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许岭镇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许岭镇隶属安徽省安庆市宿松县,地处宿松县县域中东部,东临泊湖,南接下仓镇,西南连大官湖,西濒大赛湖与九姑乡相望,北邻程岭乡。许岭镇距县城25千米。行政区域总面积98.00平方千米。 截至2019年末,许岭镇户籍人口为56605人。

1986年8月,许岭乡升格为副区级镇。1992年2月,撤区并乡,许岭镇、碎石乡、雨岭乡合并为许岭镇。截至2020年6月,许岭镇辖2个社区、10个行政村,镇人民政府驻许岭社区。

2019年,许岭镇有工业企业4个,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有2个,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85个。[1]

历史沿革

许岭素有鱼米之乡的美称,为明清两代东南乡的重镇,相传因明代进士许东望祖居于此,故名许岭。

旧日许岭,镇容古老,街宽仅容二人并肩通过,曾有上岭街、下岭街、河街、北街4条街道。并筑有环形土城墙,上岭头、下岭头、河街口、北街口四处均设置砖木结构的城门。抗日战争期间为便于市民转徙防空,城墙城门同时被拆毁。

1949年,许岭镇划为东平、西平、和平、太平四个居委会。1957年废镇并入许岭乡。先设生产大队,后改行政村。

1984年增建新街两条。老街全长1000米,至1985年,东西街长1640米,南北街长360米。

新建街道自东至南,至许岭轧花厂止长500米;河街至长龙嘴、镇西北角至新区背后,已竣工楼房587幢。其中:市镇公用楼房67幢、居民住宅420幢。新建街道两旁房屋多为数3~4层。镇街区面积2.31平方公里,有38个区直单位,8个乡直单位和一个行政村。

政府所在地为原许岭区公所,92年撤区并乡由原许岭镇、雨岭乡、碎石乡合并为许岭镇。全镇境内为沿湖丘陵岗地,地形复杂,具有东、南、北三面环水的独特风貌,滨临大赛湖、大官湖、泊湖形成半岛,有五分之四的村界临水,气候宜人,风景优美。

行政区划

许岭镇位于安徽省安庆市宿松县东部,东临泊湖,南与下仓镇毗邻,西隔大赛湖与九姑乡相望,北同程岭乡交界,素有宿松东大门之称,古称许家岭,明朝初期建立,全镇国土面积98平方千米,人口42346人(2017),辖十一个行政村和一个社区。

许岭社区是镇政府所在地,唯一的社区文化繁衍发源之地,被省政府命名的农村非物质文化遗产"东乡段丝弦"就诞生在这里,几届民间春节大型灯会展出,为许岭文化外部形象塑造、打造许岭东乡重镇品牌,奠定了丰富的基础,也是许岭东乡政治、经济、文化、商贸等各项事业活动中心;社区常住总人口万余人(在册人口5700余人),户数1800余户,劳动力6000余人,流入人口4000余人,面积2平方公里,是典型的外来人口流入大镇,居民大多数主要从事第三产业,大街小巷、商贾云集、经济条件十分活跃、水陆交通便利、太下公路穿街而过,距县城20公里,连接105国道,合九铁路,居民收入年年上台阶。

大官村位于许岭镇西南面,地处大官湖畔,三面环水,山清水秀,人杰地灵,素有"鱼斗之乡"之美称,地域面积7.1平分公里,总人口4857人,辖46个村民小组, 耕地面积6808亩,其中黄雀坂耕地面积4000余亩,山场面积100余亩,劳动力资源十分丰富,全村党员总112人,村党总支1个,分支部两个,党小组10个,辖村完小两个,自来水厂一座,村办企业有:古磉圩、西边堰、黄花湖、麻儿堰四个水产养殖公司;水产品有甲鱼、黄丫鱼、桂鱼、黄湖牌大闸蟹,农产品有:黑芝麻、打瓜子、莲子等产品闻名遐迩。

宏兴村住于许岭镇北部,东与雨岭村,灯塔村接壤,南邻许领社区,西邻滴露、矮脚村,北邻程岭乡甘霖村,属丘陵地区。总面积9.5平方公里,太下线、许程线、许石出路途径我村。全村总人口3770人,921户,18个自然村庄,21个村民小组。耕地面积4035亩,其中水田2673亩,旱地1362亩。劳动力总数2310人,其中男1220人,女1090人,党员总数53人,其中女党员6人。

