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蜀雪松(山水)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西蜀雪松》是中国当代作家山水写的散文。
作品欣赏
西蜀雪松
说到松,人们自然会想到黄山的奇松,北京天坛前的护路松,然而,我要说的松,是西蜀的雪松。
雪松生长于岷江与大渡河间的邛崃山脉中,甘孜阿坝境内。在这西蜀之地,那曾经迎娶文成公主的滚滚飞尘,那曾经格萨尔王大败霍尔王的刀光剑影,还有那惊天地泣鬼神的猎猎红旗以及那延绵缓行的商队、碉楼上凌空的狼烟、歃血为盟的英雄史篇……都已被千年的瑟瑟西风吹拂得烟消云散,苍凉斑驳,只剩下日渐贫瘠荒芜的草场,干涸沙化的湿地,星星点点的牦牛,三两曲厚重激昂的藏舞,一声声飘忽在天边的悠扬泣鸣的羌笛。当然,还剩下雪松,还剩下雪松绿色的臂膀,拥抱着雪峰与蓝天,以王者之气,描绘出一幅幅感天动地的壮美画卷。
倘若说邛崃山脉逶迤连绵的群峰是一首气势磅礴的长诗,“引无数英雄竞折腰”,那么,深藏于群峰之间、傲然挺立于海拔3000米左右的雪松便是深入诗篇的诗眼,是深藏于人们心中梦中的诗画之绝品。
雪松,四季中最美的树。春天之美,属于百花;夏天之美,属于浓荫;秋天之美,属于果实;冬天之美,属于萧木,而四季之美,当属松柏。每一应季之美,都因时令变化而匆匆谢幕,使人不由生出许多“无可奈何花落去”的哀怨,而唯有雪松,四季常青,将春雨的浸润,夏风的沐浴,秋日的抚慰,冬雪的滋养,统统化作由浅入深的绿,于每一时每一天,每一季每一年,每一叶每一枝,每一棵每一群,迸发出最鲜活最丰满的生命,于这高山峡谷,与冷杉林一道,与青了又黄,黄了又青的草甸一起,将滴翠飘香演绎,将如画江山装点。那翠绿、那葱绿、那墨绿,那浸透了绿汁的针叶,那里满了绿苔的枝蔓,那倚着雪山裹着白云直指蓝天的孤傲,那如悲如喜如梦如幻的生命的召示,使你看到了生的精彩,悟出了活的意义,这便是雪松,永远充满生命力的不老松!
雪松,天地中最包容的树。雪松的生长地,位于邛崃山脉东侧,是川西高原与四川盆地之间的高山峡谷区,是以农业为主、兼有牧业的区域,是藏、羌、汉民族的族群缓冲带。从气候的变化看,穿越邛崃山脉的垭口,便能感受到西边日出东边雨、阴阳两重天的巨大差异;从民族交融情况看,由嘉绒藏族、白马藏族、羌族、彝族等少数民族组成的四川盆地西缘的民族“边缘线”是六江流域族群来往交流,同享一片蓝天,同喝一河江水,共生共荣的绝妙注解,也是自然奇景与族群文化共荣共存的最好演绎。而雪松,作为这一区域中的一分子,不但包容了天与地,包容了人与自然,也见证了这些丰富多彩。并且,松林间,有冷杉、红豆杉、珙桐,还有羚羊、黑熊等珍稀保护动植物,它们和谐共生,组成了这一天地间一 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团队。这样的团队,这样的共同体,不正好诠释了中华五十六个民族亲如一家,共写华夏乐章的东方群体文明吗?
