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说少林,道乡愁(扈丙森)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说少林,道乡愁
图片来自免费素材网

《​​说少林,道乡愁》中国当代作家扈丙森写的散文。

作品欣赏

​​​​​​​​​​​​​说少林,道乡愁

有些事,都已忘记。但我现在还记得,在一个晚上……第一次听《我的滑板鞋》的时候,感觉歌词挺有趣,道出了现在小孩的真实心理状态。为了能够得到一双心仪的滑板鞋,痴迷到如此程度,就象以前有孩子喜欢唱《双节棍》一样,嘿嘿哈嘿(别的棍我不要),我只要双节棍。

不怕大家笑话,小时候我也和这些孩子一样,有一件痴迷很久的事,那就是出家当和尚。事情的起因很简单,缘于一部电影——《少林寺》。

演电影《少林寺》的时候,我刚上小学。当时全村只有一台电视机,放在大队部。为了保证电视机的安全,大队专门拿出一间屋用来放它,厚厚的门板上面锁着一把大锁头。在此基础上,又比照着电视机的尺寸和门框大小,焊了一个大铁架子,铁架子上面焊了个铁箱子,准确地说就是焊了个电视柜,铁柜子上面还有一把小锁。一台电视机用两把锁,并且钥匙还由专人保管,足以彰显它的尊贵和重要性。

每天吃过晚饭,村里的男女老少、闲杂人等便纷纷提着马扎、板凳从自家出发,到大队部前集合,目的只有一个——看电视。后来,就连邻村的人,也从四面八方赶来看。当时的情景就像过年看戏一样,围的人山人海、里三层外三层的。毕竟电视屏幕不大,于是爬树的、上墙的、踩杌子的就成了家常便饭,由此也引发人们很多的碰撞和争执。

对于小孩们来说,为了能占个好地方,刚吃过午饭,有的就早早搬了板凳、长条凳,到放电视柜前面的地方占埝儿。为了防止自己占位的物件被人偷偷挪走,还得从下午一直看到天黑,甚至连晚饭也顾不得吃,望眼欲穿地盼着那个拿钥匙的人来开门。

拿钥匙的是村里的一名电工,尽管权力不大,但在当时,却也算得上是派头十足、风光八面。与众人提前占埝儿、焦急地等待不同,他总是吃过晚饭之后,才慢悠悠地从家里出来,在大家焦急地期盼等待中,来到大队部门前,慢条斯理地打开电视机,然后到提前预留的最佳观影位置坐下欣赏节目。偶因家中有事,人们左等不来、右等不来,不免有些心焦,便有小孩五次三番地跑到他来的路上瞅望。也有调皮捣蛋者偶尔搞个恶作剧,边跑边喊“拿钥匙的来了”,引得大家空欢喜一场。也有家里或者村里有急事,电工真来不了的情况,比较执着的孩子多是白白等上半宿,最后边走边骂地悻悻回家。毫不夸张地说,小孩们在晚上要是见到电工,就象襁褓中的婴儿看到大人要抱自己似的欢喜。

少林寺》一经播出,引发的效应可以说是石破天惊。大街小巷里“哈!哈!哈!”地叫声随处可闻,手脚有模有样地比划着、清一色僧式发型的小孩随处可见。有调皮捣蛋者,逢人双手合什,嘴里念念有词,“不喝酒,不吃肉,如今能吃否?”闻此,便有大人戏对曰:“能吃,过年的时候吃。”更有甚者,为练武痴迷,说要辍学离家出走去少林寺当和尚,多半会被大人撵回来一顿狂揍。一边揍一边教训道:“不是想练武蛮,先把瓮挑满了再说,这也是练武。少林和尚用胳膊当扁担挑水,你直接用扁担就行。”

对多数调皮的男生来说,尽管练武的劲头终将被农活化解,但忙里偷闲时上屋爬墙、舞枪弄棒、撵鸡打狗却也成了必修课,直至上蹿下跳、驾轻就熟。也有蹭过头的,爬树逮鸟、下河洗澡,掏鸟蛋不小心掏到蛇,吓得从树上摔下来的也为数不少。遇有此情此景,反倒忘了双手合什念阿弥佗佛,而是不停地念叨“乎神,,吓不着,吓着人家,吓不着咱”来安慰自己。当然,蹭也有蹭的好处,就是遇到磕破皮、掉块肉的情况,很少有人哭哭咧咧地找爹娘去求医问药,多数用沙土往伤口上一抹了事。这种做法虽不可取,但也锻炼了大家的勇气和胆量。

