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许乃普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許乃普(1787年-1866年),字季鴻,一字經崖,號滇生,浙江錢塘(今杭州市)人,清朝政治人物。工書法,師法二王,與祁寯藻、陳孚恩、趙光並稱“四書家”。著有《堪齊集》。

生平简介

許學範為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進士。學範有七子,其中乃濟乃普乃釗三子為進士,其餘四子也皆中舉人,故有“七子登科”之美譽。當時的學者、書法家梁同書曾寫對聯 “世間數百年舊家,無非積德;天下第一件好事,還是讀書”贈與許學範。許乃普子許彭壽為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二甲第一名進士。[1]

經歷

道光壬午科河南鄉試副考官。癸未科會試同考官。是年二月,入直南書房,充日講起居注官。四年八月大考二等第十名,升司經局冼馬。乙酉科湖北鄉試正考官,提督貴州學政,轉翰林院侍讀,充咸安宮總裁。辛卯科山東鄉試正考官。十一年奉旨回原衙門供職。十二年奉旨仍在南書房行走。壬辰科順天鄉試同考官。十三年七月大考二等第三名,升翰林院侍講學士,文淵閣直閣事。十四年轉侍讀學士,提督江西學政。十六年升詹事府少詹事,十七年晉詹事,賞御筆迎祥匾額。十八年升內閣學士兼禮部侍郎銜,旋授刑部右侍郎,毋庸在南書房行走,署經筵講官。十九年調吏部左侍郎,署戶部右侍郎,兼管錢法堂事務。調戶部左侍郎,充經筵講官。二十一年升兵部尚書,十月賜紫禁城騎馬。癸卯科順天鄉試副考官。乙巳科會試副總裁。四月緣事降五級調用,十二月授太常寺少卿,稽查右翼覺羅學。二十七年升光祿寺卿。三十年二月奉旨仍在南書房行走。 咸豐二年升內閣學士兼禮部侍郎銜。壬子科山東鄉試正考官,充文淵閣直閣事,稽查中書科中書事務,署工部右侍郎,升兵部右侍郎。 咸豐三年正月調刑部右侍郎,四月升工部尚書,旋調刑部尚書,十二月充實錄館總裁官。四年充經筵講官,賞御筆宜爾子孫匾額。二月奉旨將內閣學士兼禮部侍郎銜,四月升禮部右侍郎轉左侍郎,九月調戶部右侍郎,兼管錢法堂事務。十月調吏部左侍郎,十一月升都察院左都御史。六年丙辰科會試副總裁,十二月升工部尚書。八年調吏部尚書。十年加太子太保銜,九月因病乞退,奉旨開缺調理。

同治五年十月三十日卒,年八十歲。授光祿大夫,謚文恪。國史館列傳。 [2]

藏书

清藏書家、書法家。字季鴻,一字經崖,號滇生,別署觀弈道人。浙江錢塘(今杭州)人。嘉慶二十五年(1820)榜眼,授編修職,道光二十三年(1843)官兵部尚書、吏部尚書太子太保。家多藏書,精于校勘,莫友芝《郘亭知見傳本書目》、傅增湘《經眼錄》、羅振常《善本書所見錄》等名家書目中,均著錄其藏書。藏書樓曰"堪喜齋",藏書印有"許氏滇翁所藏"、"觀弈道人"等。李滂曾為之編纂書目1卷,未刊。梁子涵在《中國歷代書目總錄》中,著錄有《許文恪書目》1卷,梁氏慕真軒藏抄本。工于書法,謚文恪。著有《堪喜齋集》。

詩詞

五言律詩

【兴京道中】

雷雨昨宵过,郊原气莽苍。群峰相紫翠,万树各丹黄。

空谷马蹄碎,夕阳人影长。停车寒更甚,星月满衣裳。

七言律詩

【壁上琴是室人汤采梧故物感赋】    七弦涩似九回肠,线迹尘封古锦囊。魂魄有知应恋此,性情相得未能忘。

阳关雁落边云白,楚水龙吟晓月黄。一片商声最萧瑟,当时倾听已神伤。

七言絶句

【和琴坞耶谿渔唱绝句即题王椒畦图后 其一】

秋风一棹水云迟,日日船头理钓丝。间煞浣纱人未去,为君临水立多时。

【和琴坞耶谿渔唱绝句即题王椒畦图后 其二】    江湖催梦渡钱塘,归隐烟波忆故乡。听取年时携酒处,手栽杨柳比身长。

古風

【题李桐村冷泉待月图】

冷泉出危峰,亭中极幽敞。空翠落秋影,虚白涤尘想。

恍疑仙人来,蹁跹曳鹤氅。笑揖图中人,赠以邛竹杖。

飞泉不到处,松心自孤往。明月照吟襟,遥情挹秋爽。 [3]

後世評價

清嘉慶二十五年(1820年)殿試一甲二名進士,即榜眼。賜進士及第,授翰林院編修。 嘉慶、道光、咸豐3朝三遷內閣學士,五度入直南書房,五充經筵講官。歷官貴州、江西學政,兵部、工部、刑部、吏部尚書,實錄館總裁,多次充任殿試、朝考讀卷官、閱卷大臣。任內獲道光御筆“迎祥”和咸豐御筆“宜爾子孫”匾額。謚文恪,諭稱“許乃普學問優長,供職恪慎”“屢司文柄”。[4]

许氏家族

许氏家族到第十一世是“乃”字辈,从清乾隆四十八年(1783)至道光二十三年(1843)的六十年间,有七位相继中举。许乃普与其他六位同辈兄弟,被人们称为“七子登科”。此外,许乃普与胞兄许乃济、胞弟许乃钊及堂兄弟许乃庚许乃安先后入选翰林院供职,又被人称为“五凤齐飞入翰林”。在清代,许家兄弟这两件事一直被传为科举佳话。到现在,在许氏家族中以文名显赫的有第十五世孙,当代著名台湾作家高阳 [5]

参考资料

官衔
前任:
祁寯藻
兵部汉尚书
道光二十一年闰三月丙寅-道光二十五年四月丙辰
(1841年5月2日-1845年5月31日)
繼任:
何汝霖
前任:
贾桢
吏部汉尚书
咸丰九年五月乙未-咸丰十年九月甲午
(1859年6月26日-1860年10月17日)
繼任:
陈孚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