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巧言令色足恭章》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論語
《論語》以一個人物,即孔子為中心描繪各種人物形象,這在中國古代典籍中是個首創。這些人物來自十分廣泛的社會階層,包括執政者、貴族、各種等級的官吏、軍隊首領、學者、隱士等。書中寫得最多的是同孔子關係最密切的弟子。
原文
子曰:「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恥之,丘亦恥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恥之,丘亦恥之。」
解讀
此章似為上一章作註腳,將直的反面充分呈現了出來。
在《學而》篇,已讀到過「巧言令色,鮮矣仁」,也讀到過「恭近於禮,遠恥辱也」,因此,對於此章所列舉的「巧言」、「令色」、「足恭」,就不陌生了。唯一要申述的是「足恭」。對人恭,有個尺度,即近於禮。足,則有湊足的意思,這中間就有不誠。
至於心懷怨恨,表面上與人相好,當然更不誠實,不足於議了。
此章提到的左丘明,與《春秋左氏傳》作者不是同一人。孔子以他自比,或是當時的一位名人。[1]
孔子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魯國陬邑(今山東曲阜)人,祖籍宋國(今河南),中國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派創始人。孔子開創私人講學之風,倡導仁義禮智信。有弟子三千,其中賢人七十二。曾帶領部分弟子周遊列國十三年,晚年修訂六經(《詩》《書》《禮》《樂》《易》《春秋》)。去世後,其弟子及再傳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語錄和思想記錄下來,整理編成《論語》。該書被奉為儒家經典。[2]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