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论文偶记

论文偶记》,中国古代文学理论专著。刘大櫆著。最早由无锡秦小岘刻于清嘉庆六年(1796),未几版毁,很少流传。1959年11月人民文学出版社以《逊敏堂丛书》本作底本,标点出版(与《初月楼古文绪论》、《春觉斋论文》合刊)。1961年10月再版印刷。

本书收编于《世界百科名著大辞典》。

目录

内容简介

本书在桐城派方苞等人的理论基础上,专论散文的艺术形式问题。首先,认为“义理、书卷、经济者,行文之实;若行文则另是一事。”也就是说,文章的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有密切的关系,思想是属于首要地位的,但艺术形式本身却有相对的独立意义。就行文而言,认为“古人文章可告人者惟法耳”;然文章“无一定之律,而有一定之妙”,艺术的深广含义决不仅仅停留在法度上。即使于义理以求法度,也还只是法度而已。所以说:“专以理为主者,则犹未尽其妙也。”其次,由于这“一定之妙”“可以意会,而不可以言传”,论文着重强调艺术上的体会。拈出神气作为论文的极致,认为“古人文字最不可攀处,只是文法高妙。”这高妙的文法,正是指以神运气,以气行文,不恃法度而不离法度的境界。这样,虽不言法度,而法度自在其中。再次,为了使神气之说具体化,又提出以音节求神气,于字句以求音节。“神气不可见,于音节见之”。声音的符号是文字,散文句式结构的特点在于长短相间,错综配合以表达作者的语气和神情;而汉字异音同义的又很多,更充分地提供了调声以有利的条件,所以说:“音节无可准,以字句准之。”字句、音节、神气,由表及里,由粗入精,从具体到抽象,这样,以神气论文,就不会蹈入玄虚了。这些观点,在中国古代文论中是很独特也是很有价值的,它对清代以至现在的文学研究与创作,都有很大启发性。

作者介绍

刘大櫆(1698—1779),字才甫,一字耕南,号海峰,安徽桐城人。清代桐城派主要作家和理论家,著有《海峰文集》、《海峰诗集》。

相关信息

《世界百科名著大辞典》为书籍文献的综合性、科学性和知识性的工具书[1]。选收自然科学、技术科学、综合性科学、社会和人文科学、文学艺术的各个学科,以及宗教的名著和重要典籍。以一部著作,或一篇论文、作品为一条词目;古籍[2]中个别篇章,习惯上认为有特殊意义的,也独立设目。一部著作一般只在一卷出现。少数著作是几个学科不可缺少的,在有关各卷互见。互见条目用(参见第 页)注明。

视频

论文偶记 相关视频

国风侠终于揭面现真容,原来中国古代文学博士郑毅
文化无国界,克丽丝叮自称在学习了中国古代文学之后,特喜欢庄子

参考文献

  1. 工具书有哪些类型,中学生读书网
  2. 古籍目录分类及演变,豆丁网,2011-0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