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予學校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警予學校它坐落在縣城西落陽橋,東接警予館,西臨落陽橋,南靠漵水河,北面是警予路。方圓12.6畝,成四合院型。學校前身是漵浦女校,創建於光緒三十二年。歷經了漵浦女校、漵浦簡易女子鄉村師範附屬小學、縣立第二小學、首善鎮中心民國校、城西完小、城關鎮二完小,至1978年,為紀念向警予烈士,湖南省宣傳部下文改名為「警予學校」。
學校簡介
波光瀲灩的漵水河畔,古木參天的警予館旁,盛開着一朵絢麗的教育之花——漵浦縣警予學校。這是一所歷史悠久和具有光榮傳統的老牌名校。
學校歷史
一九二二年編著的縣誌中記載:「縣立女子學校,光緒三十二年陳次伊等呈請知縣沈葆宜就西湖塘朱氏祠借設以常年弗無出施停辦民國二年舒釒監」淵周啟明等呈請縣知事劉澤渠,就城西文昌閣借設三年以水災移西離學暑五月復遷,今址面積一萬二千一百四十四方尺,並借用節孝祠,昭忠祠為校舍,現畢業一次補習科12人高等班十三人,國民班二十人。」從以上記載中得知:漵浦縣立女校於民國二年即一九一三年在文昌閣辦學三年,因水災(文昌閣臨近河岸)於一九一六年五月遷址文昌閣以上一百多米處的節孝祠、昭忠祠。一九一六處秋,向警予在周南女校畢業,抱着教育救國的心愿,壯志滿懷,回家鄉接辦了漵浦女校,招收了男學生,提倡新風尚,強調科學與民主,反對封建與專制,她為了動員學生入學,翻山越嶺隻身步行幾百里,挨家挨戶勸家長允許女兒上學,先後到水東、兩丫坪、低莊、祖市殿、花橋、小江、江口等地勸學。為了辦好學校,向警予從長沙、常德等地邀請一批思想進步的同學擔任女校教師。例如任培道、熊李兄、吳家瑛、蔣如竹、易克勛等,他們以後都是新民學會的會員,從此,漵浦女校從教育救國的基地變成了革命的據點。
向警予烈士接辦學校後,實行男女合校,女校招收男學生,聘請男老師,這有力地衝破了封建枷鎖,衝擊了封建權威,她主張「教育之目的,固非徒以鑄造適應於現時社會之人,而尤以鑄造因現世之社會,而創未來之社會,以左右現世之社會之人。彼軼群邁眾之士,移風移俗,前無古人者……」「教育之效力不但當得於兒童在校之時,尤當注意兒童出校以後,理甚明也。例如學校之服務,乃以養成兒童將來勤勞從公之習慣……」對學生的教育,她主張重教育和誘導,培養學生自覺,她提倡「教育欲取重自動也,其先尤必養成兒童純潔之感,練習兒童正確之判斷,夫然後臨機應變,因時置宜,可言於自動。」她還提出「吾輩當求,真心得,做真事業,尤其要樹好身體基礎。」在她《致體操音樂專科畢業贈辭》中寫道:「願君為音樂體操放桀爛之花。警予猶有待教育諸君者,蓋嘗聞之,音樂者淑,性養氣者也,體操者強身健神者也。」按現在的觀點,警予的教育思想宗旨就是培養學生德、智、體全面發展。為了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1]精神,掃除舊習,她親自帶領學生上大街清掃垃圾,意在清除人民頭腦中的舊思想,喚醒人們振興華夏。在教學方法上,她主張教授「要引起兒童自己之活動,應接於新事物為目的」,對學校的組織管理,她有一套完整的機構。
向警予任校長期間,漵浦女校有教職工7人,一個高小班,四個初小班,一個縫紉班,她的辦學經費,辦學初期得到父親的幫助,後主要由縣裡撥給。
十月革命勝利後,馬列主義傳入中國,向警予同志接受了馬列主義的影響,於一九一八年六月上書縣知縣要求「辭去校長職務,以便深造」。秋後,她離校去北京補習法文,準備去法國勤工儉學。一九一九年「五四運動」爆發後,運動遍及全國,她又回到漵浦組織反日運動,年底才離去赴法。
警予走後,校長[2]職務由當時吳知縣的侄女吳家瑛擔任(吳家瑛為新民學會會員),她繼承並發揚了警予同志的辦學宗旨,力圖發展女學,據《漵浦縣教育概況》中記載漵浦縣立女子簡易鄉村師範附屬小學概況中寫道:「本校於民國三年三月舒釒監」淵等呈請縣府就縣立女子小學校,是年夏因水災遷於學宮街西齋×年復遷回文昌閣,從此力圖發展,民國九年及十四年增築新樓房兩棟作為教室及圖書館。陳設高、初兩級小學班外,又有縫紉專科一班,定為縣立女子學校。迄民國十年後,學生逐漸增多,逐增築校舍。推廣班次,十九年呈准加辦鄉村師範一班,二十二年奉令更名漵浦縣立女子簡易鄉村師範學校,其原有各小學班、職業班逐改為附屬小學,因班次過多,迭次增築校舍尚不敷用,二十五年秋收幼稚園移至學前街縣立模範分校後進,作為女子學校之分校。」