宏富村总面积10.8平方公里,地处许岭镇东南,南临沙湾湖,东南毗邻下仓镇东兴、洋浦村,由乌汊、大咀、红墙三村合并,全村39个村民小组,1252户,5030人口。本村现有沿湖精养鱼池十处,产出的鱼、虾、蟹品质优良,素享盛誉。

矮脚村位于许岭镇西北部,与程岭、九姑相邻,南临大官湖。总面积约八平方公里,属小丘陵地带,山水相间,气候宜人,太下公路穿村而过,交通便捷。全村有33个村民小组,910户,3400人口,总耕地面积5000余亩,其中水田约3000亩,旱地约2000亩,另山场约1800亩,农村产业主要有水稻、棉花、油菜、花生、打瓜籽,畜牧业主要有黑土猪、土鸡、黄牛等,山场主要有松树、杉树、香樟等,全村约700多外出务工人员,2009年人均纯收入4860元。

雨岭村地处许岭北边,泊湖南岸。8.6公里水泥路面直通泊湖养殖基地,村内2.8公里砖砖新型路面,0.5公里水泥路面,10公里砂石路面贯穿全村。总户数1199户,人口5044人,劳动力2300人。土地5328亩, 旱地2281 , 水田3047亩 , 山场2434亩。农业总产值100万元,人均收入3800元,集体收入5万元。

白云村地处许岭镇以东三公里处的泊湖之滨,东临泊湖与望江隔泊湖相望,南以高家赛与下仓镇马山村相连,北以罗家赛与雨岭、石庙相隔,西与灯塔相邻;历史上境内有白云庵,解放初期曾在此建立白云乡,故现白云村由此而得名;全村陆地面积10.8平方公里,山场面积2560亩,水面2150亩,可耕地5329亩,其余面积多为沿湖湿地。

滴露村位于许岭镇西大门,南临大官湖畔,太下公路穿村而过,水陆交通便利。2004年由原来的滴露、彭田两村合并而成,辖21个村民小组,853户,人口3573人,劳动力2984人,年均外出务工2000余人。国有土地面积9.6平方公里,耕地3273亩,山场2250亩。村民的经济收入主要来自外出务工和农业生产。

石庙村座落在泊湖之滨,三面环水,北与太湖县徐桥镇隔河相望,东与望江县泊湖乡田比邻,南与本镇白云村接壤,一条硬化水泥公路3.8公里贯穿全村。全村国土面积七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128亩,其中水田518亩,石庙村共23个村民小组,3128人,748户。

灯塔村位于许岭镇东北,东邻下仓,西与许岭社区相连,国土面积10.2平方公里,属低丘陵地区,全村28个村民组,790户人家,人口3365人,耕地面积6450亩,山场4000亩,水面1000亩。

甘霖村位于许岭镇的东北部,北邻泊湖与太湖县相隔,南靠许程公路与两大中心集镇(程岭乡、许岭镇)相连,7.01千米"村村通"水泥路贯彻22个村民组,交通便利,环境优美,全村共辖32个村民组,现有农业人口3980人,耕地4160余亩。

碎石村由原周民、碎石、张屋三个村于2005年合拼而成,位于许岭镇西南部,滴元公路穿境而过,两面环水;国土面积10.5平方公里,全村下;辖40个村民小组,3768人,1018户;耕地面积6898亩;水田3988.74亩;旱地2909.26亩;山场1012亩,油菜种植面积110亩;可养水面1118亩;村地处沿湖丘陵地带;土地水面资源丰富;主要经济作物有油料、棉花、芝麻、黑瓜子;粮食作物有水稻、小麦。[2]

经济概况

该镇总面积98平方公里,人口42346人(2017),辖11个行政村和1个社区。该镇耕地面积为2936公顷,水面4000公顷,土壤肥沃,适宜农作物生长,盛产油料、棉花、水稻、小麦、红薯、打瓜子等多种经济作物。该镇是宿松县畜牧业养殖重点乡镇,荒山、草场等自然资源丰富;许岭镇又是文化古镇,是清朝康熙年间翰林书院编修朱书的故里,文化底蕴丰富,有独具民间特色的灯会及断丝弦锣鼓,在全省享有盛誉。

