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西樵大餅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西樵大饼
圖片來自ucookicook

西樵大饼,是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西樵鎮的一种民间小食。为一种白色粉状圆形大饼,因较其他饼类的体积略大,故叫大饼。相传该饼由明朝嘉靖年间籍贯南海的宰相方献夫所创制。

其缩小版则为光酥饼。两者原料一样,但分量有别。光酥饼体积较小,易于携带。

2013年5月15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廣東省衛生廳發布广东省食品安全地方标准《西樵大饼》(DBS44/ 003-2013)。[1]根據該標準,西樵大餅的主要原料是「小麦粉白砂糖、鲜鸡蛋、水、食用植物油和西樵大饼麵種」,烤好的圓形大餅直徑不少於18公分。

由來

明朝弘治年間,方獻夫任吏部尚書時,一天四更起床,洗完畢,準備用早點,豈料僕人遲遲沒拿上來。他到廚房一看,廚子遲了起床來不及做點心。方獻夫見案板上有已發酵好的麵團,便急中生智,叫廚子在麵團中加上雞蛋和糖揉勻,做成一個大餅子,放在爐子上烤。一會兒餅子烤好,方獻夫用包袱布包好,命轎夫起轎,匆匆上朝去了。

方獻夫來到朝房,見還有時間,便拿餅子就著清茶吃了起來,餅子鬆軟甘香,十分可口。同僚們聞到餅香四溢,都嚥口水了,有官員還探過頭來問吃什麼餅子。方獻夫故鄉情濃,不假思索便說:“這是西樵大餅。”散朝後,方獻夫命廚子如法炮製,做了幾十個大餅子,第二天上朝時帶到朝房,分給同僚享用。同僚們邊吃邊嘖嘖稱讚餅子可口,西樵大餅便在朝中美名揚了。方獻夫也經常命廚子烤製,供自己吃或招待客人。

後來方獻夫稱病還鄉,在西樵山設石泉書院講學10年,將製餅方法教給山民。好方法加上西樵山好泉水,制出來的西樵大餅更可口了,又因為餅子形如滿月寓花好月圓的好意頭,因此西樵人嫁娶喜慶、探親和過年過節,都以此作禮品送人。

到了清未民初,西樵大餅做得最好的是離西樵山不遠的民樂圩一餅家,它制出來的西樵大餅除了甘香、鬆軟、清甜外,還有刀切不掉渣,暑天在桌上放上10天半月不變質的特點,廣州、佛山的商人紛紛仿製,但色、香、味均無法與地道的西樵大餅媲美。

特色

西樵大餅名不虛傳,外型圓大,大者有2市斤,一般也重半斤,也一兩左右的小餅。它顏色白中微黃,不起焦,入口鬆軟,清香甜滑,食後不覺乾燥,可與雞蛋糕比美。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