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计宗道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计宗道(1461--1519年)字惟中,明马平县人。明成化十六年(1480年)举人第一,是柳州历史上第一位解元。弘治十二年(1499年)进士,任常熟知县,衡州知府等职。

人物简介

计宗道英果有为,阔达持大体,临事有主见,遇灾歉之年,为民请命,力争减免赋税。在常熟知县任上时,与诗文名流酬唱于虞山尚湖,筑雅集亭,建览翠楼。正德元年(1506年),主持重刻天文图、地理图碑。今存的《天文图碑》被称为“在我国古代天文历史上占有不可忽视的地位”。他还收藏“铜铸字”(铜活字),并亲自设计行动吸水机械桌,又校订宋人著作《诸史偶论》。

生平轶事

学优则仕


计宗道(1461~1519年),字惟中,始祖计国选是山东青州府益都县人,明洪武四年(1371年)从征至柳州,以功授马平县五都都亳镇(今柳江县福塘乡寨上)巡检司巡检。从他的父亲计贤起,迁到了柳州城东厢的罗池街居住,建起了罗池书屋,苦读诗书。

成化十六年(1480年),年仅19岁的计宗道在乡试中解元及第,为读书人仰慕,为此还刻制了一方"解元擢第"的钤印。弘治年间,目睹时艰,计宗道有《乞减马平县余田加征状》上呈当道,请求减除余田(野峒深山之田)加征粮赋,以缓解百姓的困难。
弘治七年(1494年),柳江洪水泛溢,汪洋如海,马平县学被冲毁。当时有人提议将县学并人府学,计宗道为此上书提学佥事彭甫,反复论辩。随后又移文于两广总督兼广西巡抚邓廷瓒,力陈应仍旧设学,终得同意,重加修建。明代才子桑悦在《马平县重修儒学碑记》中记载了这件事。

弘治十二年(1499年),计宗道又考中进士。弘治十五年(1502年),在江南繁盛之地常熟担任知县。三年任内,政绩颇多,民国年间编纂的《重修常昭合志》说他英果有为,识大体,临事有主见。遇到灾荒歉收的年份,计宗道敢于为民请命,力争减免赋税。他主持修筑了三十多处河渠塘坝;还曾因为祈雨不果而焚烧神像,这在当时来说,更是一个很大胆的举动。

正德三年(1508年),计宗道升任福建延平府同知。明人何乔远在《闽书》中称赞他为人刚直,不阿谀奉承。此后历任户部郎中、湖广衡州知府。
正德十四年(1519年),病故于知府任上。
计宗道以"乡贤"的身份,被列入万历康熙雍正嘉庆《广西通志》

、乾隆《柳州府志》、乾隆《马平县志》、民国《柳江县志》及新编《柳州市志》;嘉靖崇祯《常熟县志》、民国《常昭合志》等常熟地方志将其列入"名宦"。这是中国传统对人生价值肯定的最好证明。

钟情科学

与传统终日案牍的士大夫不同,计宗道对自然科学兴趣浓厚。根据明代《谈林》一书的记载,他曾购藏有一套"铜铸字"(即铜活字);又亲自设计自动吸水机械桌,开动后可以抽水沿桌脚上桌面。计宗道对新事物的敏感,反映出思想的开阔,这正是中国传统士大夫所缺乏或者滞后的。

计宗道重刻《天文图》碑,更是传承我国古代天文科学成果的一大贡献。中国科技史书中称这件天文图碑为《常熟县学天文图碑》。碑的原刻者为前任知县杨子器。杨于弘治九年(1496年)至十二年(1499年)任常熟知县,刻制《天文图》、《地理图》二碑,树于文庙戟门。计宗道继任之后,因为拓碑的人太多,日久磨灭,于是在正德元年(1506年)命石工重新翻镌了这两块图碑。

《地理图》碑已久散佚,《天文图》碑几经周折,1974年发现后由常熟县文管会移入碑房进行保护。该碑高2米有余,宽1米左右,厚24厘米,碑额仿苏州府学南宋刻天文图题"天文图"三字,上部为一幅盖天图,四周布有线刻云纹。天文图的内规直径约18.4厘米,赤道直径约45厘米,外规直径约70.8厘米,与赤道大圆斜交的黄道圈直径约45厘米。重规外圆星图本身直径约79厘米,星图下有计宗道书写的杨子器跋文,并附自己的题识。末题"大明正德元年孟春赐进士文林郎常熟县知县柳州计宗道手书",并"解元擢第"篆印一方。由于碑石风化,部分字迹模糊,所幸已有录文见于《海虞文征》。

