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诸葛瑾」修訂間的差異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行 1: 行 1:
 
'''诸葛瑾'''(公元174年一241年),字子瑜,琅邪阳都(今
 
'''诸葛瑾'''(公元174年一241年),字子瑜,琅邪阳都(今
 山东省临沂沂南县)人,三国时期吴国重臣<ref>https://books.google.com.tw/books?id=g12HDwAAQBAJ&pg=PA242&dq=%E8%AB%B8%E8%91%9B%E7%91%BE&hl=zh-TW&sa=X&ved=0ahUKEwjnl-f1mszgAhWvGaYKHZ7ECYgQ6AEIRDAE#v=onepage&q=%E8%AB%B8%E8%91%9B%E7%91%BE&f=false</ref>,[[诸葛亮]]之兄,[[诸葛恪]]之父。
+
 山东省临沂沂南县)人,三国时期吴国重臣<ref>https://books.google.com.tw/books?id=g12HDwAAQBAJ&pg=PA242&dq=%E8%AB%B8%E8%91%9B%E7%91%BE&hl=zh-TW&sa=X&ved=0ahUKEwjnl-f1mszgAhWvGaYKHZ7ECYgQ6AEIRDAE#v=onepage&q=%E8%AB%B8%E8%91%9B%E7%91%BE&f=false</ref>, 仕於蜀漢的[[诸葛亮]]之兄,[[诸葛恪]]之父。
200年,经[[弘咨]]推荐,为东吴效力。胸怀宽广,温厚诚信,得到孙权的深深信赖,称为“神交”,并努力缓和蜀汉与东吴的关系。建安二十五年(220年)吕蒙病逝,诸葛瑾代替吕蒙领南郡太守,驻守公安。
+
200年,经[[弘咨]]推荐,为东吴效力。胸怀宽广,温厚诚信,得到孙权的深深信赖,称为“神交”,并努力缓和蜀汉与东吴的关系。建安二十五年(220年)[[ 吕蒙]] 病逝,诸葛瑾代替吕蒙领南郡太守,驻守公安 。[[諸葛瑾]]公私分明,雖與胞弟[[諸葛亮]]闊別多年,但在出使蜀國時,兄弟聚面只談論公務,私下不相往來 。  
孙权称帝后,诸葛瑾官至大将军,领豫州牧。241年,诸葛
+
[[ 孙权]] 称帝后,[[ 诸葛瑾]] 官至大将军,领豫州牧。241年,[[ 诸葛瑾]] 去世,享年67岁<ref>https://books.google.com.tw/books?id=g12HDwAAQBAJ&pg=PA242&dq=%E8%AB%B8%E8%91%9B%E7%91%BE&hl=zh-TW&sa=X&ved=0ahUKEwjnl-f1mszgAhWvGaYKHZ7ECYgQ6AEIRDAE#v=onepage&q=%E8%AB%B8%E8%91%9B%E7%91%BE&f=false</ref>。
瑾去世,享年67岁<ref>https://books.google.com.tw/books?id=g12HDwAAQBAJ&pg=PA242&dq=%E8%AB%B8%E8%91%9B%E7%91%BE&hl=zh-TW&sa=X&ved=0ahUKEwjnl-f1mszgAhWvGaYKHZ7ECYgQ6AEIRDAE#v=onepage&q=%E8%AB%B8%E8%91%9B%E7%91%BE&f=false</ref>。
+
 
 +
 
  
 
==生死不易==
 
==生死不易==
行 13: 行 14:
 
{{Reflist}}
 
{{Reflist}}
  
[[Category:#内容待查]]
+
[[Category:#内容待查 ]]
 
[[Category: #待校稿#]]
 
[[Category: #待校稿#]]
 
[[Category: #纯文字内容1]]   
 
[[Category: #纯文字内容1]]   

於 2019年4月10日 (三) 15:03 的修訂

諸葛瑾(公元174年一241年),字子瑜,琅邪陽都(今 山東省臨沂沂南縣)人,三國時期吳國重臣[1],仕於蜀漢的諸葛亮之兄,諸葛恪之父。 200年,經弘咨推薦,為東吳效力。胸懷寬廣,溫厚誠信,得到孫權的深深信賴,稱為「神交」,並努力緩和蜀漢與東吳的關係。建安二十五年(220年)呂蒙病逝,諸葛瑾代替呂蒙領南郡太守,駐守公安。諸葛瑾公私分明,雖與胞弟諸葛亮闊別多年,但在出使蜀國時,兄弟聚面只談論公務,私下不相往來。 孫權稱帝後,諸葛瑾官至大將軍,領豫州牧。241年,諸葛瑾去世,享年67歲[2]


生死不易

同「生死不渝」,用來形容對理想、信念、友誼、盟約等忠貞不移。 劉備討吳時諸葛瑾身在南郡,當時有人進讒言詆毀諸葛瑾,稱其與劉備互通信息,流言甚盛。陸遜上表力保諸葛瑾絕無此意。孫權說:「孤人與子瑜 子瑜不會背棄我,就像我不會背棄他一樣[3]。」他為人非道不行,非義不言。當初孔明出訪吳國,我讓子瑜留下他。子瑜對我說:「弟弟已經跟隨他人,義無二心。弟弟不會留下,就像我不會離去一樣。」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