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计税基础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来自 搜狐网 的图片

计税基础是中国的一个科技名词术语。

汉字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方块字[1],是世界上最典雅、最俊美的文字。四角方方,大气承当。四平八稳,神州永昌。她讲究字体的间架结构,平衡布局。也讲求字形的沉稳厚重,大气端庄。横要平竖则直,切不可头重脚轻根底轻飘[2]

名词解释

通俗的说,计税基础是指资产负债表日后,资产或负债在计算以后期间应纳税所得额时,根据税法规定还可以再抵扣或应纳税的剩余金额。它分为资产的计税基础、负债的计税基础两类内容。

资产的计税基础

资产的计税基础是企业收回资产账面价值过程中,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按照税法规定可以自应税经济利益中抵扣的金额,即某项资产在未来期间计税时可以税前扣除的金额,计算公式如下:

资产计税基础=未来可税前扣除的金额。

一般情况下,税法认定的资产取得成本为购入时实际支付的金额。在资产持续持有的过程中,可在未来期间税前扣除的金额是指资产的取得成本减去以前期间按照税法规定已经税前扣除的金额后的余额。

资产的计税基础与资产的账面价值有时一致,有时候也会因为会计和税法的核算目的不同而产生差异,也就产生了会计利润和税法利润的差异。

负债的计税基础

负债的计税基础是企业以税法的角度确认当期企业所得税时所计算的与负债项目相关的计税基础,其计算公式为:负债的计税基础=负债的账面价值-未来期间可税前扣除的金额。在某些情况下负债的确认可能会影响企业的损益,进而影响不同期间的应纳税所得额,并使得其计税基础与账面价值之间产生差额,如企业产生预计负债、合同负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负债、应付职工薪酬的情况,以及发生权益结算的股份支付、递延收益、其他负债等情况。

术语解释

资产负债表日,是指结账日期,即结账和编制资产负债表的日期。通常指年度资产负债表日,在我国会计年度中,资产负债表日一般是指每年12月31日。

资产负债表亦称财务状况表,表示企业在一定日期(通常为各会计期末)的财务状况(即资产、负债和业主权益的状况)的主要会计报表。

资产是指由企业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不能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不能作为资产,是企业的权利。

负债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