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功行賞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計功行賞,漢語成語,【拼音】:jì gōng xíng shǎng,計功:考定功績的大小、高下。按功勞的大小給於獎賞。[1]
出處
《韓非子•八說》:「計功而行賞,程能而授事。」
【示例】:
《三國志.吳書.虞翻傳》裴松之注引《吳書》:「策既定豫章,引軍還吳,饗賜將士,計功行賞。」
《說岳全傳》七八回:「收拾人馬,放炮安營,計功行賞。」亦作「計功受賞」。受:通「授」。
《後漢書.南匈奴傳》:「其南部斬首獲生,計功受賞如常科。」
相關成語
典故
劉邦消滅項羽後,平定天下,當上了皇帝,史稱漢高祖。接着,要對功臣們評定功績的大小,給予封賞。
劉邦認為,蕭何的功勞最大,要封他為贊侯,給予的封戶也最多。群臣們對此不滿,都說:「平陽侯曹參身受七十處創傷,攻城奪地,功勞最多,應該排在第一位。」這時,關內侯鄂千秋把劉邦要講而未講的話講了出來:「眾位大臣的主張是不對時。曹參雖然有轉戰各處、奪取地盤的功勞,但這是一時的事情。大王與楚軍相持五年,常常失掉軍隊,隻身逃走也有好幾次。然而,蕭何常派遣軍隊補充前線。這些都不是大王下令讓他做的。漢軍與楚軍在滎陽時對壘數年,軍中沒有口糧,蕭何又用車船運來糧食。如今即使沒有上百個曹參,對漢室也不會有損失,怎麼能讓一時的功勞凌駕在萬世的功勳之上呢?應該是蕭何排在第一位,曹參居第二位。」
劉邦肯定了鄂千秋的話,於是確定蕭何為第一位,特許地帶劍穿鞋上殿,上朝時可以不按禮儀小步快走。
視頻
成語故事 第79集 計功行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