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表面物理國家重點實驗室

表面物理國家重點實驗室依託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實驗室是1984年由國家計委批准並資助建設的第一批國家重點實驗室之一,1987年通過驗收並成立,依託單位是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目前實驗室主任和學術委員會主任分別由薛其坤研究員和王鼎盛研究員擔任。

目錄

研究領域

實驗室的主要學術方向

(1)凝聚態物質表面晶體結構電子結構和聲子結構及對材料物性的影響;

(2)以信息能源以及高技術發展的關鍵器件材料為對象,研究薄膜生長和表面動力學過程、複合薄膜和納米材料[1]的表面界面形成與晶界變化、特殊功能的低維量子器件結構、概念以及應用。

研究內容

(1)原子尺度上表面納米結構的形成機理及其輸運性質;

(2)低維系統的電子結構;

(3)半導體/磁性金屬低維納米結構的控制生長和其磁學光學電學性質互關聯產生的量子現象;(4)III-V族半導體薄膜和超晶格外延生長和光電子器件研究;

(5)絕緣表面原子結構[2]物理過程;

(6)亞微米人工結構的設計與加工。

項目成果

實驗室成立後獲得的重要研究成果有:在北京正負電子對撞機建設中做出重要貢獻,獲國家科委科技進步特等獎;創造了一種「狀態跟蹤」方法,在多層磁性膜的磁異性理論中取得突破進展,應邀在美國APS年會作了邀請報告;在金剛石膜生長的微觀機理研究中解決了多年來在理論模型上存在的爭論,獲得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一等獎;提出外延生長的RLA理論,在原子尺度上揭示了表面活性劑在薄膜生長中的作用規律,應邀在美國MRS和APS年會上作特邀報告,最近被Nature雜誌以「薄膜的攀岩者」為題進行了報道和專門介紹;首次生長出了大面積定向排列聚合CN納米鍾並在其場發射研究中取得突破性進展,應邀在美國陶瓷年會上作邀請報告;在硅基非晶和納米材料結構和光學性質研究中取得突破進展,找到了非晶硅光致亞穩變化機理,應邀在美國MRS作特邀報告;製備出了全同金屬納米糰簇有序排列構成的兩維人造晶體,工作被包括Phys. Rev. Focus(《納米糰簇的奇妙》為題)、Nature(「Just Like That」,《克隆團簇》為題)、Science News(《在硅表面播下整齊的種子》為題)、MRS Bulletin在內的十幾種專業雜誌和媒體轉載和報道。

視頻

表面物理國家重點實驗室 相關視頻

走進表面物理重點實驗室
走進國家重點實驗室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