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论,汉语常用字(一级字) ,读作lùn或lún,最早见于《说文解字》小篆。其本义表示议论, 分析和说明事理,后又引申为思考,也指评论,辨析等,以上义读lùn。论读作lún时,专用于《论语》,是一部记载孔子及弟子言行的书。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 论

拼音; lùn,lún

注音; ㄌㄨㄣˋ,ㄌㄨㄣˊ

部首; 讠

笔划; 6

笔顺; 453435

结构; 左右结构

异体字; ৪�,ࠐ�

字级; 一级字、常用字

四角码; 38712

仓颉码; ivop

郑码; sorr

统一码; 基本区 U+8BBA

平水韵; 十一真 平声

源演变

论,形声兼会意字。篆文从言,从仑(表条理),会有条理地分析事理之意,仑也兼表声。如今简化作论。论本义为分析说明事理,引申指辩论,又引申指评说,进而引申指衡量,评定又特指定罪。"论"和"议"都是对是非好坏的评说判断,但"论"侧重于分析、推理。"论"是从"仑"分化出的形声字。中山王鼎"仑其⛳(德),眚(省)其行"中的"仑"就读为"论"。从"仑"声的字多有条理、层次义。"论"源自"仑"当无可疑。"论"仅见于秦汉文字,出现不会太早。

古籍解释

说文解字

议也。从言仑声。卢昆切

说文解字注

议也。

论以仑会意。亼部曰。仑。思也。龠部曰。仑、理也。此非㒳义。思如玉部䚡理、自外可以知中之䚡。灵台。于论ᔷ钟。毛曰。论、思也。此正许所本。诗于论正仑之假借。凡言语循其理、得其宜谓之论。故孔门师弟子之言谓之论语。皇侃依俗分去声平声异其解。不知古无异义。亦无平去之别也。王制。凡制五㓝。必即天论。周易。君子以经论。中庸。经论天下之大经。皆谓言之有伦有脊者。许云。论者、议也。议者、语也。似未尽。

从言。仑声。

当云从言仑、仑亦声。卢昆切。十三部。

康熙字典

《唐韵》《集韵》《韵会》《正韵》$卢昆切。音崘。《说文》:议也。《广韵》:说也。《周礼·春官·大司乐》贾疏:直言曰论,答难曰语。论者语中之别,与言不同。

又《论语》序解正义:论者,纶也,轮也,理也,次也,撰也。以此书可经纶世务,故曰纶,圆转无穷故曰轮,蕴含万理故曰理,篇章有序故曰次,群贤集定故曰撰。《文心雕龙》:昔仲尼微言,门人追述,故仰其经目,称为论语,盖群论立名始于兹矣。

又《释名》:伦也。有伦理也。《玉篇》:思理也。《诗·大雅》:于论鼓钟。传:思也。郑笺:论之言伦也。朱传:言得其伦理也。

又《增韵》:䌷绎讨论也。孔安国《尚书序》:讨论典坟。

又《正韵》:决罪曰论。

又官名。《金史·百官志》其官长皆称曰勃极烈,次曰国论忽鲁勃极烈,国论言贵,忽鲁犹总帅也。

又诸羌州名。《唐书·地理志》:剑南道有论川州,开元后置。

又姓。《唐书》:论弓仁,本吐蕃族也。又三字姓。《金史·国语解·姓氏》:乌古论曰商。

又《广韵》力迍切。《集韵》《韵会》《正韵》龙春切。$音伦。言有理也。又《礼·王制》:凡制五۬,必即天论。注:天论,天理也。与伦同。

又《玉篇》力困切。《广韵》《集韵》《韵会》《正韵》卢困切。$崘去声。义同。又《正韵》:辨论也。《书·周官》:论道经邦。传:论者讲明之谓。《礼·王制》:凡官民材,必先论之。注:谓考评其行艺之详也。《史记·萧相国世家》:论功行封。

又叶卢健切。音练。《前汉·叙传》:兵家之策,惟在不战,营平皤皤,立功立论。

又叶圣闰切。音舜。冯衍《显志赋》:澄德化之陵迟兮,烈۬罚之峭峻。燔商鞅之法术兮,烧韩非之说论。

又叶闾员切。音挛。曹植《文帝诔》:考诸先纪,寻之哲言。生若浮寄,惟德可论。

《字汇补》讹作М,非。[1]

参考文献

  1. , 360国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