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說鼓子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說鼓子

來自 呢圖網 的圖片

中文名稱;說鼓子

批准時間;2008年6月7日

非遺級別;國家級

遺產編號;Ⅴ-86

遺產類別;曲藝

申報地區;湖北省公安縣、松滋市

說鼓子又稱荊州說鼓,是一種湖北省的傳統曲藝曲種,以說為主,說中帶唱,擊鼓說書,用嗩吶伴奏的傳統民間曲藝形式。老輩藝人認為"說鼓子"是由元、明"詞話" 衍變而來。主要流行於湖北荊州地區的石首松滋公安監利等縣。[1]

2008年6月7日,湖北省公安縣、松滋市聯合申報的"說鼓子"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遺產序號:779 Ⅴ-86。

歷史淵源

說鼓子湖北曲種,又名"荊州說鼓"。流行於湖北荊州地區的石首松滋公安監利等縣,與石首鄰近的湖南幾個縣也有流傳。

傳說鼓子源於戲曲音樂,形成於清同治年間。早期藝人都是戲班中文、武場面的伴奏者,在不能演出時,往往三五相聚,靠清唱來賣藝。後來逐漸改為單獨演唱,一人掌握嗩吶、鼓、單鈸、醒木 4件樂器,多在春節和秋收以後應農民邀請演唱。以後又出現了一些流浪藝人沿門說唱,減掉了單鈸和醒木。舞台上演出的說鼓子,除獨腳班外,還有2人或3人的表演形式,上手打鼓說唱,下手吹嗩吶伴奏,並進行插白或答詞。

藝術特色

演唱說鼓子往往"似唱似說,似說似唱,說唱有板,字句行腔",分段處用唱過渡到另一段,稱為"上韻割斷,下韻指路(可以換韻)"。分段句式為四、六、八、十等多種。說鼓子的道白分"散白"和"韻白","散白"屬散文體念白,又稱"說表";"韻白"有一定的韻律和格式,有七字句,也有"五五七五字"句式的。

說鼓子可以據戲文、演義小說改編;可演唱民間傳說故事;也可唱社會中笑話趣聞。其音樂旋律接近於口語,它的曲調中,甩腔風趣活潑,節奏鮮明。

唱腔曲牌以"香蓮"和"浪子"為主,唱腔一般由上下兩個樂句反覆變化組成,演唱時較為靈活自由。過去說鼓子一般是一人擊鼓說書,一人用嗩吶伴奏,之後又增添了二胡、琵琶、揚琴等民樂伴奏。

說鼓子以說為主,說中帶唱,往往是在一段有韻律的說白之後,以兩句唱腔來結尾,稱為"唱煞"。演唱要求"似唱似說,似說似唱,說唱有板,按字行腔。"唱腔曲牌分為"香蓮"、"浪子"、"花腔"、"過崗" 4種。其中,"過崗"是吸收地方戲曲"西邊花鼓"的音樂曲牌形成的;"花腔"包括〔放風箏〕、〔打豬草〕、〔討學錢〕、〔蓮花鬧〕、〔七摺子〕等傳統民間小調。此外,還有〔鬧台曲〕等吹奏牌子曲。代表性傳統曲目有《芒碭山》、《王喜兒放牛》、《白羅衫》、《雙拜年》、《撫琴記》等。

說鼓子的道白分"散白"和"韻白"。"散白"屬散文體念白,又稱"說表";"韻白"有一定的韻律和格式,有七字句,也有"五五七五字"句式的。

藝術流派

公安說鼓

公安說鼓子為湖北省第一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公安說鼓歷史悠久,源遠流長。從文學形式角度來看,它是和唐代的變文一脈相承的,因為"敦煌變文"是後世各種說唱文學的先驅。到了宋代,說唱藝術盛極一時,湧現了許多說唱的形式。鼓子詞正是當時流行的一種曲藝形式。宋代以後,鼓子詞幾番變化,經元明時期"詞話",大約在明末清初時期逐漸發展衍變為公安說鼓。清代至民國時期,公安說鼓得到了進一步發展,說鼓藝人不斷增加,曲目逐漸增多,內容也日益廣泛豐富。公安說鼓,亦叫公安說鼓子。以說為主,說中帶唱。說,即在本地方言聲調上加以適度的誇張,有起有伏,帶有韻味,富有節奏感,快而不亂,慢而不斷,吐詞清晰,層次分明。唱,一般是夾在每個小段落的結尾處。往往是在一段有韻律的說白之後,以兩句唱腔來結尾,收腔後用嗩吶重吹一遍下句的旋律,打一陣鼓,然後再起下一個段落。公安說鼓的音樂分為唱腔曲牌和嗩吶牌子兩部分。唱腔曲牌又分為主腔、花腔和哭腔三類。公安說鼓的傳統曲目,內容豐富,題材廣泛。一是取材於街談巷議,閭里瑣事,笑話趣聞;二是來源於傳統民間傳奇故事;三是來源於武俠及歷史演義小說;此外,也有從地方戲曲和外地曲種中移植的。公安說鼓採用鼓和嗩吶配合伴奏,鄉土氣息濃郁,極富表現力,具有獨特的鄉土風味和藝術特色;公安說鼓這一文藝形式形成於民間,發展於民間,流行於民間,因而具有民俗學價值。公安說鼓的音樂分為唱腔曲牌和吹奏牌子,具有濃郁的地方風格。經過百年來的積累衍變,已形成了很多固定的曲牌,因而具有音樂研究價值。

