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表情包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表情包

来自 模玩社区 的图片

名称 表情包

用语名称 表情包

用语出处 网络社区

相关条目 暴漫

颜文字oo.jpg

表情包是互联网用语,也是一种网络颜艺文化。表情包是在社交软件兴起之后,形成的一种流行文化。通常以时下流行的名人、语录、漫画、影视截图为素材,配上一系列 有時并不 相匹配的文字,用以表达特定的情感。表情图的集合一般就称之为表情包

表情包是指《变态王子与不笑猫》中筒隐月子为了取回表情而得到的包子。 [1]

简介

表情包属于一种流行文化。在社交网络的不断发展中,人们之间的交流方式也从单纯的文字变得越来越丰富多彩,这其中包括颜文字火星文表情等等,逐步演变为多元的表情文化。后来随着P图、截图技术平民化,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使用一些自制的图片来进行沟通。这类图片构图夸张,内容丰富,以搞笑居多,或迎合网络文化,或表达共鸣情感。网友们通过收藏和分享此类图片,让沟通变得更丰富有趣。同时也可以通过秀藏图、发图、斗图、涂鸦,来得到其他网友的认可,获得心理满足。这些图片表情包能够很好地实现在人际交流中传达情绪、调节气氛的功能。同时,这些图片在内容上往往来源于年轻人所熟悉的动漫、影视剧等流行文化产品,因此更容易得到年轻人的接纳和喜爱。

每年的7月17日被定为世界表情包日。

历史

1982年9月19日,史考特·法尔曼率先于卡内基梅隆大学的计算机科学BBS上使用了“:-)”及“:-(”的文字符号,是颜文字出现于网络世界的开端,也被认为是表情符号的鼻祖。1999年,当时隶属于日本NTT DoCoMo公司的栗田穰崇创造了第一个应用于移动通信的绘文字表情符号。在中国大陆,腾讯QQ2003版推出了一套表情,并开始被用户广泛使用。2015年腾讯通过QQ统计的《中国网民表情报告》显示,2014年QQ全年表情发送量超过5338亿次,8亿多QQ网民中,超过90%在聊天时使用过表情。

也有观点认为,表情包源自2007年出现的暴走漫画,之后很多让用户自己生成暴走漫画或者给暴漫表情配文字的网页工具也开始走红。

现在,表情包已不仅限于社交软件自带的表情,以知名人物、影视动漫截图或流行语为主题的表情包也大量出现。一些软件开发者甚至推出了“斗图神器”,以便于用户更方便地制作表情包。一些社交软件也开始推出明星主题表情包。

部分被做成表情包的明星对此也乐于接受,如张学友就表示:“可能大家不想看我严肃的样子,其实我私下也很幽默,只是没什么机会去表达。”而因在电影《金馆长对金馆长对金馆长》中主角“金馆长”的夸张表情而成名的崔成国甚至在个人微博晒出与“金馆长表情包”合影的照片。但也有明星表示不能接受,如在1998版《还珠格格》扮演“福尔康”的周杰就公开声称表情包“很低俗”。此外,有律师表示,使用名人图片制作的表情包可能涉及肖像权纠纷。

由于在2016年中国大陆网民“出征”Facebook事件中表情包被频繁用于刷屏,对此新闻周刊《经济学人》指出将一些愚蠢无意义的图片制成表情包用在社交网络刷屏是一种网络暴民的表现。

系列

以下列举常见的表情包(包括官方表情包和网络PS表情包):

原創或近似原創類

鬼畜表情

成句類

(待补充)

作品

也有部分galgame、漫畫、动画等含有圖像的體裁的作品被官方或第三方截圖做成了表情包。其中这些动画也会被称为表情包番

(待补充)

外部链接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