雪松,人世间最无私的树。雪松是挡在雪山与盆地间的屏障。它的西面是冷峻苍凉的雪域高原,东面是炎热潮湿的四川盆地。它们将高原的寒风烈雪挡在身后,呵护身前雪域的千年冰冻,为古老的黄河文明和长江文明提供源源不断的水的滋养。它们将寒冷与暑热一并吸纳,却吐出万顷霞光,将奉献的光芒射向天宇,惠及四方!它们将热闹和浮华让给了梧桐与玫瑰,让给了一切喜欢扎堆的、稍纵即逝的奇花异草,却将孤独与历练留给了自己。
雪松,生命中最刚毅的树。在海拔高、地势陡峭的峡谷地带,雪松,在寒风中挺拔,在烈雨中不倒。无论是伞盖如云、苍斓斑驳的古松,还是错落曲弯、奇巧盘旋的怪松或者是直刺云霄、挺拔卓立的孤松,它们都无一例外地将无数的臂膀面向太阳从同一个方向伸向苍穹,而不嫌脚下泥土的贫瘠,不怕雪山冰水的侵袭,在雪山的怀抱中,在松的王国里慷慨高歌。它们是真正的树,是不死的树,是树中硬朗朗的伟丈夫。它们为精神而战,为理想而从容就义。
相传两千多年前,格萨尔王经过多年征战,终于在松林口一带打败了炉霍地区的部落首领霍尔王,谱写了一曲格萨尔王英雄史诗,至今仍然是当地藏族人民的宝贵的精神财富。而历史上的吐蕃部落,在恶劣的生存环境下,沿着折多山坚韧地一次又一次地翻越雪山垭口,将生存的空间与势力向北扩展到了河西走廊和塔里木盆地,建立了自己的王国和草原文明,书写出了一曲曲不甘沉寂、挑战极限、缔造辉煌的生命之歌。
七十多年前,三万疲惫不堪的红军,被追剿围歼来到了大渡河边,这时,河谷被堵死,船只被烧毁,唯一的一座桥泸定桥也被拆毁,除当地守军外,几十万国军正日夜兼程地围剿上来,黑沉沉的炮口与冷冰冰的机枪对准这块“死地”上站立的苏维埃战士,当年太平天国石达开所部全军覆没的悲剧似乎即将重演。然而,奇迹发生了,红军凭借几根铁索冲过了铁索桥,并乘胜越过泸定县城杀出了一条血路,为中国共产党保存了几乎全部的骨干。之后,他们“乌蒙磅礴走泥丸”,翻雪山,过草地,用超然的精神征服了雪山的极限,也征服了自己的极限,他们改变了中国的历史,也成为了中华民族的英雄。伟人毛泽东诗笔一挥,神峻磅礴,风华绝代;长歌一曲,英雄热泪,壮怀激烈。无怪乎一走进夹金山谷,一看见笔挺站立的排排雪松,我便禁不住热泪满面,无法自抑:是雪松向红军战士传递了钢铁意志呢,还是红军的魂灵化作了棵棵雪松? !站在雪松下,依稀间,那些衣衫破烂、面黄肌瘦、疲惫不堪却又大义凛然的钢铁战士正将一个个前赴后继、视死如归、无怨无悔的英雄故事上演着。
为什么我的眼里饱含着热泪?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我爱这片土地,我更爱这片浸透着英雄热血和精神的雪松!
雪松,世上最坚韧的树。“夫大寒至,霜雪降,然后知松柏之茂也”(《准南子》)。岁越寒,松柏生长得越茂盛,这是松柏与生俱来的生理特性。严寒冻不死,灾难压不垮是松的血性,也是松生命存在的意义。
5.12汶川大地震,地覆天翻,山河巨变,铺天盖地的毁灭性灾难在一瞬间降临, 到处是滑坡、崩塌、泥石流;到处是房屋倒塌、公路桥梁堵毁;到处是死亡、流血和呻吟...…片刻的震惊、不知所措后,从国家领导人到平民百姓,所有的中国人都将牵挂和担忧投注到了这里,漫天的泪水化作了倾盆而下救助的“及时雨”,救人、救人、救人.....援助、援助、援助…...多少脚步匆匆,多少车轮滚滚,多少望眼欲穿,多少心急如焚,千里万里的奔赴,都为汶川,千呼万唤的呼喊与祝愿,全为汶川...…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场上,十三亿中华儿女手挽手,肩并肩,用坚韧和永不言弃的精神与时间赛跑,同死亡抗争,齐力保护着汶川;用几千年孕育和传承的道义情怀表达着爱的光芒,合力抬起了汶川…...
犹如坚韧的雪松,中华民族这棵参天大树,每个细胞,每张叶片,每根枝干,在风霜中历练,在苦难中繁茂,虽经风雨袭扰,却仍独秀于东方,也必将一一雄踞于世界的东方!
雪松,最能激活爱心的树。雪松活着,虽天崩地裂,尸骸遍野,但雪松没倒。它以王者的气势和尊严挺立在这里,挺立在这残破不堪的焦土上,挺立在这传诵着英雄故事的热土中。然而,我分明听见了雪松伤心的独语,看见了它默默流下的泪水。密如繁星的大小电站、各种各样高耗能高污染的工业园区、不断拓宽的高速公路,已经将它的家园严重毁损。它为人类的不良行为而痛心,为人类的冷漠而伤怀。它用它那绝不轻弹的男儿泪祈求人类,留给它一方生存的故土,留个它继续战斗的精血……
高山听见了,大海听见了,苍天也听见了,听见了它心灵深处男子汉的柔弱的心语,听见了它为庇护华夏文明的源头生生不息而发出的呐喊。是的,死者将被祭奠,伤者将被疗治,哭泣的魂灵将会被抚慰,而我们的雪松,也将会得到应得的尊重和细心的呵护,因为一一我们有爱!因为爱,天长久、地长久,人,也长久!
中华大地,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万千喜爱,我最爱这一种一一
西蜀雪松![1]
作者简介
山水,成都市人,作品散见于《中国核工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