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西爨古地名和古族名。[1]

[]

见于《云南志》(《蛮书》)、《旧唐书》、《新唐书》等。爨为三国时的南中大姓之一,居于建宁郡(约在今云南曲靖地区),被诸葛亮封为“领军”,其统治区亦称为爨,治下主要为叟族。后势力不断扩大,成为当地民族的通称。至晋、南朝、隋及唐初,分为东、西两部,均在今云南东部至贵州西北一带,势力亦达西洱河(今洱海)。《新唐书·两爨蛮》载,唐初,自曲州(今昭通)、靖州(今贵州威宁一带)西南的昆川(今昆明地区)、曲轭(今马龙)、晋宁、喻献(今澄江、江川、玉溪)、安宁至龙和城(今禄丰),“通谓之西爨白蛮”。大致以今曲靖市至建水县为界,以东地区为“东爨乌蛮”,但范围不断变化。唐初其治下居民被称为“白蛮”,故《云南志》曰:“西爨,白蛮也”。至唐中期,白蛮、乌蛮居住区变化很大,互相交错,均入于南诏,其原统治者爨氏衰落。元代称白蛮后裔为白爨、白人,即今白族。

蜀国的叟人主要居住在越巂、建宁和朱提等郡,巂字与叟同声,《史记》、《汉书》、《三国志》等书所提到的巂人即叟人。《三国志》卷43《张嶷传》言:“越巂郡自丞相亮讨高定之后,叟夷数反,杀太守龚禄、焦璜。”“叟夷”指叟族与其他夷人。《华阳国志》卷4《南中志》言:“先主薨,越巂叟帅高定元叛”;又言益州大姓雍闿”使建宁孟获说夷叟”,这里的夷叟可能指西方的夷人及叟人,也可能只指叟人,因叟亦属西夷,越巂与建宁二郡的叟人同属越巂羌。《史记》、《汉书》叙及以上二郡的少数民族,或言“蛮夷”(南方的蛮人和西夷),或用“郡夷”(指郡内的夷人,应包括叟族)。

目录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