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西湖绸伞

增加 515 位元組, 2 年前
無編輯摘要
|-
|[[File:西湖绸伞.jpg|缩略图|居中|[ http://pic8.nipic.com/20100621/2163148_003328533247_2.jpg 原图链接][http://www.nipic.com/show/3317755.html 图片来源于呢图网]]]
|-
|}
'''西湖绸伞''',全称“西湖竹骨绸伞”,浙江省杭州地区特有的特色传统手工艺品,西湖特产之一。创始于20世纪30年代初。造型灵巧、色彩鲜艳,既可遮蔽 [[ 阳光 ]] ,又可作为装饰品,具实用性与艺术性于一体,故素有“西湖之花”的美称。
伞面采用杭州丝绸,故名西湖绸伞。西湖绸伞采用印染、刺绣等方法,传统的绸伞绘有西湖十景、 [[ 花卉 ]] 、山水和仕女,有大红、枣红、和平蓝、墨绿、桃红、桔黄等二十几个品种,具有外型美观、选料讲究、设计精美的 [[ 特点 ]] 。<ref>[ https://www.360kuai.com/pc/95fff7952ce8fa0ef?cota=4&kuai_so=1&tj_url=so_rec&sign=360_57c3bbd1&refer_scene=so_1 非遗课堂--西湖绸伞制作技艺], 快资讯, 2021-06-01 </ref>
==制作工艺==
设想在桃红柳绿的春季,湖水如镜,伞影满堤,是一幅何等迷人的流动 [[ 风景 ]] 。而流传于民间的《[[白蛇传]]》中“湖畔赠伞”的故事为西湖绸伞更增添了一份神话色彩。
现代的绸伞,更具时代意义,伞面的故事越来越丰富,加入了更多的都市 [[ 元素 ]] ,伞柄,伞面呈现了更多,更绚丽,更梦幻的色彩。
西湖绸伞,以竹作骨,以绸张面,轻巧悦目,式样美观,携带方便。
西湖绸伞选料考究,制作精巧。它的圆形伞面是采用特制的伞面绸作的。这种伞面绸薄如蝉翼,织造细密,透风耐晒,易于折叠,色彩瑰丽,单是染色就有湖色,墨绿,果绿,等 [[ 颜色 ]] 。仅仅是描绘山水,风光,花鸟,人物,图案有西湖十景,古代仕女,龙凤,奔马,梅雀,蝴蝶等数十种。这是其他伞所望尘莫及的。伞骨则采用江南独特的淡竹制成,这种竹篾质细洁,色泽玉润,烈日曝晒也不会弯曲。制红,枣红, [[ 桃红 ]] ,天蓝,桔黄等20多种。在伞面上还采用喷,刷,绣,画等多种多样的作一把外型美观的西湖绸伞,要经过选竹,制伞骨,上伞面三大阶段。选竹,俗称“号竹”。每年白露前伞厂派出有经验的老师傅,到余杭,奉化,安吉,德清等淡竹产地,翻山越岭,在竹林中寻觅,挑选具有三年以上竹龄,粗细在五,六公分, [[ 色泽均匀 ]] ,没有阴阳面和斑疤的淡竹。过嫩,过老,过大,过小的竹都不能要,真是“百里挑一”。这样的淡竹每株仅取中段2至4节作伞骨。加工成伞骨要经过擦竹,劈长骨,编挑,整形,劈青篾,铣槽,劈短骨,钻孔等到十多道工序。一把绸伞35个根骨,每根骨4毫米宽。如果把一段竹劈成了36根,就需要”抽骨“以保持竹筒圆润,竹节平整。上伞面要经过缝角,绷面,上架,剪绷边,穿花线,刷花,摺伞,贴青,装杆, [[ 包头 ]] ,装头,装柄,打钉口等十六道工序,道道工序都有必须全神贯注,不得马虎。这样制成的伞重量只有半斤左右。收拢时,彩色的绸面不外露,伞骨恰好还原成一段淡雅的圆竹,结节宛然,十分朴素大方。撑开时,伞面 [[ 五光十色 ]] ,有的绯红台旭日一轮,有的蔚蓝同晴空一色,有的青绿象碧水一泓,美不胜收。
==描述==
