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灣河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西灣河 |
---|
|
西灣河(粵語轉調讀若「可」,Sai Wan Ho)位於香港東區,位於鰂魚涌之東,筲箕灣之西。
名稱由來
西灣河是鰂魚涌黃角嘴與筲箕灣之間的一條小村落,昔日有一條小河由柏架山流經今天的太安街。村落位於小河的西面,而且小河將筲箕灣區分為東西兩部分,因村落位於筲箕灣區西面,故名為西灣河。
地理位置
西灣河範圍包括西至英皇道與康山道交界靠近康山道天橋,東至筲箕灣道與愛秩序灣道交界的地區。而太安樓以北新填海區,一般稱之為鯉景灣。
歷史
早期發展
清代嘉慶二十四年(1819年)刊行的《新安縣志》沒有關於西灣河的任何記載。
根據相關資料,西灣河於1901年已有420名居民,並設有街市和屠場。街市是用紅磚造外牆,分裡外兩個部份,外面有個茶檔,位於現時西灣河文娛中心。另在街市外行人路有幾間店舖,包括一間粉麵舖和一間棉胎舖。
其後太古公司為其太古船塢興建工人宿舍,選址西灣河,並於1909年落成,劃分為1、2、3街即現時太安樓之處,樓高4層,每個單位又分為4至5個已婚員工房間,房外擺放3至4張3格碌架床,是提供給船塢單身員工住宿的。至於廁所和廚房是整個單位共用,爐灶是燒柴,可容納人數逾10000人。
戰後開發
到了1960年代,筲箕灣連同西灣河同被開發。先在麗灣樓後面興建太祥/太順/太富/太康4棟11層樓高,每層有18個單位的宿舍,用來安置1、2、3街的員工搬遷到新宿舍。因太古船塢有自己的水塘關係,所以宿舍自來水是船公司免費供應的。而由太古發展,1968年落成,位於當時海傍的太安樓,一度成為當地的地標。
太安樓是H型設計,樓高28層,地下是大型商場還有油站和戲院(兩者中間是小型工廠)工廠外停車位,還有一個水站是供淡水給漁船用(當時太安樓外面已是海邊)。商場裡有鮮魚、肉舖和士多、雜貨店,向電車路一面還有酒樓,地下電梯附近有公眾電話方便住戶,一樓向海平台是公眾休憩花園,太安樓落成後曾是亞洲最大的商場。
住宅興建
直到1979年,太安樓仍然位於海傍。不過踏入1980年代,由於筲箕灣碼頭的多次搬遷,加上東區走廊的興建,使西灣河的海傍不斷北移。及至現在,整個鯉景灣的範圍都是從填海得來的土地。
由成安街往上走,在1980年代以前是木屋區,包括成安村、聖十字徑村、澳貝龍村等[1]。但在1989年政府收地並且興建公共屋邨——耀東邨及興東邨。
現况
西灣河區內有不少居屋及公共屋邨,如興東邨、東熹苑、東欣苑、東霖苑、東濤苑和康東邨。海旁一帶屬於私人屋苑住宅區,例如嘉亨灣、逸濤灣及鯉景灣。鯉景灣沿路有商店及餐廳,形成一個飲食好去處,叫作蘇豪東。
教育
著名地點
影片
參考文獻
- ↑ 約1980年代西灣河一帶航空照片. [2019-03-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