學校現保留的舊六角亭建於民國二十二年,現屬縣級文物。
民國十六年二月以後,由向望塵(女)擔任校長,學校規模不斷擴大。據民國二十八年的記載,女校已有1—6年級13個班,另有兩個縫紉班,一個幼稚園班,共計五百多學生,24個教職員,大約到民國三十三年左右向望塵離職。1938年1月至1941年8月,改名為縣立第二小學校,由張光楣任校長。
學校概況
學校的硬件、軟件、潛件均躋身省級先進行列,學校有小學部和幼兒部,共42個教學班,2700多個學生,教職工97人,有特級教師2人,名教師3人,國家級骨幹教師1人,省級骨幹教師5人,市級骨幹教師7人。獲國家級榮譽稱號2人,省級榮譽稱號11人,獲市級榮譽稱號18人。學校先後被掛牌為湖南省「現代教教育技術實驗學校」、湖南省「模範職工之家」、「省級綠色學校」、湖南省「基礎教育教學研究實驗學校」湖南省「藝術教育先進單位」、「湖南省紅領巾示範學校」;懷化市「文明學校」、懷化市「『十五』重點課題實驗學校」、「工會工作先進單位」、「安全文明校園」。少先隊兩次被評為「全國紅旗大隊」。
2005年9月,副校長張林主持工作,2006年4月張林正式擔任校長,學校進入新的發展期。學校堅持「以人為本,面向全員,關注生命,奠基未來」的辦學理念,實施「注重校本,全面發展,科研興校,特色強校」的辦學策略,全面貫徹黨和國家的教育方針,積極弘揚警予精神,致力於追求「以生命感召生命」的教育,注重「德學齊修、敬業善教樂研」的教風和「情智並舉、好學敢創悅思」的學風建設,努力打造「為學求實、為人求真」的校風,朝着「追求生態成長,實現和諧發展」的辦學目標銳意進取,校園環境追求品位,校園文化發展內涵,生態校園倡導人文,學校發展立足校本,取得了驕人的辦學業績。
學校規模繼續擴大,是全縣最大的小學,到2008年9月,學生達到3200人,教師165人,其中特級教師5人。學校兩基、兩督工作成效顯著,學前教育事業充分發展,完成了省現代教育技術實驗學校、省綠色學校的複查驗收,「普圖」、平安文明校園創建、體育衛生、文明衛生、家長學校等工作先後完成省級掛牌驗收,學校新呈現出藝體教育、科研、家長學校等辦學亮點。學校打造了圍棋學校品牌,圍棋進校園,進課堂,校園圍棋聯賽創全國先河;藝術教育碩果纍纍,唱響校園活動成為校園亮麗的風景線,群舞《龍舟情》於2007年代表湖南參加全國中小學藝術展演活動獲一等獎,並在央視三台《激情廣場》欄目演出;家長學校以及學習型家庭創建工作經驗在省里交流,市縣推廣,先後接待了十多批兄弟縣市的同行來校參觀取經;校本教研與校本培訓工作凸顯成效,省「十一五」教育專項課題《網絡環境校本教研促進教師專業成長》的研究進展順利,校園博客、師徒結對、成長規劃等活動彰顯成效,教師成長迅速,課改推進紮實。德育活動豐富多彩,關愛留守兒童、感恩社會等系列活動在市以上媒體報道。學校先後被授予「懷化市示範性小學」「湖南省示範家長學校」「湖南省文明衛生單位」「湖南省創建信用單位先進集體」「省基礎教育教學研究示範學校」「湖南省現代教育技術課題研究先進單位」「湖南省貫徹《體育衛生工作條例》先進單位」「湖南省現代教育技術裝備先進單位」,2007年9月,被教育部、人事部授予「全國教育系統教育集體」榮譽稱號,倍受社會各界的矚目,樹立了品牌學校的良好形象。
幾度風雨洗禮,幾番心血潤浸,警予學校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沒有最好,只有更好,追求卓越,超越現在」是全體警予人不倦的追求。天道酬勤,警予人一定能夠在新的起點上成就更為卓越的輝煌。
參考文獻
- ↑ 突出發揮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作用 ,搜狐,2021-03-06
- ↑ 校長負責制的提出及內涵,豆瓣,2016-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