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西华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西华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会议)原图链接来自 西华师范大学门户网站 的图片

西华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具有悠久的历史。1956年8月25日,学校前身四川师范学院一分为二,本科部迁往成都,专科部留在南充成立南充师范专科学校,下设生物科,招收首届学生。1958年11月18日,南充师范专科学校更名为南充师范学院,下设生物系。1963年5月,学校试办“双专业”,将生物系和化学系合并为生化系。1972年2月起,恢复独立设置生物系。1978年3月,招收了“文革”后的第一届“生物教育”本科生。1989年学校恢复“四川师范学院”校名,设置生物系。2003年学校更名为西华师范大学,为了适应办学规模、层次的不断扩大,生物系于2004年正式更名为生命科学学院。

学科建设

学院现有生物科学(国家级特色专业、四川省本科人才培养基地、获批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项目和卓越教师培养计划)、园林、生物技术(省级特色专业)、野生动物与自然保护区管理(获批国家级卓越农林人才培养计划)、生态学等5个本科专业,其中生物科学(师范)、生物技术、生态学三个专业招收一本学生。有生物学、林学、生态学3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招收植物学、动物学、微生物学、生态学、遗传学[1]、细胞生物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水生生物学、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野生动植物保护与利用、森林保护学、森林经理学、课程与教学论(生物)等13个专业方向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和农业推广、学科教学(生物)等2个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农业推广专业硕士点招生培养涵盖养殖、林业、园艺、作物、植物保护、农业资源利用、农村与区域发展、农业信息化等8个领域。

学院拥有“动物学”和“野生动植物保护与利用”2个四川省重点学科(其中,“野生动植物保护与利用”为四川省重点资助建设的重点学科),建有“西南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野生动植物保护与利用”中央与地方共建高校优势特色学科实验室、“西南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省级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组织材料修复”2011四川省协同创新中心、“西华师范大学生物博物馆”省级实验科普教育基地、“动物学”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淡水渔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西南分中心、国家林业局竹资源培育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大熊猫主食竹保育示范基地、“唐家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农科教合作人才培养基地”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等9个省部级教学与科研平台。学院建有2个省级教学团队(野生动植物保护与利用、动物学),4门省级精品课程(脊椎动物学、遗传学、分子生物学、植物学),2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脊椎动物学、植物学)。学院“生态学”专业是西华师范大学申博优势学科,已纳入四川省一流学科建设规划。在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白马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眉山味聚特食品有限公司、西藏诺迪康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南充皇城园林公司等建有50余个科研、教学、实习基地,为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和科研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师资力量

学院现有教职工85人,其中教授/研究员26人、副教授/副研究员18,具有博士学位教师54人,约占专任教师队伍的80%,有硕士生导师[2]49名,博士生导师4名(在四川农业大学、内蒙古农业大学兼职招生),在读博士生3名;先后培养研究生640余名。此外,还先后与北京师范大学、四川大学四川农业大学、内蒙古农业大学联合招生、独立培养博士生。;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人,四川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2人,省学术技术带头人2人,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4人,四川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1人,全国优秀青年动物生态工作者3人,四川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7人,西华师范大学首届特聘教授2人。形成了一支学历、年龄、职称、结构合理的学术队伍。

视频

西华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相关视频

西华师范大学易班学生工作站
西华师范大学朗诵配音工作室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