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西南风铃草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西南风铃草(学名:Campanula pallida Wallich):根胡萝卜状。茎单生,少2支。茎下部的叶有带翅的柄,上部的无柄,椭圆形,菱状椭圆形或矩圆形,顶端急尖或钝,边缘有疏锯齿或近全缘。花下垂,顶生于主茎及分枝上;花萼筒部倒圆锥状;花冠紫色或蓝紫色或蓝色,管状钟形;花柱长不及花冠长的2/3,内藏于花冠筒内。蒴果倒圆锥状。种子矩圆状,稍扁。花期5-9月。[1]

生于海拔1000-4000米的山坡草地和疏林下。分布于阿富汗、老挝以及中国的西藏、四川、云南、贵州等地。

根药用,治风湿等症。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根胡萝卜状,有时仅比茎稍粗。茎单生,少2支,更少为数支丛生于一条茎基上,上升或直立,高可达60厘米,被开展的硬毛。茎下部的叶有带翅的柄,上部的无柄,椭圆形,菱状椭圆形或矩圆形,顶端急尖或钝,边缘有疏锯齿或近全缘,长1-4厘米,宽0.5-1.5厘米,上面被贴伏刚毛,下面仅叶脉有刚毛或密被硬毛。

花下垂,顶生于主茎及分枝上,有时组成聚伞花序;花萼筒部倒圆锥状,被粗刚毛,裂片三角形至三角状钻形,长3-7毫米,宽1-5毫米,全缘或有细齿,背面仅脉上有刚毛或全面被刚毛;花冠紫色或蓝紫色或蓝色,管状钟形,长8-15毫米,分裂达1/3-1/2;花柱长不及花冠长的2/3,内藏于花冠筒内。蒴果倒圆锥状。种子矩圆状,稍扁。花期5-9月。

主要价值

民间常以西南风铃草的根入药,主要用于治疗风湿、瘫痪、破伤风和虚痨咳血等。

生长环境

生于海拔1000-4000米的山坡草地和疏林下。

喜夏季凉爽、冬季温和的气候,喜光照充足环境,可耐半阴。风铃花对温度比较敏感,生长适温为13℃~18℃,发芽适温为20℃~22℃,冬季温度低于2℃则停止生长,茎叶开始枯黄。夏季28℃以上的高温对植株生长不利,30℃~35℃以上的高温,植株叶片会变黄脱落,甚至全株枯萎。

风铃花喜干耐旱,忌水湿。因此,在雨天过多或土壤排水不良情况下生长不好,导致叶片变黄,植株细长,节间伸长,花朵变小,可通过控制浇水调节植株高度。

风铃花对土壤要求不严,以含丰富腐殖质、疏松透气的沙质土壤为好。基质pH值在5.5~6.2之间为宜。

分布范围

产西藏(南部)、四川(西部)、云南、贵州(西部)。阿富汗至老挝也有。模式标本采自克什米尔地区。

繁殖方法

分株繁殖是多年生铃草增殖的最简单方法,特别是地下根茎发达的种类。由根茎上的隐芽萌发出新芽,带着根段分栽新芽,即成独立的新植株;分株繁殖的季节以春季植株返青后,新芽陆续出土有2-3片小叶时为好;生态环境优良的株丛到栽植的第3年时已十分拥挤,必须分栽,否则,株丛过密,通风不良,茎细叶小,植株到伏,开花不良,甚至遭受病虫危害。

在种源稀缺的情况下,春季也可用扦插法繁殖,插条极易生根。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