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西伯利亚鸢尾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西伯利亚鸢尾

中文名称:西伯利亚鸢尾

外文名称:Iris sibirica

门纲:被子植物门、单子叶植物纲

目科:百合目、鸢尾科

属:鸢尾属

亚目:百合亚目

西伯利亚鸢尾(学名:Iris sibirica L.):多年生草本植物,植株基部围有鞘状叶及老叶残留的纤维。根状茎粗壮,斜伸;须根黄白色,绳索状,有皱缩的横纹。叶灰绿色,条形,顶端渐尖。花茎高于叶片,平滑,高40-60厘米,有1-2枚茎生叶;苞片3枚,膜质,绿色,边缘略带红紫色,狭卵形或披针形,顶端短渐尖,内包含有2朵花。花蓝紫色;外花被裂片倒卵形,上部反折下垂,内花被裂片狭椭圆形或倒披针形,直立。蒴果卵状圆柱形、长圆柱形或椭圆状柱形,无喙。花期4-5月,果期6-7月。

原产欧洲。常栽于庭园及花坛中供观赏。模式标本采自欧洲。

形状

西伯利亚鸢尾是多年生草本植物,植株基部围有鞘状叶及老叶残留的纤维。根状茎粗壮,斜伸;须根黄白色,绳索状,有皱缩的横纹。叶灰绿色,条形,长20-40厘米,宽0.5-1厘米,顶端渐尖,无明显的中脉。

花茎高于叶片,平滑,高40-60厘米,有1-2枚茎生叶;苞片3枚,膜质,绿色,边缘略带红紫色,狭卵形或披针形,长4-5.5厘米,宽0.8-2厘米,顶端短渐尖,内包含有2朵花;花蓝紫色,直径7.5-9厘米;花梗甚短;花被管长约1厘米,外花被裂片倒卵形,长5.5-7厘米,宽3.3-5厘米,上部反折下垂,爪部宽楔形,中央下陷呈沟状,有褐色网纹及黄色斑纹,无附属物,内花被裂片狭椭圆形或倒披针形,长4.5-5.5厘米,宽1.5-1.8厘米,直立;雄蕊长3-3.5厘米,花药紫色,花丝淡紫色;花柱分枝淡蓝色,拱形弯曲,长4-4.5 厘米,顶端裂片近于半圆形,边缘有不规则的稀疏牙齿,子房绿色,纺锤形,长1.5-2厘米。

蒴果卵状圆柱形、长圆柱形或椭圆状柱形,长3.5-5.5厘米,直径1.3-1.5厘米,无喙。花期4-5月,果期6-7月。[1]

生长习性

西伯利亚鸢尾既耐寒又耐热,在浅水、湿地、林荫、旱地或盆栽均能生长良好,而且抗病性强,尤其抗根腐病,是鸢尾属中适应性较强的一种。

分布地域

原产欧洲。常栽于庭园及花坛中供观赏,现世界多地可栽培。

繁殖方式

西伯利亚鸢尾繁殖通常采用分株繁殖、播种繁殖,很少采用扦插繁殖。

分株

在春、秋两季进行。将繁殖母本从栽培土中挖出,尽量少伤根系,抖掉泥土,平放在木板上,用利刀将其分成单株,确保每株都带须根,以提高成活率。随后将分好的植株及时栽入盆中,注意盆土应与根茎齐平,这样既可保证植株生长良好、易萌发新株,又可防止因根系浅、发育不良而倒伏。种后要浇透水,确保盆土浇透并有水从排水口流出。然后放置在自然光下,无须遮阳,20天左右可生新根。

播种

秋季,当西伯利亚鸢尾种子发育成熟后,就应及时播种,随采随播有利于提高发芽率。播前先将播种苗床整平浇透水,然后把种子从果实中剥出,按入床土,深度以埋没种子为宜。随后覆土少许,浇水后盖薄膜,并保持一定温度,在25℃条件下,一个月即可出苗。

扦插

扦插繁殖通常采用花葶下部带叶扦插,但繁殖系数低,扦插苗长势弱,故很少采用。

管理

西伯利亚鸢尾的病虫害很少,无须喷洒农药。花后如不采种,可及早将花葶从基部剪除,以减少营养的消耗,促进多发新芽。对于生长几年的老株,萌蘖过多会影响开花,故要及时分株,以更新植株,这样可使株型完美,花大且艳。[2]

主要价值

西伯利亚鸢尾应用范围很广,既可丛植于水池、假山之一隅,又可片植于湿地、林下,盆栽观赏效果也佳,是一种受欢迎的园林植物。

参考资料

  1. 西伯利亚鸢尾(xiboliyayuanwei),植物智
  2. 鸢尾的栽培技术,山西省文水县西大街县委,2015-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