袋萼黄耆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袋萼黄耆 |
中文学名:袋萼黄耆 拉丁学名:Astragalus saccocalyx Schrenk ex Fisch. et Mey. 界:植物界 门:被子植物门 纲:双子叶植物纲 目:豆目 科:豆科 属:黄芪属 种:袋萼黄耆 |
袋萼黄耆(dài è huáng qí,学名:Astragalus saccocalyx Schrenk ex Fisch. et Mey.)为豆科黄芪属的植物。分布在哈萨克斯坦以及中国大陆的新疆等地,生长于海拔1,000米至2,000米的地区,多生在干旱山坡或山前台地。 [1]
袋萼黄耆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高5-9厘米。根粗壮。茎地下部分木质化,地上部分短缩,被灰白色毛。
羽状复叶有7-13片小叶,长5-8厘米,叶柄较叶轴短,被白色开展的毛;托叶卵状三角形,长2-3毫米,先端尖,密被白色半伏贴的毛,稀基部混生少量黑色毛;小叶椭圆形,长5-11毫米,宽4-6毫米,先端钝圆,有短尖头,上面疏被、下面密被灰白色半开展的粗硬毛。
总状花序卵圆形,生10余朵花;总花梗长1-3厘米,被半开展的粗硬毛,紧接花序下边混生少量的黑毛;花梗短,长1-1.5毫米;苞片披针形,长6-8毫米,渐尖,被黑、白色毛;
花萼初期管状,长19-20毫米,果期膨大,卵圆形,薄膜质,密被白色开展长毛,萼齿线状钻形,长5-7毫米,上面密生黑毛;
花冠粉红色,旗瓣长20-26毫米,瓣片长圆状倒卵形,先端稍狭而钝或稍微凹,下部渐狭成瓣柄,翼瓣长18-22毫米,瓣片长圆形,长不到瓣柄的一半,龙骨瓣与翼瓣近等长,瓣片较瓣柄短;子房长圆形,无柄,被白色长毛。
荚果狭长圆形,长12-16毫米,疏被开展的长毛,假2室。花期4-5月,果期6-7月。 [2]
Astragalus saccocalyx Schrenk ex Fisch. et Mey. Enum. Pl. Nov. 1: 83. 1841; Bunge in Mem. Acad. Sci. St. Petersb. VII. 15 (I): 234. 1869; Gontsch. et Popov in Kom. Fl. USSR 12: 820. 1946; A. N. Vass. in Pavl. Φπ. Казахст 5: 310. 1961; S. B. Ho in Bull. Bot. Res. 3 (4): 54. 1983.
袋萼黄耆生长环境
生长于干旱山坡及山前台地。
袋萼黄耆分布范围
产自新疆(疏附的乌帕尔、阿克苏)。哈萨克斯坦也有分布。模式标本采自准噶尔阿拉套的拉巴塞(Лабассы)山。
袋萼黄耆相关的种
与“袋萼黄耆 Astragalus saccocalyx Schrenk”相关的种有:
纤齿黄耆Astragalus gracilidentatus S. B. Ho
水定黄耆Astragalus suidenensis Bunge
特克斯黄耆Astragalus tekesensis S. B. H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