值、收藏价值和教育价值。

一、稷山钿漆器的简介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漆器的国家,早在7000年前的河姆渡就有了漆器,其发展历史久远,镶嵌螺钿漆器作为漆器工艺的一种,最早可追溯到西周时期。唐代开始兴盛,相继出现了金银平脱工艺、镶嵌螺钿漆器工艺、戗金工艺等都自成一格。宋、元时期得到进一步发展。唐代镶嵌螺钿的贝壳片较厚,至北宋始将贝壳片研磨,截切成薄片,作品更为精细。在明、清两代,镶嵌螺钿漆器又饰以金银箔和金银屑,使之更为绚丽。但清末,此技艺开始衰退,几近失传。1986年,为了抢救这一民族文化遗产,1986年,原稷山县工艺美术厂的工艺师李爱珍成立漆器生产厂(稷山县方古旅游工艺厂),在采用原材料不变和继承传统制作工艺的基础上,推陈出新,创新产品种类,并在产品文饰和造型上积极变革、拓展,生产的传统大漆镶嵌螺钿产品很快行销各地,促进了镶嵌螺钿漆器在稷山县的发展。

稷山镶嵌螺钿漆器不仅在工艺上细致复杂,要经过选型、制胎、设计图案、髹漆、螺钿镶嵌、推光等数十道繁杂工序,而且在用料方面颇为讲究,产品在制作过程中,使用天然大漆、螺钿、贵金属和木、纸等为原材料,制作出的产品,外观古朴雅致,构造精细,漆面光洁,线条流畅,色调和谐,图案清新高雅,手感细腻滑润,耐热防潮,经久耐用。展现了中国特有的传统工艺,突出了中国镶嵌螺钿漆器传统手工艺的特点,具有很高的欣赏价值、艺术价值、收藏价值和历史价值。

二、嵌螺钿漆器的制作工序

稷山镶嵌螺钿漆器的制作工艺极其复杂,主要分为十一道工序:设计胎型、制作胎体、灰制胎体、打磨胎体、设计图案、画刻图案、胎体上漆、镶嵌螺钿、反复髹(xiū,指把漆涂在器物上)漆、反复打磨、油面推光等。

大漆又名天然漆、生漆、土漆、国漆,中国特产,故泛称中国漆。它是一种天然树脂涂料,是割开漆树树皮,从韧皮内流出的一种白色粘性乳液,接触空气后逐渐变为金黄、赤色、血红、紫红,最后变为黑褐色,时间长后固化变为黑色。

螺钿又名螺甸、螺填、钿嵌等,分硬螺钿和软螺钿两种,主要取材于蚌壳、鲍鱼壳和贝壳等,将其磨薄磨光加工成硬螺钿片或是通过泡制加工成软螺钿后,具有美丽的珍珠般的光泽。

三、主要特征

漆器是我国古代在传统工艺美术方面的重要发明,镶嵌螺钿漆器在稷山县达到了一定高峰。在改革开放后,由于工艺的变革和创新,以及行业间的相互借鉴与柔和,使工艺制作有了新的变化。但是稷山方古旅游工艺厂生产的镶嵌螺钿漆器产品坚持采用传统唐代的制作工艺,在山西区域文化的基础上,结合全国历史文化形成了一个各地、各民族文化大融合的设计思想。

因此,形成了在继承传统工艺的基础上,具有传统镶嵌螺钿漆器制作工艺主要特征和独特的制作特点:

一、传统工艺材料特点不变。稷山县方古旅游工艺厂的镶嵌螺钿漆器在继承传统工艺的基础上,产品的原材料一直沿用大漆、螺钿及金银等贵金属。其中天然大漆与当前工艺师常用的化学发光漆和合成大漆最大的区别在于大漆是种天然材料,且质地坚硬保存时间长。

二、传统工艺程序不变。稷山县方古旅游工艺厂在制作嵌螺钿漆器时,坚持采用传统的制作方法,指把漆涂在器物上)漆、反复打磨、油面推光等十几道工序。

三、传统文饰图案方面。在图案选择上,稷山镶嵌螺钿漆器产品采用民间传说、古典小说、戏剧中的故事人物以及中国名人书画等题材作为图案。在图案的表达上,稷山镶嵌螺钿漆器产品采用螺钿、金银等作为表达图案的材料,使每件作品都是漆器中的精品。

四、大胆创新。制作出的产品丰富多样、古朴雅致,在图案的设计上,创新出仿宋哥釉图案;在制作胎体上,一次制胎成型,整体无接缝;在制作技艺上,克服了一整片螺钿片弯曲附着在圆型器物上的困难;在材料方面创新生产出大漆镶嵌金属名人字产品等。

四、获奖情况

稷山方古旅游工艺厂的"嵌螺钿漆器传统手工技艺"在2008、2009年先后入选"运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山西省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并且该厂荣获2009年"运城市文化产业十大品牌企业"等。其中"嵌螺钿漆器"传承人李爱珍制作的"仿磁州窑珍珠地老虎瓶"在第一届中国(山西)特色农博会"民间手工艺"组获得银奖;"仿元青花鬼谷子下山罐"在第十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作品暨国际艺术精品博览会上获得铜奖;"鸳鸯樽"获得优秀奖;"仿宋哥釉瓶"、"乾隆西瓜罐"等多件作品入选第二届中国(平遥)漆艺术文化节作品展出行列,并参加"中日韩"漆艺论坛大会。另外在诸多会展上,李爱珍的嵌螺钿漆器作品受到国家、省级漆器专家及省重要领导的高度赞誉,并且李爱珍多次被全国各大媒体邀请参加节目录制,她制作的"嵌螺钿漆器"及这一传统技艺被《黄河电视台》专题记录片《黄河全纪录》栏目组录制,并在海外(北美地区)宣传报道和接受韩中文化交流协会姜元求一行三人的考察等。

2010年该厂的"鬼谷子下山罐"作为反映山西省五千年文明和灿烂文化的30件工艺美术精品之一入选上海世博会山西馆,作品陈列时间至上海世博会闭幕。3月26日,稷山县方古旅游工艺厂的嵌螺钿漆器--"夜宴图天球瓶"在第45届全国工艺品旅游纪念品暨家居用品交易会上获得银奖。5月19日,稷山县方古旅游工艺厂的嵌螺钿漆器作品代表山西,向世界展示中国深厚的历史文化,精湛的传统工艺,受到国家、省级漆器专家,世界各国友人以及社会各界领导的高度赞誉.[1]

参考文献

  1. 螺钿漆器传千年古韵,稷山漆艺续非遗华章!,追踪互联网解析,2021-02-28 20:3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