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視同銷售行為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視同銷售行為是一個文化術語。

現代漢字是指楷化後的漢字[1]正楷字形,包括繁體字和簡體字。現代漢字即從甲骨文、金文[2]、籀文、篆書,至隸書、草書、楷書、行書等演變而來。漢字為漢民族先民發明創製並作改進,是維繫漢族各方言區不可或缺的紐帶。現存最早可識的漢字是約公元前1300年殷商的甲骨文和稍後的金文, 再到秦朝的小篆 和隸書, 至漢魏隸書盛行,到了漢末隸書楷化為正楷,盛行於魏晉南北朝,至今通行。

名詞解釋

視同銷售行為,全稱「視同銷售貨物行為」,意為其不同於一般銷售,是一種特殊的銷售行為,只是在稅收的角度為了計稅的需要將其「視同銷售」。

目前稅法中將以下八種行為歸入視同銷售行為:①將貨物交付他人代銷;②銷售代銷貨物;③非同一縣(市),將貨物從一個機構移送他機構用於銷售;④將自產或委託加工的貨物用於非應稅項目;⑤將自產、委託加工或購買貨物作為投資,提供給其他單位或個體經營者;⑥將自產、委託加工或購買的貨物分配給股東或投資者;⑦將自產或委託加工的貨物用於集體福利或個人消費。⑧將自產、委託加工或購買的貨物無償贈送他人。在實際工作中,該類視同銷售業務是比較常見的。

視同銷售行為是從會計和稅法兩個角度來說的,會計上認為這些行為由於大多數不符合常規會計上的收入確認標準,而從稅法上看,它們與銷售行為類似,所以需要繳納增值稅,並對其所獲相關收益進行計量並對其所得繳納所得稅。

視同銷售行為的業務實質分析

(一)對「收入」的正確理解

對視同銷售行為進行正確披露,對「收入」的正確理解是解決問題的關鍵。近日,財政部在2006年2月頒布了新《企業會計準則》,其中《企業會計準則第14號——收入》第2條,對收入則界定為:收入是指企業在日常活動中形成的、會導致所有者權益增加的、與所有者投入資本無關的經濟利益的總流入。其根本點是: 收入的本質是企業經濟利益的總流入。其通常表現為新增資產的取得或原有負債的消失。而這種流入,不一定是以現金的形式。

如果有經濟利益的總流入,就牽涉到該種利益是從外部流入的才可,該種行為體現的應該是企業與外部的關係。如果行為體現的是企業自己內部的關係,則談不上有「經濟利益的總流入」。視同銷售行為屬於企業在日常活動中形成的、與所有者投入資本無關業務,從表面上看,大多沒有發生直接的現金流入,但並不等於它們不包含有「經濟利益的流入」的本質,只是這個過程複雜一些而已。

(二) 業務實質分析

進行業務實質分析,看其是否具有銷售實質,即按該種視同銷售行為是否會使企業獲得收益,經濟利益是否流入企業,該種行為體現的是企業與外部的關係,還是企業自身內部的關係,可將其歸為以下兩類。

1.具有銷售實質的行為

首先以「將自產、委託加工或購買貨物作為投資」為例,表面上看其未給企業帶來實際的經濟利益總流入,但實際上其是具有銷售實質的行為,該項業務體現的是企業實物資產與外部的交換關係:企業將投出的產品在社會上出售,取得相當於公允價值的現金(銷售過程),然後再將該獲得的現金作為投資投出去(投資過程)。這樣,企業投出產品的生產成本就相當於「流出的現金」, 換回的等值於公允價值的現金就相當於「流入的現金」,其間的差額就體現出「經濟利益的淨流入」概念,表現為所有者權益增減額。雙方在交易時是按公允價值來認定的投出(投入)資產價值的。

再看「將自產、委託加工或購買的貨物分配給股東或投資者」,其體現的是企業以實物資產償還外部的債務的關係,該過程分解為:轉出資產換回貨幣,以換回貨幣償還債務。用於償還債務的產品其體現價值應當以公允價值為準來衡量,因為債權人接受該資產時是以公允價值衡量其價值的,雖然生產該商品的成本按所發生生產耗費計算,但是這些畢竟沒有考慮活勞動所體現的價值部分,產品的公允價值才是真實體現該產品真實價值的,否則以產品的成本直接沖銷相關的債務,這無異於進行了不等價交換。因此,其屬於具有銷售實質的行為,體現出所有者權益的變化及債務的減少。與此類似的還有「將自產、委託加工或購買的貨物用於個人消費」。

2.不具有銷售實質的行為

「企業將自產或委託加工的貨物用於非應稅項目(如工程耗用)、職工福利(如福利設施)」,屬於自產自用性質。由於該項業務體現的是企業內部關係,屬於企業內部資產的不同形態轉化,是不具銷售實質的行為,雖然形成的是固定資產,但其還在企業內部使用,其所耗產品成本會分期以折舊的方式得到補償,因此該業務不通過「收入」賬戶核算,而應按所耗自產產品成本轉賬,即按「分離法」 進行會計處理。

對於「將自產、委託加工或購買的貨物無償贈送他人」的行為,雖然其體現了企業與外部的關係,但這種行為未能引起企業經濟利益的流入,而是企業單方面的無償支出,然而所送出的自產、委託加工產品中畢竟包含了勞動者活勞動所創造的價值,因此,對這種無償贈送行為稅法中是有嚴格規定的。這也說明了一個問題:無償贈送行為有時雖屬於義舉,但是超過一定限度的時候,多少會損及企業勞動者、所有者的利益,對此行為不得不有所限制。

參考文獻

  1.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漢字,搜狐,2022-03-30
  2. 華夏古漢字《金文》,搜狐,2022-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