尽管很多同学都痴迷练武,但若要问练武以后能干啥?多数人还真说不上来,在大人看来,孩子武功再高都摆脱不了锄大地的命运。只有好好学习,有了铁饭碗,才能不干农业社。但对孩子们来说,练武不仅好玩,还能保证自己不受欺负。要是再能像电影里演得那样,能够仗剑天涯、扶危济困,惩恶扬善、锄暴安良那就更好了。但令人遗憾的是,找来找去却咋也找不着坏人。于是只好达成一个共识,谁喜欢欺负人谁就是坏人。令人苦恼的是,与身单力薄的相比,反倒是这些力气大、平常又喜欢比划两下子的,常常喜欢欺负同学,私下被大家认为是坏人。算来算去,账又算到自己头上,不由得让人质疑练武的意义。遇此情况,老师多教育大家说,练武是为了强身健体,倘要为了逞能、欺负人就不对了。俗话说,“能人死在能耐上”,你打人家,就会有更厉害的人来打你,以暴制暴是解决不了问题的。

与那些力气大、个子高的同学比,我属于年龄偏小、跑得不快的类型,行动略显笨拙。但我也特喜欢少林寺,一方面,缘于也想学会两招不被别人欺负;另一方面,很大程度是因为我爹是放羊的,我喜欢带着狗跟着羊群玩。在当时,老百姓普遍看不起放羊的,跟放羊的叫羊倌。可少林寺却把放羊这件事抬到了很高的位置,因为女主角就是放羊的,并且在当时还被大家视为天人,现在又叫女神,成了美貌与智慧并重、英雄与侠义化身的全民偶像。曾经有段时间,我很想娶牧羊女那样的当媳妇。后来知道自己成不了觉远,这个念头便自动放弃了。现在想来,当时的确有点早熟,别人都是考虑怎么玩,我考虑的却是人生大事。因为我老爹经常教育我,不好好学习,考不上大学,将来就会打光棍子,不用去河南,在自己家就当和尚。也正是从那时起,我才知道,少林寺原来在河南。

小时候没能捞着出远门,参加工作以后,经常山南海北的出差。奇怪的是,河南去了那么多次,竟从来没有专程到少林寺寻访一下,看来我对练武的喜欢也像叶公好龙一样,在意的并不是真的武学,而是为了不受别人欺负。对个人来说,喜欢武术虽不能解决成长过程中遇到的所有问题,但能坚强意志,健康体魄,让一个人精神抖擞。同样道理,对一个国家而言,能够居安思危,精武强兵,始终自立自强,永远立于强国之林,不被列强所侮,这也是激励自己大学毕业之后参军入伍的一个重要原因。

转眼二十年过去,自己也随着精简调整的洪流从部队回到了地方。或许与小时崇文尚武、长大吃粮当兵有关,为人父母之后,忽然发觉现在的小孩,无论是气质性格还是个人爱好,与自己小时候有天壤之别。一个明显的表现,就是胆子越来越小,言行越来越萌,并且对当兵习武、行侠仗义等话题不感兴趣,反倒为一双鞋、某款游戏或者哪个娱乐明星而倾倒痴狂,就像开头歌词唱的那样。反观其他父母,虽非过多宠溺孩子,却也不敢大胆让其去做一些看似冒险、实则有趣的事情。最明显的例子,孩子每天上学放学都有大人陪护接送,就像一不小心会让人拐走一样。因此,有专家呼吁家长,警惕大棚式的育儿模式,别把孩子培养成草莓。

作为两个女儿的老爸,如何有效地解决这个问题,曾经让我颇费脑筋。有一回,我想到了老爹教育我的方法,萌生了带着闺女回老家放放羊、体验体验生活的念头。老婆听后,连声骂我糊涂,说以前和现在怎能相提并论,就是让闺女天天放羊,也没法把她培养成白无瑕。后来一打听,果不其然,如今村里已不允许随便养鸡放羊了。真没想到,小时候街坊邻居看不起的放羊,如今竟也成了一件奢侈的事情。

原来随着岁月变迁,诸如带杌子看电视、练武爬墙、撵狗放羊等儿时趣事,终将会变成美丽的乡愁,要么尘封记忆,要么随风飘散,只不过缘深缘浅,取舍随心罢了。 [1]

作者简介

扈丙森,男,山东省利津县人。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