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西咸新区沣西新城文教园第一小学

来自 全景视觉网 的图片

西咸新区沣西新城文教园第一小学位于能源金贸区文教园片区丰京苑小区西侧。学校规划占地59亩,规划建筑面积4.1万㎡,现一期建筑面积为25856㎡,可开设教学班36个,提供学位1620个,是一所承载着教育梦想的高起点、高品质、现代化生态学校。

目录

学校简介

学校秉承“和美博智”办学理念,在家文化的引领下,始终坚持做“最真、最实、最美”的教育。学校积极推进课程改革,落实“双减”,推进以学生为核心、以学生成长需求为目标的活动课程化课程;创新德育活动载体,形成三礼八节德育品牌;以“三个课堂”为抓手,实行精细化管理,多举措提升教师专业能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以家长学校博智课程为依托,构建教育“合伙人”模式,打造家校共育新格局。给人生最坚实的起步给孩子最美好的童年[1]

办学成效

自2020年建校以来,学校各项工作被人民日报、三秦都市报、西安日报等多家媒体宣传报道300余次。2023年初,西咸新区沣西新城文教园第一小学教育集团揭牌成立;学校被授予“全国啦啦操星级俱乐部”称号,荣获国家体育总局体操运动管理中心与全国啦啦操委员会“全国校园大课间啦啦操推广实施单位”称号;荣获中国物理学会蒲公英基地学校称号、《嫦娥奔月》成语微电影、《种下一园春》校本德育课程、《古诗里的山水田园》教育案例均荣获中央电教馆优秀作品;被评为陕西省红领巾法学院示范学校、陕西省劳动教育学科优质教学基地;西安市第四批中小学智慧校园;2022年西咸新区教育系统先进集体、西咸新区中小学德育工作先进集体、西咸新区平安校园、西咸新区安全管理先进基层单位、西咸新区第二届中小学课堂创新大赛新区优秀组织奖等各级各类荣誉40余项。

植物生长三要素:阳光、水分,土壤。文教园第一小学着眼学生的成长,坚持“花匠”思维,立足学情,落实课堂革命,创新学校课程建设,以“三个课堂”为抓手,推进以学生为核心、以学生成长需求为目标的活动课程化课程。

深耕“第一课堂”

助力“双减”提质增效

学校发挥课堂教学主阵地作用,深耕第一课堂,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让学生在校内学习中“吃饱喝足”,一场场教学质量攻坚战在文教园一小陆续打响。

提升教学质量,教师是关键

学校致力于教学改革,出台了《文教园一小“名校+”立体化培训行动计划(2020—2022)》,以课堂教学的实践和研究为着力点,以课前说课、课堂教学、课后反思为载体,促进文教园一小教与学方式变革。学校按照青年教师规范化、骨干教师优质化、优秀教师卓越化的思路,针对不同教师群体的业务水平实际和专业发展需求,分类分级组织开展系统性培训活动。

提升课堂质量,教研是支撑

学校通过集中业务学习、周教研活动、日常教研、“青蓝工程”等方式强化教学研究,坚持大单元整体备课,纵向关照学段特点、横向把握单元重点、系统考量单元教学目标,着力单元整体设计,探索结构化教学模式,着力改革教研管理方式,提升教研水平。

“课堂的革命老师的使命”——综合学科课程改革论坛暨微课程推进会

多彩“第二课堂”

天空之城——蜂鸟农科院是文教园一小“和美课程”之劳动与各学科融合系列课程实践基地,是最受学生喜爱的“第二课堂”之一,被评为“陕西省中小学学科优质教育基地”。

近年来,学校持续推进学科融合课程,丰富天空之城——蜂鸟农科院的融合课程建设,多学科多教师参与,丰富学生学习的内涵和劳动教育的课程内涵。

一石一世界、结绳记、趣心灵、中国舞、琵琶、人工智能、机器人编程、武术、剪纸、诗朗诵、射箭、滚铁环、读英语绘本、国粹发簪等40多个社团作为学校的第二课堂,全部由学校教师承担并完成课程的设计与开发,教材自己开发,编辑成册,形成系统的校本课程特色教材。家长参与学生的选课,在选课过程中了解学校,感知学校的文化;孩子们积极参与,乐在其中。

