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观赏巴卡雷龙鱼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巴卡雷龙,学名巴卡鳢(Channa Barca),鳢科,鳢属鱼类,分布于印度东北部阿萨姆邦(Assam)和西孟加拉邦(West Bengal),在孟加拉国、印度(纳加兰)、尼泊尔可能也有分布。

巴卡雷龙在原产地被作为食物,在国际上作为一种观赏鱼类被贸易。由于体色艳丽,主要以观赏为目的引进我国。它们很少被捕获,可能是很罕见的,能够人工繁殖但非常困难,因此需要保育。

分布范围

在印度东北部阿萨姆邦(Assam)和西孟加拉邦(West Bengal)、纳加兰有发现,有报告在孟加拉国和尼泊尔发现过,但存疑。

形态特征

巴卡雷龙不论体型或体色都极为出众,它们乍看之下和另一种同样为印度东北部产的美丽鱼种——黄金眼镜蛇雷龙(C.aurantimaculata)有些相似,不过黄金眼镜蛇雷龙体侧有着较为鲜明的波状橙黄色斑纹,且胸鳍上的环状眼斑图案也较为显着;而巴卡雷龙体色偏向蓝绿色调,有时带有黄色光泽,身上散布着黑色斑点,且雄鱼随着鱼龄增长,背鳍也会逐渐变得宽大,相当具视觉震撼力。另外巴卡雷龙是可以成长至70-80cm以上的大型种。

巴卡雷龙基本从喉咙根部到头部呈紫色,随其成长从体侧到头部呈现金色花斑。

生活环境

它栖息在山区的河流中,如永久河流、溪流、小溪(包括瀑布)。

现已经观察到巴卡雷龙鱼栖息在湿地边缘的垂直洞穴,这些洞穴通常在冬季变干。这些洞穴通常约一米深,由一个或多个入口隧道组成,通往地下水层。巴卡雷龙鱼在干燥的冬季使用它们作为避难所,直到四到五月,水位再度上涨时,雷龙们便会游出洞穴觅食和繁殖。[1]

物种价值

巴卡雷龙在阿萨姆邦的渔业中并没有引起人们很大兴趣,可能是因为它的稀有性。这种鱼可长到90厘米,被认为是一种很好的食用鱼。它也是欧洲和日本市场高度重视的观赏鱼。

习性与饲养

巴卡雷龙喜欢弱碱性至中性水,需要水族箱深度90cm以上这种鱼不难饲养,但是混养略难,繁殖困难

和其他许多鳢科鱼类一样,巴卡雷龙为肉食性种类,以水域中的小鱼虾为食,而且个性并不算温和,具有明显领域性,如果不是在配对繁殖期间,复数混养很可能造成个体之间的激烈斗争,甚至追咬过程中所出现的伤口也容易遭受细菌或水霉菌感染。

饲养建议事先备妥150cm以上的大鱼缸,再来考虑饲养这种美丽的大型鱼类,而且不太建议种内多只混养,以避免打斗;另外在长期接受人为喂养下,也许会对同缸混养的小型鱼兴趣缺缺,不过也难保不会一时兴起而将小鱼吞下肚,所以除非是饵料鱼,不然还是不要混养太名贵的小型鱼才是。

在水质与水温方面,印度东北方为热带季风气候,然而冬季干燥寒冷,气温常可低于10℃以下;而夏季则炎热且潮湿多雨,常因洪水泛滥而淹没整个平原。因此生活在当地的巴卡雷龙其实对温度具有强大的适应性,在一般南方地区的室内鱼缸,甚至冬季不需要加温也能过冬,不过要避免水温的剧烈震荡,不然任何鱼都会吃不消的。一般水温设定在18~28℃、pH在6.5~7.5的范围为佳,当然,效能良好的过滤系统是维持其所需优良水质的关键。附带一提的是,鳢科鱼类皆善于跳跃,一定要在鱼缸顶部加上一定重量的盖子,以免其跳出缸外。

以往巴卡雷龙每年输入量都不多(虽然近几年来已经比往年增加许多),也很少听到有人工繁殖的消息,但它们不论在观赏性或珍稀度皆为同类当中的佼佼者,而且饲养的日子久了,还会与饲主产生良好互动,然而其昂贵的价格与硕大的体型也间接提升其饲养门坎,希望如此一来,能避免它们在原产地遭到滥捕,为它们的野外族群留下一线生机。

濒危情况

巴卡雷龙在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评估中为“数据不足”。

对这一稀有物种的威胁尚不清楚,但据推测,对水族馆鱼类贸易的过度开发是一种威胁。

巴卡雷龙在有限的分布下是罕见的。然而,关于物种分布和种群的信息非常有限,评估为数据不足,这也是它与其他物种之间难以识别而造成的。生境、生态、威胁和数量的进一步信息是首要研究对象,关于这一物种的进一步资料可能为其受到威胁水平的评估提供依据。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