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唐三傳·第三十四回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說唐三傳·第三十四回出自於《說唐三傳》,《說唐三傳》一般指薛丁山征西。該書採用章回體形式,講述了唐代薛丁山的故事。 唐貞觀年間,薛仁貴征東有功,被封為平遼王。因與皇叔李道宗結怨,被陷下獄。幸於危急之際,西涼哈迷國犯境,徐茂公立推薦仁貴掛帥征戰,逃過此劫。仁貴征西,誤中圈套,被困鎖陽城,為蘇寶同飛刀所傷。當他傷重昏迷、魂游地府之際,得知兒子薛丁山尚在人間,並知自己與兒子有一段難解死結。[1]
內容
第三十四回 穿雲箭射傷靈塔 薛丁山休棄梨花
話說薛金蓮,見兄長如夢初醒,便道:「吾兄性命,幸虧樊氏嫂嫂救了,勝如重生再造。今且回營,再備花燭,夫妻和諧,休得異心了。」薛丁山見了樊梨花,拍馬出陣,並無言語。樊梨花見他仍如此,不覺眼中淚落。遂收兵回營,繳回元帥印。乘便進了青龍關,殺得番兵無影無蹤,遂扯起人唐旗號,查點倉庫錢糧,一面差人回朝報捷。
再說薛丁山回見父親,元帥道:「今虧樊小姐破陣相救,趁此良辰吉日,整備花燭,與你成親。以後夫妻和合,不得再逆父命。」薛丁山連說:「不可。樊梨花既為唐將,應與朝廷出力,何恩於我?況他是不忠不孝之人,孩兒斷不與那人為婚,望爹爹恕罪。」元帥大怒道:「畜生!樊小姐真心為你,你偏偏不從。若不依從,重責不饒。」薛丁山道:「孩兒情願受責,親事斷不敢從。」元帥見他執意不肯,十分大怒。吩咐:「將畜生吊起,捆打三十。」軍上只得將薛丁山吊起。眾將上前討饒,遂勸世子道:「小將軍不須執意。一則是違逆父命,難逃不孝之名,枉受痛楚;二則樊小姐有救命之恩,遵了元帥之命,豈不是恩孝兩全,小將軍如何不三思?」薛丁山只是不依。元帥見眾將勸他不聽,吩咐重打三十皮鞭,上了刑具,下落監牢。樊梨花忍不住淚落,上帳稟道:「元帥、夫人,不必着惱,貧道就此告別了。萬望元帥、夫人保重。」
夫人流淚道:「這畜生無情無義,還看我公婆之面,耐心等候。就是破陣守關的功勞,待奏過聖上,自然封贈。且慢慢降服畜生回心,定然團圓有日,決不使你獨守。須聽我言,隨着公公西進為是。」竇仙童、陳金定也流淚勸道:「妹妹你是有志氣的人,心上明白的。雖是冤家情義大薄,還有我公婆愛惜之心。但得早滅西番,奏凱回朝,聖上作主,他敢不從麼!」薛金蓮勸道:「嫂嫂且自寬心。雖今未成花燭,亦是薛門媳婦,況我們三人,還求嫂嫂教習兵法,一路談心西進,不可回去。」樊梨花說:「婆婆、姊姊、姑娘留我,我豈不知,也不怨冤家薄倖,只怨自己命苦。母親年老,無人侍奉,故要辭別,日後自有會期。」元帥看來留他不住,只得準備香車送行。於是姑嫂三人送出關前,揮淚而別。
