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述(吴元立)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讲述》是中国当代作家吴元立的散文。
作品欣赏
讲述
后来,我还想继续了解二伯,但等来的不是更多的讲述,而是父亲一次严厉的警告。那是1966年底,学校已停课,社会上也很乱,父亲叫我到跟前严肃地说,从今要切记,老家、老辈的事你一概不知,宁烂到心里也不能讲!在那个稍有不慎便罪名、横祸满天飞的年代,父亲的谨慎是必要的。其实当时他已得知,大伯从杭州被遣送回乡,“中正剑”也遭查抄。离家将近20载的父亲,原本少有家乡往来,从那以后便也彻底与家里断了联系。
当时年少的我一脸茫然,为何遣送?一场什么样的空战,敌方是谁?会是“英雄”抑或“罪人”?这些让我不敢再多想,从那时起,那张老照片连同二伯一起被“遗失”了。记得后来自己又因“家庭政审不合格”断送了一次考学机会,这更加深了我的担忧。以后的几十年里,不愿再想起自己还有个老家,想起这些心中总会隐隐不安。但唯有那双英气的眼睛,却深深埋在心灵深处挥之不去……
“一夜愁正深,春风吹为浅”是一场开放改革的大潮荡涤了历史阴霾,90年代,歙县山里的白杨村与全国各地流通往来日益频繁。一日,有个表亲意外远道寻访,才又重新与家乡有了联系,可惜那时父母都双双离世,大伯也早已故去。1996年已是不惑有余的我,有幸携妻第一次回到家乡,一来为护送二老骨灰返乡合葬;二来也想探寻遗失的二伯,破解心中多年的疑团。
回到阔别四十载的家乡才得知,二伯竟然是当地一位名扬远近的抗日英烈,在一位老哥保存的地方期刊载文中,我第一次看到二伯的生平事迹:
吴范(1914—1937),安徽歙县人,16岁考取杭州笕桥航空学校,毕业后在南昌、武汉空军服役。“八一三”事变爆发,赴南京作战,连日驾机击落敌机四架。是年10月23日,吴范驾机从南京飞往上海,轰炸日军停泊在吴淞口的“出云”号旗舰。他熟练驾机超底飞行,将炸弹投进烟囱致其瘫痪,但不幸自己油箱中弹,遂命副手跳伞,独自驾机返回。迫近机场油箱爆炸,机毁人亡,时年23岁。他以年轻的生命诠释了自己生前誓言“国难方殷日,男儿效死时”。
原来二伯是抗战时期为国捐躯的,数十年惶惶之心终于释怀,并为自己有这样的父辈感到无上荣光。当我问及二伯墓葬何地时,却唯有面面相觑。毕竟是年代久远的战乱旧事,又有一段不堪回首的历史,谁人还会关心这些呢!一定要找回自己的亲人,从那时我便开始了一段漫长的寻踪。
为此我翻阅过一些书籍、资料,去过图书馆,也留心各媒体以捕捉历史踪迹。但毕竟受当时各种条件所限,很长时间里竟然一无所获。记得是十几年以后我们再次回乡祭扫,听人说,吴范可能葬在“中山陵”附近。我虽然存有怀疑,却也如获至宝般兴冲冲地直奔南京,——谁料话一出口却遭人白眼!后又问询过“的士”司机,也都摇头。这一消息便就此搁置。二伯究竟会葬于何处,直至自己离开工作岗位时,还是个谜。
渐渐充裕起来的时间,让自己学会了上网,通过网上搜寻,居然查到许多有关烈士信息。其中明确记载“遗骸国葬于南京钟山航空公墓”。我便用高清地图在南京市区细细查找,结果发现,紫金山北侧王家湾一带,确实深藏一座航空公墓,此处图上方位竟与“中山陵”一峰之隔——原来如此“附近”!我喜出望外,一定就是这里!但深入了解,该地曾几度遭到毁坏,里面能否保留遗冢,还有重大的疑问。
作者简介
吴元立,中国散文网签约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