有关这幅天文图的科学研究价值,天文史学家作了高度的评价。大致认为:常熟石刻天文图,虽不少地方科学性较差,但星名星数齐全而正确,不失为一幅星象完整的优良古星图。不失为《敦煌星图》、《新仪象法要星图》和《苏州石刻天文图》之后的一幅重要星图,在我国古代天文史上也占有不可忽视的地位。

计宗道对自然科学的爱好及探索,是与明代中期起向慕实学、士大夫投身于应用科学试验的风气渐开紧密相关的。柳州人计宗道虽出生于边远之地,而能成为这个行列中的一员,的确难能可贵。

性情风雅

在常熟任知县期间,计宗道常常在公事之余召集当地的诗文名流,在名胜地虞山、尚湖谈诗论文。弘治十七年(1504年)的秋天,以"文章意气高一世"的杨循吉驾舟北游,来到尚湖,计宗道尽地主之谊,招邀文人墨客蒋钦、钱仁夫等和杨循吉聚会唱和,一时群贤毕至,称为风雅盛事。事后,计宗道将雅集诗作投赠"明四家"之首的书画名家沈周。已经80多岁的沈周绘制了一幅《虞山雅集图》,并赋了一首《和计常熟惟中虞山雅集》诗:

县事颇清暇,山椒成雅游。群彦毕追随,君子信徽猷。

林构级石登,沿涧俯清流。燕赏属邦君,名胜况古州。

连峰横秀野,重湖映清秋。环列周郭郛,棋错衍田畴。

骋目念远人,鸿迹限南陬。贵贱何忘分,华篇承远投。

宛宛粲白雪,高妙诚寡酬。想当豪吟际,鲜飚激岑楼。

续火延落景,凭栏攀斗牛。兴怀耻不及,烟浪空长洲。

计宗道还将各家唱和诗刻石作记,并修筑雅集亭。此亭位于今常熟虞山南麓原逍遥游后山坡,在清代嘉庆年间重修,1985年由常熟市园林管理处再建。亭坐北朝南,用花岗石构筑,为歇山顶、正方形。面宽单间3米,高5米。

正德七年(1512年),时任南京户部郎中的计宗道从八月到十月,每天到后湖(今南京玄武湖)存放户籍册的库房核查版籍,于是有了《过后湖记》之作:

凡过湖,必出太平门,命舟行可七八里许,一望渺漫,光映上下,微风播扬,文漪聿兴,荡漾烟波之上,莫不情畅神爽若游仙焉。余间立四顾,其嵯峨霄汉之表,王气郁葱而峙乎东南者,钟山也。叠连如屏、如帏,在西北者,幕府山也。峦岭偃蹇,盘伏于地而松森其上者,覆舟山也。挺拔而凸出城头,殿阁参差,浮屠耸空者,鸡鸣山也。山东西一带,列如悬榜者,世传台城也。岐增冒水而出者,岛屿也。傍视三法司,隐隐错落云水之湄,重岗叠阜,遥连于其外,岿然而鸾凤峙,腾然而蛟龙走矣。

词作以清词丽句写出名湖神韵,明末清初,先后被《金陵梵刹志》(明万历三十五年刊本)、《名山胜概记》(崇祯六年刊本)以及《寄园寄所寄》(清康熙三十四年刊本)收录。

此外,计宗道还校订过宋人的《诸史偶论》一书。清乾隆《四库全书》开馆时,此书由两淮盐政使李续呈送。柳侯祠现存有他书写的《荔子碑》石刻一方。

计家豢龙

柳州破天荒出了第一位解元计宗道之后,人们出于钦佩和羡慕的心理,编出了"计家豢龙"的故事,说是计家先人有恩于四灵之首的龙,因而有好报应于子孙,使计宗道能够脱颖而出。明代陆粲所著的《富甲戏游·庚巳编》中便记载了这个看上去很神奇的民间故事。柳州进士、晚清著名文学家王拯撰写的《龙壁山房文集》也收录了这则传说。后来,近代桂林著名词人况周颐在《眉庐丛话》移录了《计豢龙传》,在转引这则传说的同时,也对计氏家族在明代中后期取得的成就赞叹不已。至今,柳江县福塘乡境内还有个龙栖洞,便是传说中中古时代计氏豢龙公养的真龙曾栖息的地方。

外部链接

1.柳州摆古20111024 有古来摆:明朝才俊计宗道—教育—视频高清在线观看-优酷 [1]

2.【碑刻欣赏】天文图碑_常熟旅游_新浪博客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