政府所在地为原许岭区公所,1992年撤区并乡由原许岭镇、雨岭乡、碎石乡合并为许岭镇。基础设施项目有序推进,集镇建设不断完善,辐射功能不断增强,形成了以镇区为中心,碎石、雨岭为次中心,其他村为三级中心的村镇结构体系。到2010年底,完成了我镇总体规划修编工作和村庄布点规划工作,编制了新区、车站小区等区域的控制性详细规划以及白云等三个村中心村建设规划;完成西路集贸市场、滴露康居新村试点工程、灯塔村"百镇千村"中心村的规划建设工作;白云村在2009年度省级新农村建设示范村考核中荣获一等奖,联片建房工程全面完工并通过验收。镇建成区面积已达3.65平方公里,各类配套功能日趋完善,城镇化水平日益增长。清洁工程项目循序推进,投资18万元的垃圾堆放场正式使用;完成了55.9公里的农村公路"村村通"工程任务,我镇被市评为"农村村级公路示范乡镇"。抓住县新一轮发展战略规划 "8大重点城镇组团"(许岭镇为其中之一)机遇,落实镇区发展长远规划,加快新区的建设步伐,完善新区的配套功能,扩大镇区规模,推动我镇城镇化进程。根据总体规划,到2015年,我镇城镇占地规模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规模将达到2万人,城市建设用地将达到160公顷,居住、公共设施、对外交通道路、广场、市政公用设施、给排水、绿地等基础设施建设能满足集镇载体的需求,城镇化水平达到50%。完成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中心村庄规划编制工作,覆盖率达到100%。形成"一核、两带、四区"的布局结构。"一核":即许岭镇中心镇区;"二带":过境县主干道经济带和城镇南北经济发展带;"四区":即规划的除许岭镇区以外的四个镇域产业区,分别为特色农业经济区、水上生态旅游区、水产养殖经济区、基本农业生产区。

许岭镇是农业大镇。全镇耕地面积为3000公顷,水面4000公顷,山场面积1500公顷,素有"鱼米之乡"之美称,土壤肥沃,盛产油料、棉花、水稻、小麦、红薯、芝麻、打瓜子等各种经济作物。皖江牌泊湖大闸蟹、银鱼、鳜鱼等名优水产品畅销全国,良种猪、长毛兔、羊等特色养殖蓬勃发展,具有一定规模。可谓粮丰、油多、鱼盛的鱼米之乡,特别是畜牧业发展在该镇达到一定规模,全镇年生猪养殖近5万头,规模养殖和养殖专业户生猪饲养量占养殖量的2/5,三元杂交猪占60%以上,全镇万头养殖场一个,千头以上养猪场6个,百头以上养猪场56个,生猪养殖业的发展形势喜人。

许岭镇是文化古镇。是清朝康熙年间翰林书院编修、"皖江文化"开创者朱书的故里,文化底蕴丰厚,有独具民间特色的灯会及断丝弦锣鼓,在全省享有盛誉,深受群众喜爱。

许岭镇是商贸重镇。已成为方圆几十里的商品集散地和东乡物流中心。

许岭镇也是正在崛起的经济重镇。多年来,我们坚持农业稳镇,工业强镇,畜牧业富镇,商贸活镇战略,按照县委、县政府"三化、三集中"的发展思路,号召广大群众沿山栽果木、沿路建新村、沿湖抓养殖。着力实施畜牧业覆盖工程,百里通村公路覆盖工程的"3332"发展思路不动摇,特别是党的十六大、十六届四中、五中全会一再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以来,镇党委就提出把"打造东乡重镇,构建和谐许岭"作为奋斗目标,并采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不断构建和谐新许岭。[3]

交通情况

水利设施建设许岭镇许云公路位于灯塔、白云两村境内,起点在太下线与许岭轧花厂交界处,终点分别到白云村刘山小学,白云村育红小学,白云村李湾,全长9.1公里。许云公路遵循四级公路的标准进行设计,路基宽5M,路面宽3.5M,设计车速20公里/小时。公路路基土石方总量6759M2,填方边坡1:1.5,土质挖方边坡1:1,路肩横坡3%。路面设计结构为底基层、基层、面层三层结构,其中底基层为老路整修,38550M2,基层为12CM厚的碎石混合料,平均宽度3.8M,路面面层采用18CM厚C30水泥混凝土,水泥混凝土路面34800CM2。

