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袁血卒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袁血卒

袁血卒(1908年—2005年),原名袁汉澄,1908年出生于宁陕县城关镇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926年12月考入西北军官学校,是著名的“宁都暴动”领导之一。历经红军团长、特科学校政委、师政治部代主任、中央军区政治部破坏部负责人、纵队政治部宣传部部长、救工部部长,第二高级步校校务部长,总后干部学校校长,工学院院长兼党委书记,民政部副部长。

基本内容

中文名:袁血卒

国籍:中国

出生日期:1908年

毕业院校:西北军官学校

主要成就:1978年任民政党组成员、副部长

信仰:共产主义

别名:袁汉澄

民族:汉族

逝世日期:2005年

职业:军人

出生地:宁陕县城关镇

人物简介

袁血卒祖籍湖北省麻城,外祖籍四川巴州,父亲小时候是装在萝筐里被爷爷挑着从湖北麻城逃到汉水边上乞食,母亲是从四川巴州不知何年何月也逃到陕西宁陕县关口镇定居。

关口镇这个地方是八百里秦岭中最长最深最险的一条山谷叫做子午谷,他们就住在这个子午谷底的一个小镇。长安河横过,清水细流,人民勤劳,森林茂密,气候温和,物产丰富,真是“春来也,鱼龙变化,鸟语花香”。

家庭状况

父亲袁熙帜,字烈臣,行二。为人耿直忠厚,同乡人都叫他“二爷”。他读过两年私塾,爱看“三国、水浒”之类的小说。对世间的不平愤愤于心。他还当过一年“清兵”。退伍回家种地,租地五斗。对半交租,即收十斗交五斗,收八斗或七斗也是交五斗。母亲叫司清莲。世居董家坝,出自忠厚的农家,会刺绣,虫、鱼、鸟、兽随手剪裁,活灵活现,乡友们都赞扬她手巧。煮酒、熬糖、做豆腐、养猪、泡菜等家务活样样能干,凭着她勤劳的双手帮着丈夫勉强维持一家人的生活。

袁血卒自幼家贫,一家人租种几亩坡地,常常不能填饱肚子,全凭心灵手巧的母亲给人刺绣、裁缝衣服等勉强维持一家人的生活。民国13年,宁陕遭大旱,赤地千里,颗粒无收。血卒的四个姐妹、两个弟弟相继病饿而死。正在这时,地主又串通县衙门逼债,使其父受尽凌辱。血卒见此情景,气愤至极,幼小的心灵从此埋下了复仇的种子。


相关链接

新华社北京2004年2月11日电 民政部原党组成员、副部长袁血卒同志(正部级)因病医治无效,于1月25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7岁。

袁血卒病重期间及逝世后,胡锦涛、曾庆红、贺国强、刘华清、宋任穷和张震等同志以不同方式表示慰问和哀悼。

袁血卒1908年生于陕西省宁陕县。1926年参加革命,1927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他是宁都暴动的领导人之一,为成功举行宁都暴动、壮大红军力量作出了重要贡献。宁都暴动后,率部参加了中央苏区的6次进攻战役和第四、五次反“围剿”斗争。因作战勇敢、战功卓著,被中央军委授予“火线英雄”称号和“二等红星勋章”。

1934年袁血卒奉命留在中央苏区坚持斗争,任长汀游击司令部司令员、红24师代理政治部主任,率部掩护主力红军长征。1935年,留守苏区的红军被围困时,他临危受命,与敌人进行殊死搏斗,坚持了艰苦卓绝的3年游击战争。[1]淮海战役中,他成功地组织和领导了对国民党军110师的争取、策反、教育和改造工作,为战役取得胜利、进一步壮大我军力量作出了重要贡献。

新中国成立后,历任晋察冀军区教导总队总队长兼政委、第二高级步兵学校校务部部长、总后勤部士部学校校长、天津长工学院院长兼党委书记、民政部副部长。是六届全国政协委员。他任西南军区教导总队总队长兼政委,在短时间内完成了对国民党军队起义、投诚和俘虏中的中高级军官的教育和改造工作。1978年任民政部党组成员、副部长。他主管的民政部信访工作受到中央通报表彰。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