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行为遗传学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来自 搜狐网 的图片

行为遗传学是一个科技名词。

世界三大汉语词典分别是中国大陆的《 汉语大词典[1]》(共13册,5.6万词条,37万单词)、中国台湾的《 中文大辞典 》(共10册,5万词条,40万单词)以及日本的《 大汉和辞典 》(共13册,4.9万词条,40万单词)。汉字是记录汉语的文字[2],它已有六千年左右的历史,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

名词解释

行为遗传学(behavioral genetics)亦称“心理遗传学”、“行为发生学”。行为科学与生物遗传学的交叉学科。运用心理学和遗传学理论研究生物基因型对有机体行为的影响,以及在行为形成过程中遗传和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规律。旨在分析和探讨有机体重要的行为或心理物质(如学习、智力、精神病症等)与遗传的关系。达尔文和高尔顿最早从事行为遗传学的研究。达尔文提出,天才和智力迟钝都有明显的家族性。高尔顿研究过当时杰出人物的身世,1869年发表《遗传的天才》一书;提出天才人物的家庭成员大多是天才,而且能力也有家族遗传的倾向。他首次用双胎法和统计分析方法,说明获得性行为性状不能遗传。

意义

深入了解动物行为的形成和发展的遗传机制将会提高人类利用动物资源的能力,推动仿生学的发展。此外,在阐明基因-神经(脑)-行为之间的关系之后的,也将为防治行为异常的遗传疾病提供理论依据。

发展历史

行为与遗传的关系

20世纪初期,遗传学发展早期的一些遗传学者曾注意到行为与遗传的关系。但是在后来的遗传学的迅速发展中,那些容易被识别的形态性状(例如果蝇的体色、眼色、刚毛性状等)成了主要的研究对象。

50年代中期J·赫什和美国遗传学家T·多布然斯基等曾一度从事果蝇趋光性的行为的遗传学研究。他们通过多代的选择得到了为多基因所控制的具有明显正、负趋光性的群体,但是人工选择一旦停止,差别就迅速消失。

独立的学科

60年代后期,行为遗传学逐渐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以美国的M·德尔布吕克和S·本泽、英国的S·布伦纳为代表的一些分子遗传学家陆续转向行为遗传学的研究。他们在多种生物中通过诱变处理得到影响许多行为(如趋光性、趋化性、回避运动、求偶行为等)的突变型。然后从神经生理学、生物化学、组织胚胎学、细胞遗传学等学科的角度,运用多种技术对这些突变型进行分析,探寻行为遗传的机理。

20世纪末期,细胞与分子层次的系统生物学与系统遗传学的兴起,基因组、蛋白质组、代谢组学生物技术和计算生物学、计算神经生物学等方法的进展,神经元、神经网络生理生化功能、发育生物与遗传学的研究进入了细胞信号传导、细胞通讯、神经内分泌与基因表达调控的发展时期。

人类的行为遗传研究

在人的行为遗传研究中,双生儿法占有重要的位置。晕车、晕船、梦游、便秘、夜尿、睡眠中磨牙等行为在一卵双生儿中有很高的一致性,说明它们有遗传基础,不过对这些行为的遗传分析不容易进行。关于智力的遗传方面,一卵双生儿研究、智商测定和系谱调查结果也都说明了遗传因素的重要性。可是由于智力的发展与社会环境、个人的努力有极大的关系,而且智力测定又不象其他性状的测定那样客观,所以是一个更为复杂的问题。

人类中也有一些由于单个基因发生突变或染色体数目发生改变而造成的行为异常。例如严重的苯丙酮尿症(见先天性代谢缺陷)患者智能低下,脑电波异常,步行困难,这是单个基因突变的结果。自毁容貌综合征患者也表现为智力发展迟缓,全身运动发生障碍,是伴性隐性突变所致。克氏综合征、特纳氏综合征(见染色体病)患者的智力也都明显下降。有人认为染色体组型为XYY的男人进入青春期后性格易变得凶暴,犯罪率高。但近年来也有一些学者对此说持有异议。

生命活动是一系列行为的总合。一定的行为既是为了维持个体的生命,也是繁衍种族的需要。动物具有求偶交配及照料后代的行为,说明自然选择不但保留了对个体生存有利的行为模式和基因,而且还保留了保证种族繁衍的行为模式和基因。英国行为遗传学家N.廷伯根研究刺鱼(Gasterosteus sp.)的精细求偶行为和雄鱼为抚育幼鱼而牺牲自己的行为就是著名的例证。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