且說元帥養馬三日,留姜興霸鄰兵鎮守青龍關,放炮起行,羅先鋒開路。過了多少風沙之地,方到朱雀關。吩咐放炮安營,大兵一到,然後開兵。不數日,後隊大兵到了,羅章接進營中。次日元帥升帳,眾將站立,元帥問陳雲道:「老將軍久住西番,此關主將利害如何?」陳雲答道:「那朱雀關守將姓鄒,名來泰,生得紅面青須,蛾眉鳳眼,猶如我邦鎮守銅旗關東方王一般,用宣花月斧,有萬夫不擋之勇。更有異人傳授一件寶貝,名曰傷靈塔,每層內有火龍兩條,七層共有火龍十四條。張牙舞爪,口吐烈火,上陣時十分利害,須要防備。」羅章聽了笑道:「老將軍休長他人志氣,滅自己的威風。」前日烈焰陣尚且破了,何況這個寶塔?待小將先取此關。」元帥說:先鋒出去,須要小心。」「得令!」帶了本部人馬出了營門。來到關前,一聲大叫。
只見關門大開,衝出一隊人馬,一字排開。羅章看見一個紅面番將,頭扎紅巾,身穿龍鱗甲,手執宣花月斧,騎下一匹鬣馬,把蜈蚣旗分開,來到陣前。看見羅章年少英雄,全不在意,喝道:「看爺爺的斧!」把斧望面上砍過來,羅章把槍一梟,宣花斧幾乎拿不住,在馬上亂搖,叫聲:「小蠻子,好氣力!」迴轉馬來,又把斧一起,羅章又架在一旁。不幾合,鄒來泰實受不得了,帶轉馬便走。羅章喝聲:「紅臉賊,那裡走?」把馬一拍,隨後趕來。鄒來泰回頭一看,見他追來,忙祭起寶貝,喝聲:「唐將慢逞威風,看我寶貝下來了。」
羅章看見寶貝來得厲害,十四條火龍噴出火來,唐兵盡皆燒破了。羅章燒得心慌,被番兵團團圍住,不能脫身。元帥在帳中正與諸將商議,忽探子報道:「羅先鋒出陣,被番將祭起寶塔圍住,十分危急。望元帥快發兵往救。」元帥大驚,即令:「竇一虎、秦漢,領兵馬前去救應卜」得令!」一聲炮聲,殺到關前。只見番兵圍住羅章,二人奮勇,提起棒棍,殺散番兵,沖入陣中。鄒來泰忙來抵敵,羅章見救兵已到,拍馬來殺,鄒來泰看見不對,又祭起火龍塔。二將見勢頭不好,各借地行而走。羅章嚇怕過的,預先逃走。元帥在旗門下看見大驚道:「前日遇了烈焰陣,如今又有火龍傷兵,傳命鳴金收軍,再議破火龍塔。」鄒來泰打得勝鼓回關,此話不表。
再言元帥傳命,營中多加強弓弩箭,提防番人劫寨。對程咬金說:「征西多難,關關多有異人。怎能破得火龍寶塔?」程咬金道:「待我再保世子出來,好破此塔。」元帥依言。程咬金上了馬,不回來到青龍關,監中放出世子。」咬金說出此事,「故此召你前去破火龍塔。」薛丁山聽了道:「救兵如救火。」遂同了老將軍,馬不停蹄,來到朱雀關。忙入帳中,拜見父親。元帥道:「有勞老千歲鞍馬奔馳。」程咬金道:「皆為朝廷出力,何言多勞。」元帥道:「你這逆子,三番二次逆父之命,一見了你,心中不喜。但是番將寶塔利害,若能破得,將功折罪,好進關門。」
薛丁山說:「爹爹放心,多在孩兒身上。」帶了人馬,衝出關前,大叫道:「殺不盡的狗韃靼!今世子在此,快出關受死。」關外大罵,關內小番報進。鄒來泰一聞此言,心中大怒。」結束停當,上馬提斧,一聲炮響,大齊關門,衝出陣前,正迎着薛丁山。不上數合,又祭起傷靈寶塔。薛丁山抬頭一看,說:「這此小技,何足為害。」向袋中取箭,壺中取弓,搭上穿雲箭,望塔上一箭,火龍塔被箭射中了,跌在地下,打得粉碎。鄒來泰見了,嚇得魂不附體。被薛丁山一戟刺於馬上,梟了首級。正要搶關,忽聽得雲端裡面高聲大叫說:「薛丁山!你這畜生,休要進關,吃我一鞭!」即騰空降下。
