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西昆体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来自 孔夫子旧书网 的图片

西昆体是中华思想文化术语中的一个名词。

在汉字的历史上,人们通常把秦代之前留传下来的篆体文字和象形文字称为“古文字[1]”,而将隶书和之后出现的字体称为“今文字”。因此,“隶变[2]”就成为汉字由古体(古文字)演变为今体(今文字)的分界线。

名词解释

北宋初年出现的以追求辞藻华美、对仗工整为主要特征诗歌流派。 宋初,杨亿(974 — 1020)、刘筠(970 — 1030)、钱惟演 (977 — 1034)等人聚集在皇帝藏书的秘阁(“西昆”代指皇帝藏书的地方),编纂历代君臣事迹,诏题《册府元龟》。他们在编书之余,写诗相互唱和,并结集为《西昆酬唱集》,时人因称之为“西昆体”。“西昆体”诗人提倡学习李商隐,讲求用典精巧、意旨幽深,重视音律与借代,其作品词采精丽、音节铿锵、 属对工整,一扫晚唐五代以后平直浅俗的诗风,在诗歌发展史上有一定影响。由于是酬唱之作,大都雕琢太过,缺乏真情实感,常流于艳浮,为后人诟病。

引例1

盖自杨、刘唱和,《西昆集》行,后进学者争效之,风雅一变,谓之“昆体”。 由是唐贤诸诗集几废而不行。 (欧阳修《六一诗话》) (大约自从杨亿、刘筠开始唱和,《西昆酬唱集》风行,后辈学人争相效仿, 诗风为之改变,因而称之为“昆体”。从这以后,唐代诗人的诗集几乎被人遗忘而不流传了。)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