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读(围炉夜话)有感(李雨生)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读(围炉夜话)有感
圖片來自免费素材图片网

《读(围炉夜话)有感》中国当代作家李雨生写的散文。

作品欣赏

读(围炉夜话)有感

跋:王永彬,《围炉夜话》作者。清乾隆时期学者。《围炉夜话》系王永彬的书评或批语。简洁明快,鞭辟入里,至今读来,依然有震聋发聩之感。以下,是本人读《围炉夜话》的一些粗浅感悟,与朋友们共商。

1、原文:风俗日趋于奢淫,靡所底止,安得有敦古朴之君子,力挽江河;人心日丧气莲池,渐至消亡,安得有讲名节之大人,光争日月。

所悟:王永彬曰,如果世风日下,渐至奢淫,直到糜烂为止。一个人如果奢靡到一定程度,那么覆灭就已经接近;一个国家如果奢靡到腐烂的程度,那么离亡国已经不远了。想隋炀帝“肉林酒池”,想古巴比伦人兽相交,皆为糜。岂有不亡之理。如此,必须有正人君子挺身而出,力挽狂澜,割除奢靡,方能扫奢靡之风于爪哇,还乾坤一个晴朗。又曰,如果人心皆陷于污泥,则肯定不能自拔,必然亡死。此时,更需有讲大节之伟大的人,重整世风,像日月之光,照亮乾坤,方能使世人走出沉沦,重获新生。

2、原文:有才必韬藏,如浑金璞玉,闇然而日章也;为学无间断,如行云流水,日进而不已也。

所悟:王永彬说,有才者,必须懂得藏起锋芒,如同一块尚未提炼修饰的金玉。早晚,必有闻名天下的一日。又曰,学习不能间断,就如同行云流水,源远流长,循序渐进,每天都要有进步,不能半途而废之,才能有长进。

3、原文:读书无论资性高低,但能勤学好问,凡是思一个所以然,自有义理贯通之日;立身不嫌家世贫贱,但能忠厚老成,所行无一毫苟且处,便为乡党仰望之人。

所悟:一个人读书,不论天资聪与拙,只要能勤学好问,凡事多加思考,知其然,知其所以然,早晚就会有道理贯通之时。此时想起曾国藩幼年读书,一篇文章多次背诵不下,使梁上君子不耐烦,跳下替他背诵,不可谓不愚。但曾文正公锲而不舍,坚持学习,终成一代风流。又曰:人立身之命不看家境贫贱,只要忠厚老成,为人处世没有蝇营狗苟之事,处事光明磊落,早晚就会成为人所仰慕之人。

4、原文:天地无穷期,生命则有穷期,去一日便少一日,富贵有定数,学问则无定数,求一分便得一分。

所悟:天地苍苍,宇宙洪荒,永无穷期。但人的生命却有尽数。过一天就会少一天。人的富贵皆有定数,但学习没有定数,学一分就得一分。所以,富贵皆天定,学问靠自身。

5、原文:误用聪明,何若一生守拙,滥交朋友,不如终日读书。

所悟:聪明反被聪明误。一个人不怕聪明,就怕误用聪明,耍小聪明,耍心机,害别人。如果是这样,还不如一生笨拙,反而不会出错。又曰:朋友可交,但不能乱。有人为了刷存在感,到处交友,跻身于许多圈子,但其实都不被别人接受,甚至会遭人诟病。不要以为,你认识名人,你就成为名人,其实,没有实力,你啥也不是。于此,还不如自己多读点书,充实自己,让自己强大。

6、原文:气性不平和,则文章事功俱无足取,语言多矫饰,则人品心术尽属可疑

所悟:假如一个人总是忿忿不平,总是抱怨社会,抱怨别人,那么他的文章和做事都不会成功,也无可取之处。又曰:一个人如果说话总是诡辩,文过饰非,闪烁其词,那么这个人的心术和人品都值得怀疑,绝不可交。

7、原文:看书要放开眼孔,做人要立定脚跟。

所悟:一个人读书,不能以书论书,死钻牛角尖。这样只能是死读书,读死书。读书,必须融会贯通,举一反三,放眼世界,读自己的书,想天下之事。又曰:做人,要坚定信念,站稳立场,修立命之根,养立命之本,方能成为一个人。如随风逐流,人云亦云,胸无大志,不足以为人。

