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许村古建筑群

许村古建筑群包括中国安徽省黄山市歙县许村镇列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15处古建筑

  • 高阳廊桥[1]
  • 五马坊
  • 双寿承恩坊
  • 大邦伯祠
  • 大墓祠
  • 大宅祠
  • 观察第
  • 许社林宅
  • 许声远宅
  • 许有章宅
  • 大观亭

许村的古村落风貌仍较完整,1500米长的老街上,保存近200幢明清建筑,包括牌坊、亭阁、廊桥、祠堂以及民居,木雕砖雕石雕颇为精美。

1996年,许村成为安徽省历史文化保护区。1998年5月4日,大观亭列为安徽省文物保护单位。2004年10月28日,大邦伯祠列为安徽省文物保护单位[1]。2006年5月,许村古建筑群被列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许村古建筑群正在申请世界文化遗产

2008年6月到2009年4月,国家文物局拨款对许村古建筑群中的大邦伯祠和五马坊进行全面维修。

目录

相关简介

著名的包括列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15处古建筑:高阳廊桥、五马坊、许社林宅、 薇省坊、大观亭、大邦伯祠、双寿承恩坊、大郡伯第 门楼、大墓祠、大宅祠、三朝典翰坊、观察第、双节孝坊、许声远宅、许有章宅等。1996年,许村成为安徽省历史文化保护区。1998年5月4日,大观亭列为安徽省文物保护单位。2004年10月28日,大邦伯祠列为安徽省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5月,许村古建筑群被列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许村古建筑群正在申请 世界文化遗产。2008年6月到2009年4月, 国家文物局拨款对许村古建筑群中的大邦伯祠和五马坊进行全面维修。

许村古建筑群

许村源于东汉,古称富资里、溪源、任公村。南朝梁时,新安太守任昉看中此地风水,辞官归隐于此,村名遂为“昉溪”。到了唐朝末年,户部尚书许儒为避战乱,徙居于此,嗣后人丁兴旺,改名“许村”。大学士许国,末代翰林许承尧均是许村后裔。宋仁宗钦赐为国捐资的许克复为“大宅世家”。宋王安石为《古歙许氏宗谱传》做序。许村历史上先后共出进士四十八人,为徽州古村落之最。南宋以后,徽商崛起,许村依托着安庆府和徽州府之间的徽安古道迅速繁荣。明清时期,徽商兴盛发达,村落建设迅速发展,至今仍保存有元、明、清和民国时期的古建筑100余座。明清时期,徽商兴盛发达,村落建设迅速发展,至今仍保存有元、明、清和民国时期的古建筑100余座。著名的有大观亭、高阳廊桥、五马坊、双寿承恩坊、观察第、大邦伯祠、大墓祠、大宅祠、许社林宅、许声远宅、许有章宅等。近代以来,许村继承发扬优良的教育传统,出现了“一门五博士”“四院士”的盛况,为共和国贡献了一大批人才,成了闻名遐迩的中华古村落典型。

1991年、1996年、2003年,共投资10万元对大观亭进行维修加固。

1996年,许村被公布为省级历史文化名村。

1998年,大观亭被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2000年,投资2.8万元征购保护明代住宅许社林宅

2003年,投资5万元对“大邦伯祠”祠进行维修。

2004年,投资15万元对“薇省坊”进行落架维修。

2006年,许村古建筑群被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著名的包括列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15处古建筑:高阳廊桥、五马坊、许社林宅、薇省坊、大观亭、大邦伯祠、双寿承恩坊、大郡伯第门楼、大墓祠、大宅祠、三朝典翰坊、观察第、双节孝坊、许声远宅、许有章宅等。1996年,许村成为安徽省历史文化保护区。1998年5月4日,大观亭列为安徽省文物保护单位。2004年10月28日,大邦伯祠列为安徽省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5月,许村古建筑群被列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许村古建筑群正在申请世界文化遗产。2008年6月到2009年4月,国家文物局拨款对许村古建筑群中的大邦伯祠和五马坊进行全面维修。

视频

许村古建筑群 相关视频

歙县许村2019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