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賞柏氏蝴蝶魚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柏氏蝴蝶魚和太平洋的斜蝴蝶魚(金丁蝶)Chaetodon declivis、黃冠蝴蝶魚(金頭坦克蝶)Chaetodon flavocoronatus、丁氏蝴蝶魚(正坦克蝶)Chaetodon tinkeri以及印度洋的僧帽蝴蝶魚(印第安蝶)Chaetodon mitratus因其高度統一而又區別與其他蝴蝶魚的獨特外觀和深水偏好歸於同一亞屬。
簡介
柏氏蝴蝶魚Chaetodon burgessi活動深度通常超過40米,棲息在柳珊瑚和黑珊瑚生長豐富的區域,單獨或成對活動,以柳珊瑚、海扇、黑珊瑚、海綿為食,也捕食蠕蟲、甲殼類和其他小型無脊椎動物。在某些地區活動在較淺的深度,比如東印度地區的種群活動深度通常小於40米,而在帕勞採集到過115.8米深處的樣本。體側扁,銀白色,有三條傾斜的黑色帶,第一條穿過眼睛,偏褐色,第二條在鰓蓋後緣,第三條寬,覆蓋約三分之一身體和大部分背鰭、一半臀鰭。有些個體底色為乳白色或淡黃色。背鰭硬棘13枚,軟條18-19枚;胸鰭軟條15-16枚;臀鰭硬棘3枚,軟條15-16枚。穿孔側線鱗35-37枚。[1]
外形特徵
銀白色的魚體上有三塊大黑斑,眼部及鰓蓋後方各一塊黑斑,第三塊黑斑由背鰭第二棘斜對角到臀鰭,尾鰭成一個三角形黑斑,非常明顯易辨別。
本魚呈方圓形,吻短,體色白色,身上有三條寬斜黑帶,第一條通過眼睛,第二條從額頭延伸經鰓蓋後方到胸鰭附近,第三條從第一背鰭硬棘的起點起包括整個背鰭到臀鰭的柔軟部。另外體側還密布著排列整齊的淡色斑點。尾鰭透明,背鰭具白色邊。背鰭硬棘13枚、背鰭軟條18至19枚;臀鰭硬棘3枚、臀鰭軟條15至16枚。體長可達14公分。
棲息環境
生活在深海60m處
生活習性
性情溫和,雜食性。
種群分布
柏氏蝴蝶魚,又稱波斯蝴蝶魚,為輻鰭魚綱鱸形目蝴蝶魚科的其中一種。西太平洋
繁殖方式
兩性繁殖
生態
本魚呈方圓形,吻短,體色白色,身上有三條寬斜黑帶,第一條通過眼睛,第二條從額頭延伸經鰓蓋後方到胸鰭附近,第三條從第一背鰭硬棘的起點起包括整個背鰭到臀鰭的柔軟部。另外體側還密布著排列整齊的淡色斑點。尾鰭透明,背鰭具白色邊。背鰭硬棘13枚、背鰭軟條18至19枚;臀鰭硬棘3枚、臀鰭軟條15至16枚。體長可達14公分。
深度
本魚分布於西太平洋區,包括菲律賓、馬來西亞、印尼、密克羅尼西亞、帕勞、東加、新幾內亞等海域。
經濟利用
本魚棲息於較深的海域,常成對出現柳珊瑚或黑珊瑚茂盛的峭壁上,屬肉食性,以無脊椎動物為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