8、原文:观朱霞,悟其明丽;观白云,悟其舒卷;观山月,悟其灵奇,观河海,悟其浩瀚,则俯仰皆文章也。

所悟:这是王永彬《围炉夜话》里最为精彩的一段话。意思是说,大自然是十分雄伟奇特的,只要细心感受,到处都蕴含着真谛妙道。观赏红霞,要领悟到它的明亮灿烂;观赏白云,要领悟到它的舒展多姿;观赏山岳,要领悟到它的灵秀雄伟;观赏江海,要领悟它的浩瀚博广。所以,只要用心体察,天地之间到处都是好景致,到处都是好文章。比如,看到翠竹,可以学习它的虚心;看到菊花,可以学习它的气节;看到松柏,可以学习它的坚韧;看到芝兰,可以学习它的幽静。我们都面临过这样美好的景色,但是,能否常常景随情迁,情由景移呢?只有聪明的人才会悟出大自然的奥妙。珍惜身边的人和事,体会平凡中的真谛,悟出生活的本真,活出生命的色彩。

9、原文:习读书之业,便当知读书之乐,存为善之心,不必邀为善之名。

所悟:只有把读书作为一种事业的人,才能领略读书的乐趣。只有常怀善良之心的人,才不必自封为善的虚名。前句话说的是读书之乐,之趣,之美;下半句说得是善良是一个人之本,心中常有慈悲之怀,常做善事,就不去追求善人的名头。

10、原文:常思某人境界不及我,某人命运不及我,则可以自足矣;常思某人德业胜于我,某人学问胜于我,则可以自惭矣。

所悟:人生在世比什么?如果总把自己和不如自己的人相比,总把自己和命运不及自己的人相比,就会感到沾沾自喜,自我满足,甚至鄙夷别人。但是,一个人如果常常想我在德行上还不如某人,在学问上还不及某人,就会感到自己的惭愧和不足。就是说,一个人活在世上,比的不是穷富,夸得不是钱财,炫得不是荣华,而是应该比德行和学问。比学问,比做人,比品行,才能使人感到自惭形秽,才能努力向德行学问高大的人学习。

11、原文:家纵贫寒,也须留读书种子,人虽富贵,不可忘稼穑艰辛。

所悟:一个人再穷,也不能断了读书的念头。一家人再穷,也不能少了读书的孩子。忽然想起我们的家训,“贫不卖书留子读,幽栏栽竹与人看”。“养猪十头,不如读书一人”。知识,能改变命运。不仅古代如此,现代亦如此,可见读书之重要。腹有诗书气自华。此种例子举不胜举。又曰:一个人富贵豪华了,切不可忘记种地、耕耘之苦。常常想李绅的《悯农》,常常想往上三辈人的稼穑之苦,之辛,之艰,就不会忘本。

12、原文:一室闲居,必常怀振卓之心,才有生气,同人聚处,需多说直切之话,方见古风。

所悟:人虽悠闲,但必须常常怀有振奋之心,方才使满室充满生气。又曰:和大家相聚,必须要多说直爽之话。切不可随声附和,阿谀奉承,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要真心待人,真话对人,方才显古朴之风。

13、原文:有生资,不假学力,气质究难化也,慎大德,不矜细行,行迹终可疑也。

所悟:一个人,虽然有天资,但不加学习,不努力,气质终究不能升华,秉性终难改变。又曰:一个人,只在大行为上面留心谨慎,却不拘小节,到底让人对他的言行不能信任。让我想起细节决定成败的箴言。细节不细,最终能毁掉大节,毁掉前程。

14、原文:清贫乃读书人顺境,节俭即种田人丰年。

所悟:读书人不要畏惧清贫,殊不知清贫正是读书的好境遇。如果富贵荣华,香车美女,哪还有读书的时间和心思?又曰:种田的人,不必渴望丰收,节俭其实就是丰收。岂不闻,成于节俭败于奢的道理吗?

2021年1月17日[1]

作者简介

李雨生,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天津市作家协会会员,天津静海区作家协会理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