20世纪30年代,杭州都丝织厂的工人,用杭州宣阳产的谈竹和杭产丝绸,制成第一把西湖绸伞,由于外形精巧, [[ 色彩绚丽 ]] ,十分受人喜爱。近年来,西湖绸伞的制伞工艺不断精益求精,伞骨取材于浙江特产的谈竹,粗细运度,色泽光亮,竹身挺盲,任凭烈日曝晒亦不弯曲变形。由一节谈竹筒劈成32根或36根细条,另配骨撑,组成伞骨,张开是圆形的伞,收扰像是一段淡雅的圆竹。伞面用薄如云翳、色彩瑰丽的丝织品绷成。伞面花色 [[ 多种多样 ]] ,仅染色就有20余种,有的绯红如晨曦,有的蔚蓝加净空,有的翠绿如碧水;或单色,或套色,五彩缤纷。在秀丽的伞面上,又经刷、喷、画多种工艺,描绘上 [[ 西湖 ]] 风景、花乌、山水等图案,为西湖绸伞锦上添花,更显美观大方。
==历史发展==
西湖绸伞,以竹作骨,以绸张面,轻巧悦目,式样美观,携带方便,素有“西湖之花”的美称。伞,在我国 [[ 历史 ]] 非常悠久,据说4000多年前的黄帝时代就已制作。古代的伞又称为“盖”。它和扇一样,最初是用鸟的羽毛制成。随着丝织品的出现,才逐渐采用罗绢作伞。发明了纸以后,油纸伞又风行起来。特别是明清时代,我国制伞业尤为发达,从这时起,不少小说和戏曲都有写到伞。众所周知,《[[白蛇传]]》中许仙借伞的故事,就发生在杭州西湖断桥边。
西湖绸伞创制于本世纪30年代初,据说是由都锦生丝织厂工人竹振斐创作的,由于选料得当,制作精细,别出心裁,一上市就受到人们欢迎。到了1935年春天, [[ 杭州 ]] 出现了第一家专门制造绸伞的作坊,这就是著名的“竹氏伞作”。新中国成立以后,办起了国营杭州西湖伞厂,又成立了杭州工艺 [[ 美术 ]] 研究所西湖绸伞组,有400多名职工,10多名研究人员,年产绸伞60万把上下,其中出口的占三分之二。由于提高了制人伞技艺,绸伞越作越精,国际市场上虽然出现了各式各样的撑收自如的自动伞,但西湖绸伞仍以其独特风格,博得人们喜爱。
==产品品种==
西湖绸伞的品种很多,有的遮阳遮雨的日用绸伞,有五彩缤纷的彩虹伞,有舞蹈演员台上撑打的舞蹈伞,有杂技团演员走 [[ 钢丝 ]] 用的杂技绸伞等10多个品种。妇女们撑打西湖绸伞,对形态美有装饰作用。
==产品典故==
鲁班(木匠师傅的祖师爷)带着妹妹来到西湖游玩。可是不巧得很,刚好碰上下雨,兄妹二人觉得很扫兴。鲁妹就对哥哥说:“哥,我们来比赛,看谁能在明朝鸡鸣之前想个办法,让我们可以在雨天照样游 [[ 西湖 ]] 。”鲁班一听哈哈大笑,这可难不倒他,就答应了。
鲁班找来木头、锯子、刨子,一会儿工夫,就造好了一座亭子。他看天色还早,就开始造第二座亭子,就这样不歇气地围着西湖边造好了九座亭子,在他造第十座亭子的 [[ 时候 ]] ,调皮的妹妹跑来学了一声鸡叫,鲁班立即停了下来。这就是如今西湖三潭印月景区的三角亭。
过了一会儿,“喔喔喔”,鸡真的打鸣了, [[ 鲁班 ]] 得意洋洋地对妹妹讲述他一夜造了十座亭的故事,却看见眼前一样东西像孔雀开屏一闪。鲁班很好奇,从妹妹手里接过来仔细研究起来。他把那东西往上一撑开,像他造的亭子顶一样,有翘翘的角,不过不是用木头做的,而是用细 [[ 竹子 ]] 和绸子做成的,又轻巧,又漂亮。鲁班心服口服地对妹妹说:“哥哥输了,你的'亭子'不仅能挡雨,还能移动。”妹妹却说:“哥,你也很能干啊,你造的亭子让西湖更美了。”鲁妹造的那个灵巧的“亭子”因为在下雨天才散开来用,人们就称它“雨散”。后来有人又仿造亭子的样子造了一个“伞”字,之后才叫“雨伞”。
==获得奖项==
西湖绸伞曾多次得奖,主要有1990年获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一等奖,2001年获世界华人专利技术博览会金奖,2003年获杭州市优秀 [[ 旅游 ]] 商品金奖等。
== 参考来源 ==
<center>{{reflist#iDisplay:z0500d2xmlg|480|270|qq}}<center>《杭州工匠》——“西湖绸伞”</center></center>== 参考资料 ==
[[Category: 970 技藝總論]]
26,395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