薛丁山一看,見是一個兇惡道人,生得奇形怪狀,象老龍精一般。頭上挽起空心髻,面如噀血,兩道板刷眉毛,眼如銅鈴,兩個犭尞牙,一部鬍鬚;穿着仙鶴道服,手執雙鞭,背上繫着兩個葫蘆,來到面前,叫道:「薛蠻子,我扭頭祖師與你同道教之門。如何傷我徒弟?特來與他報仇,吃我一鞭舉起雙鞭,照薛丁山打來。薛丁山忙將畫戟迎住,大戰三十回合。道人祭起雙鞭,好似一對蛟龍舞下來了。薛丁山看見不好,帶轉馬大敗回營。見了元帥,說知此事。元帥說:「到了一關,就有妖人阻兵,皆是左道旁門之士,神通廣大。」遂傳令三軍,暫且安營,紮好營寨,明日交戰不表。
且說扭頭祖師,見薛丁山敗陣逃去,也不追趕,連夜擺成陣圖,四面布列旗幡,擺得停當,回進關中。番兵送上酒肴,道人吃不合意,就道:「小番,向日我祖師在龍淵山,吃慣活豬活羊。你們快去取來我吃。」番兒連忙抬過豬羊來擺好,道人大喜。把刀向豬羊心中割開,將口吸了熱血,然後割肉來吃,不多一回,吃得乾乾淨淨。說道:「飽了。取一大缸水來我用。」小番聽了想道:不知要水何用?只得依他。登時取了一缸清水,放在面前。只見道人和衣睡在缸內,呼呼睡熟。番兒見了好笑起來,從來不見有這麼睡法,且自由他,只要退得唐兵,就好了。不知明日事體如何,且看下回分解。[2]
內容簡介
《說唐三傳》即《薛丁山征西》故事講述唐貞觀年間,薛仁貴征東有功,被封為平遼王。因與皇叔李道宗結怨,被陷下獄。幸 於危急之際,西涼哈迷國犯境,徐茂公立推薦仁貴掛帥征戰,逃過此劫。
仁貴征西,誤中圈套,被困鎖陽城,為蘇寶童的飛鏢所傷。當他傷重昏迷、魂游地府之際,得知兒子薛丁山尚在人間,並知自己與兒子有一段難解死結。
太宗見出征不利,徵召能人掛帥。丁山請纓,以無敵之勢奪得帥印,與母親及妹妹出發西征。途中遇竇家兄妹攔路,丁山為求脫身,假意答允竇仙童的婚約,並招攬旗下,同往解救父親之危。仁貴獲救脫險,但卻不滿丁山陣上招親,將之鎖入天牢,以示懲戒。
蘇寶童死訊傳至哈迷國,群臣為之震驚,寒江關守將樊洪悲憤不絕。樊洪有女樊梨花,聰明機智,拜師學藝,臨下山前,其師告知她與薛丁山有一段前世姻緣。
另一方面,樊梨花得悉薛丁山西征而至,遂出關欲會之,途中卻遇上另一位青年武士薛應龍。薛應龍欲納梨花為妻,但因比武輸給梨花而被收為義子。
梨花繼續赴會,仁貴上陣,亦非梨花對手。丁山與之交鋒,梨花一見鍾情,唯有裝敗。丁山欲乘勝追擊,再次挑戰樊梨花,梨花顯出真功夫,丁山被擒。梨花要丁山娶之為妻,丁山假意應承……
這一段姻緣反反覆覆紛雜纏繞,愛恨交織,其間夾雜不少恩怨情仇,情節緊湊,劇情跌宕起伏,扣人心弦。[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