许云公路全线通过设置纵向排水沟、边沟,横向排水设施形成完整的排水系统,全线利用涵洞隧,新改建涵洞28道,涵洞与路基同宽,主要结构为钢筋圆管涵或盖板涵进出口设计为人字墙或一字墙。许云公路Ⅰ标段全长4.3公里,起点在太下线与许岭轧花厂分界处,终点至白云村委会,其中灯塔村负担2.7KM,白云村负担1.6KM,Ⅰ标段中标单位为宿松县环达路桥有限责任公司,中标价为757336元。

经济建设

许岭镇人勤奋努力,为推进全镇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扎实工作。农村党建工作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紧紧围绕深化农村改革,调整经济结构,增加农民收入,维护社会稳定,推进三个文明协调发展。2008年地区生产总值达2.49亿元,比上年增长18.6%;财政收入达187.9万元,比上年增长14%;固定资产投资完成8200万元,比上年增长20.6%;社会消费零售总额达7772万元,比上年增长20.9%;农民人均收入达6409元,比上年增长35%。

农业结构调整力度加大,通过新农村建设村民理事会的成立,特色农业发展加快,积极利用区位优势,大力发展畜牧业生产。基础设施步伐加快。多方筹措资金,修建了许云、许石、滴元等村级公路,极大地改善了交通条件,方便了群众生产生活。投资20余万元的大型迎春灯会,2007年正月十二成功赴县演出,丰富了农村群众的文化娱乐生活,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加强。民主法制建设步伐加快。认真搞好来信来访的调处工作,有效预防与控制重大案件及突发事件的发生,确保了社会稳定。

早规划、早安排。2009年该镇成功实施了8000亩水稻提升行动项目,镇政府及时召开有关会议,安排、部署2010年水稻产业提升行动工作,认真落实水稻核心示范区,建立示范片,确定三个百亩示范点。

抓好示范引导。为切实提升核心示范区整体建设水平,镇确定在宏兴、矮脚、滴露各办一个百亩示范点,以期以点带面,整村推进。在示范点做到插牌标记,注明攻关技术要点和技术流程图。在水稻育秧、栽插、病虫防治、收获等生产时期,农技站将及时组织召开现场观摩会。同时对示范点全部实行统一品种、统一种植方式、统一肥水管理、统一病虫害防治,并做到"五有":有明显示范标志、有完整技术方案、有行政、技术负责人、有配套扶持措施、有示范观摩活动计划。

狠抓技术服务。以良种推广和关键技术为重点,集成技术,全面加以推广。该镇水稻提升行动生产用种组合为扬两优6号、新两优6号、两优1206、丰两优6号、两优0293。要求各村加强引导,组织好良种供应工作,农技站技术干部分片包干指导,建立包片联系制度,因地制宜做好关键技术的集成推广,以提高广大粮农种田水平。

四是规范操作,发挥财政专项补助资金的导向功能。水稻提升行动参与面积,继续按每亩10-20元的标准给予财政补助。[4]

社会事业

人饮工程

在宿松县水利兴修指挥部的精心组织和有关乡镇的大力支持下,许岭镇的矮脚支渠、碎石支渠、雨岭支渠、云集支渠和上屋门口塘以及许岭镇灯塔村(村部)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顺利完成,解决了该镇群众的用水灌水问题。

征兵工作

许岭镇认真落实县征兵会议精神,通过镇村干部充分宣传,广大应征青年踊跃报名参军,圆满完成2007年19名的参军入伍目标。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新形势下党中央、国务院为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举措,是解决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一项重要工作,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许岭镇积极推进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工作,镇党委、政府按照县委、县政府的统一要求、统一部署,积极谋划、精心组织,切实将这一惠及农民的好事办好。该镇参合农户已达到10889户,参合农民为44875人,筹集基金44.875万元,覆盖率达100%,参合率达到97.47%,已为参合农民住院兑付补偿费用10800元。[5]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