松滋說鼓

歷史沿革

據現存資料考證,松滋說鼓子原名"說古書",由元、明朝的"詞話"演變而來,並逐步形成一種傳統民間說唱形式。清同治年間(1862年前後)開始在松滋境內的大岩咀西齋街河市紙廠河一帶流行。說鼓藝人,沿門說唱謀生。最初,只一人打鼓說書,既無唱腔,又無伴奏。由於單純的說書受到衝擊,日漸衰微。恰適北曲南移,說書藝人趙成雲便與嗩吶演奏者江學鑫合作,對說書形式進行了一番改造,將堂木改用堂鼓,依書段情節變化加進北來小調,在評說的末尾加一句或兩句行腔演唱,嗩吶按曲牌拖腔伴奏,新穎別致,使表現形式更為靈活,並逐步發展為兩人演唱:一人打鼓說書,一人吹嗩吶伴奏,並與說書人插白答問。嗩吶曲牌有"水波浪"、"六字調"、"慈相憐"等。音樂分兩大類,即:吹奏牌子曲和唱腔曲牌。

鼓書說唱經過歷代藝人們的傳承和不斷改進,已經有了長足的變化。特別是新中國成立後,通過曲藝工作者的不懈努力,說唱乃至表演伴奏樂器作了進一步改革,韻白採用本地南面方言,說唱並重;音樂吸收松滋民歌部分曲調;伴奏除嗩吶外,還增加了管弦、彈撥樂器。使得演唱、音樂、擊鼓於一體,成為獨具風格的傳統民間藝術奇葩,深受群眾歡迎,在湘鄂邊界尤其是松滋境內廣為流傳。

經典曲目

松滋說鼓子曲目豐富多彩,尉為壯觀。街談巷議、民間瑣聞、帝王將相、才子佳人、戲劇故事、神話演義、風花雪月、幽默笑話、人生疾苦等無所不包。

如金戈鐵馬、氣勢恢弘的《大戰洪洲》;哀怨纏綿、盪氣迴腸的《柳蔭奇緣》;賢德忠孝、催人淚下的《孔雀東南飛》、《清風亭》;令人捧腹、不乏風趣的《望子成龍》等。除此還有一批反映不同歷史階段的作品,如《養牛記》、《相女婿》、《紅媒》、《山旮旯里的管家》、《如今老王又走俏》等。

基本特點

松滋說鼓子曲目段子基本上是表演者自編自唱,題材選定也是根據演唱者的喜好。一般曲目段子演唱10分鐘左右,演唱者根據曲目段子內容配以聲腔、形體表演。

代表人物

松滋"說鼓子"最具有代表性人物非沈興亞莫屬。他的最大貢獻就在於對音樂(配器)以及伴奏樂器的革新,從而給傳統的曲種注入了新的活力。

他一生創作演出段子40多個,其代表作有《打虎上山》、《赤腳醫生向群學》、《儉大媽》、《看姨媽》、《苕老表》、《小陪客扯皮》等,有的節目參加了全國曲藝調演,有的被省電台錄用,有的獲省一等獎。

傳承意義

說鼓子主要流行於松滋、公安、石首等縣市,是一種很受歡迎的曲藝形式,表現力很強,但能唱的人已經很少。雖然入選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但是其傳承仍是大問題。

保護措施

2019年11月,說鼓子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

瀕危狀態

面對當今時代變遷和強勢文化的衝擊,公安說鼓這一傳統民間文藝形式正面臨逐漸消逝的危機。 1、隨着外來文明的衝擊和娛樂方式的多元化,群眾的審美方式也隨之而改變,公安說鼓這種傳統民間文藝形式已很少能引起青少年的興趣。 2、一些頗有造詣的藝人相繼去世,有的年事已高,年輕人不願意學,而現在仍能夠表演公安說鼓的藝人為增加收入,大多兼打喪鼓或轉行其他職業,表演公安說鼓的人正在逐年減少,民間已很少能看到原汁原味的說鼓演出。 3、隨着公安說鼓的表演者和聽眾的日漸減少,公安說鼓的創作陷入了吸引力越來越小,新作品也越來越少的惡性循環,創作方面後繼乏人。 4、公安說鼓還有大量劇本和曲牌散落民間,已經到了瀕臨滅絕的危險境地,如不儘快搶救保護,公安文化寶庫中的這一瑰寶將會永遠失傳。

相關視頻

公安說鼓子《百姓心中有桿秤》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