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認購權證是中國的一個科技名詞。

目前,世界上只有兩種文字,一種是方塊文字,如漢字[1]、日文和韓文,還有歷史上曾經出現過的西夏文[2]、契丹文,喃字等;另外一種是字母文字,主要包括拉丁字母文字、阿拉伯字母文字、粟特字母文字等。

目錄

名詞解釋

認購權證又稱為看漲權證、買權權證,是指權證持有人有權按約定價格在特定期限內或到期日向發行人買入標的證券。

具體來說,就是權證發行人承諾在行權期內,認購權證持有者可以按事先約定的價格向權證發行人購買某個股票,權證發行人必須以事先約定的價格賣出股票,權證持有人可買入股票的數量由持有認購權證的數量決定,比如寶鋼權證就只能買入寶鋼股份。

認購權證到期可得的回報=(權證結算價格-行權價)×行權比例。這裡未考慮行權有關費用。

認購權證和認沽權證的區別

認購權證的價值隨相關資產價格上升而上升,認沽權證則隨相關資產價格下降而上升。

對於流通股股東來說,認購權證與認沽權證會有以下一些不同:

第一,所持有「正股+權證」的組合的風險不同。由於認購權證和認沽權證對正股的敏感度不同,隨着正股股價的上升,認購權證的價格上升,認沽權證的價格下跌。從「正股+權證」組合的敏感度來看,認購權證會加劇組合的系統風險,而認沽權證會對沖正股股價波動的部分風險。

第二,對流通股股東的補償不同。在正股股價下跌時,認沽權證的價格上漲,會對流通股股東的損失給予補償,從而降低流通股股東的盈虧平衡點;而認購權證能讓流通股股東在未來可能的業績增長中分得一杯羹,但是,如果股價貼權,則在短期內不能給流通股股東多少補償。

第三,到期價值不同。由於目前股改方案中所包含的權證均以股票結算方式來交割,這將對權證的到期價值產生重大影響。對於認沽權證,如果在快到期時,權證為價內權證,即股價小於行權價,權證的持有者為了行權必然會買進正股,買盤壓力有可能會使股價向行權價靠攏,從而使權證喪失價值;而對於認購權證,在快到期內,若為價內權證,持有者只需準備現金以便向大股東按行權價買進股票,而不會對流通A股的股價產生影響。只不過在行權後,市場上可流通的股票突然增加,投資者想儘快獲利了結的話,正股遭遇短期拋壓,股價必然又會下跌,從而使投資者遭受損失。

最後,認沽權證可以讓投資者構建多種投資組合,而認購權證在市場上缺乏做空機制的條件下,只能成為投機者炒作的工具。

術語解釋

行權價是指在期權中發行人發行權證時所約定的,權證持有人向發行人購買或出售標的證券的價格。一般而言,增長期權的行權價格是形成標的資產投資所需要的金額。而退出期權的行權價格則是標的資產在未來行權時間可以賣出的價格,或者在可以轉換用途情況下標的資產在行權時的價值。行權價是一個商議性的價格,這個價格在實際中是交易雙方根據企業發展戰略、投資規劃以及經濟行為等資料的基礎上,結合自身判斷而確定的。

結算價格就是標的正股最後交易日的收盤價格或者行權日前10個交易日的平均價格

行權比例指一份權證可以購買或出售的標的證券數量。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