“第三课堂”既是学校课堂的延伸和拓展,也是衔接打通学生学科知识学习与社会实践历练的“最后一公里”。

学校策划开展了一系列活动,丰富第三课堂课程体系。国庆节假日期间,孩子们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向亲爱的祖国母亲献上最真挚的祝福;清明节,学校组织学生到革命烈士纪念馆缅怀先烈;在“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来临之际,学校特邀沙河古桥遗址博物馆联合举办“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大讲堂活动。

学校充分利用区位资源优势,探索出学校资源、社区资源、家长资源充分融合的第三课堂实践模式,和校内的“第一课堂”、“第二课堂”有机融合,实现校内与校外素质教育的横向融通,不仅是校内传统课堂的延伸,更是打破了学生年龄、班级界限,建立了学生学习成长的共同体,将他们从学校引向社会,让“第三课堂”发挥最大功效个潜能。

“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生活中的一切皆可学。”秉持着这样的教育理念,文教园一小以“花匠”精神为主旨,三个课堂相向而行、共同发力,扎实推进基础教育“三个课堂”建设,积极推动教育改革创新实践,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师资队伍

学校持续落实人才培养计划,深化校级“三级三类”教师晋级办法,优化教师评价、评优选先等保障激励机制,打造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现有教职工59人,学科教师配备齐全,年龄结构合理。高级教师2人,一级教师8人,二级教师37人;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为100%,专任教师持有教师资格证上岗率100%。省学科带头人2人,省教学能手3人,市教学能手2人,区级教学能手2人,1人为西安市第三批“名师+”研修共同体负责人,西安市第二批骨干、卓越型教师培养对象各1人,沣西新城名校长工作室负责人1人,已成立了以三级三类为主持人的“名校+”学科工作室3个。

学校积极推进课程改革,规范教学管理,对教师备课、上课、作业布置与批改、学困生辅导、教学监测、评价等常规实行精细化管理,多举措提升教师专业能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创新开展家校工作,形成长效机制。学校教科研课题申报制度健全,各层级课题有序推进。刘鲁宾名校长工作室、岳涛“名师+”研修共同体、第七批陕西省学科学科带头人杨小丽英语工作坊,“名校+”学科工作室等学习共同体,其成员覆盖全省各地市,充分开展各类交流活动。

教育教学

学校以课程为抓手,树立科学的人才成长观,坚持以德为先、能力为重、因材施教[2]、知行合一、厚植爱国情怀,加强品德修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通过德育课程化、智育多元化、体育目标化、美育功能化、劳动教育纵深化,让学生在活动中展现自我,在锻炼中接受教育。建立了家长对学生的评价制度,通过大家访、家长会、问卷星等等渠道跟进家长对学生在校的学习、习惯等方面的评价反馈。

个性发展

学校持续打造特色鲜明的“和美博智”课程。推进“三个课堂”体系建设,通过“第一课堂”深化课堂改革,稳固开展综合学科微课程,以项目式学习方式创新开展劳动实践课程;通过“第二课堂”打造精品优质课后服务项目,提升三礼八节德育课程、少先队课程品质;通过“第三课堂”打造特色主题实践活动课程,实现以立德树人为导向的学生个性发展。

形成特色鲜明的学科特色:语数英学科夯实教学质量,开展学科节活动;体育学科以学生体能提升为核心,传统体育课、足球、篮球、啦啦操形成鲜明特色,提升大课间管理质量,创新活动形式,校队训练科学化,规范化;美术学科营造校园艺术氛围,开展基本功验收展示;音乐学科扎实教学基本功,高水准开展民乐团、舞蹈、合唱、鼓号队训练及展示;科学学科不断提升学生探索、创新能力,丰富科技课程群内涵;信息技术学科夯实学生基础,不断提升学生信息素养。

参考文献

  1. 童年,对于一个人一生意味着什么?,搜狐,2020-11-05
  2. 浅谈因材施教,搜狐,2017-0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