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同繳費年限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視同繳費年限是一個專用名詞。
漢字(拼音:hàn zì,注音符號:ㄏㄢˋ ㄗˋ),又稱中文[1]、中國字、方塊字,是漢語的記錄符號,屬於表意文字的詞素音節文字。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已有六千多年的歷史。在形體上逐漸由圖形變為筆畫,象形變為象徵,複雜變為簡單;在造字原則上從表形、表意到形聲。除極個別漢字外(如瓩、兛、兣、呎、嗧等),都是一個漢字一個音節。 需要注意的是,日本、韓國、朝鮮、越南等國在歷史上都深受漢文化的影響,甚至其語文都存在借用漢語言文字的現象[2]。
名詞解釋
視同繳費年限,是參保職工實際繳費年限之前的按國家有關規定計算的連續工作年限。現行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建立以前,我國企業職工實行的是企業養老制度,個人不繳費。視同繳費年限是職工社會保險的一項法定權益,《國務院關於深化企業職工養老保險制度改革的通知》(國發〔1995〕6號)確立了基本養老保險待遇與繳費年限和繳費工資掛鈎的制度,同時明確「實行個人繳費制度前,職工的連續工齡可視同繳費年限」。《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個人賬戶管理暫行辦法》(勞辦發〔1997〕116號)規定,視同繳費年限是指參保職工實際繳費年限之前的按國家有關規定計算的連續工作年限。
實際繳費年限即職工在當地實施養老保險的繳費制度以後,按照規定進行保險繳費的實際年限,稱為實際繳費年限。
視同繳費年限與實際繳費年限可以合併計算。其作用是審核參保人員是否符合退休條件及計算其基本養老金的重要依據。
繳費年限就是職工參加基本養老保險並繳納基本養老保險費的年限,它體現的是勞動者參加養老保險時間的長短,是勞動者能否享受養老保險待遇的重要條件。
醫保視同繳費年限
醫保視同繳費年限是指國家實行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實際繳費前,職工個人檔案記載的在國有企業、縣級以上集體企業、機關事業單位工作期間,依照國家和自治區規定可計算的連續工齡或工作年限。
政策知識:
《廣西壯族自治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關於印發廣西北部灣經濟區職工基本醫療保險暫行辦法的通知》(桂人社發〔2014〕6號)第九章第三十二條「在統籌地區規定用人單位及職工應參加職工基本醫療保險的時間之前,職工在國有企業、縣級以上集體企業、機關事業單位工作期間,依照國家和自治區規定可計算的連續工齡或工作年限視同繳費年限」。
可認定為視同繳費年限主要有以下幾類:
1.企業經過正式招工、錄用、用工的工作年限(招工表上需有當地勞動局蓋章);
2.機關事業單位編制內人員的工作年限;
3.退役軍人在軍隊服役的年限;
4.城鎮下鄉知識青年下鄉期間的時間。
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視同繳費年限
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視同繳費年限,是指參加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的人員在2014年9月30日以前符合國家和省工齡政策規定計算的連續工齡(不含折算工齡)中,按照養老保險政策規定可視同繳費年限的工作年限(按月計算)。
參考文獻
- ↑ 中文為何越來越受歡迎?,搜狐,2021-12-30
- ↑ 中國能屹立幾千年不倒的精髓是什麼?漢文化的誕生和傳承是關鍵,搜狐,2022-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