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读冯强生的诗(那山.那雪.那人.那狗)(张幼军)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他乡讨论 | 贡献2024年4月19日 (五) 11:48的版本 (创建页面,内容为“{|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center>'''读冯强生的诗(那山.那雪.那人.那狗)'''<br><img src="ht…”)
(差异) ←上一版本 | 最后版本 (差异) | 下一版本→ (差异)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读冯强生的诗(那山.那雪.那人.那狗)
图片来自免费素材图片网

《读冯强生的诗(那山.那雪.那人.那狗)》中国当代作家张幼军写的散文。

作品欣赏

读冯强生的诗(那山.那雪.那人.那狗)

那山,那雪,那人,那狗

冯强生

惊讶于一场雪

洋洋洒洒却悄无声息

那座山一夜银装素裹

林间枝丫姿态万千

挂满了晶莹剔透的冰绒花

羡慕他的一头银发

没有一丝杂色

白得养眼

每一次去镇上的理发店

剃头师傅不忍心下剪

敬仰这孤独的护林人

退休了也不下山

大雪封山反而满心欢喜

沉醉于白雪与青山的拥抱

守候着又一个葱茏的春天

嫉妒这场专属于他的雪

漫山遍野圣洁而又安祥

覆盖小屋的雪

恰如其分地粉饰太平

门口铺上了柔软的地毯

还有一条叫雪儿的田园

古灵精怪

善于察颜观色

亦步亦趋地陪伴在他身边

白狐一样

(选自2024年2月27日《新东西》)

冯强生先生:您的诗《那山、那雪、那人、那狗》写的是雪天有一只叫雪儿的狗,古灵精怪的(因为它善于察颜观色)陪伴着它的主人——一位看山护林老人?

如果我说,这有什么呀,不是很一般的生活吗?您不会呲笑我吧!您会说:你不懂生活,更不懂艺术!

哦哦!我能接受这样的批评。

能发现似很平淡的生活中的美、其中的诗意,这就是您不同于一般人的地方啊!

诗人冯强生的笔下是一幅什么样的生活场景呢?

那场雪呀,令人惊讶!是呀,多少年都没有下这么一场雪啦。是夜里下的。这雪悄无声息,洋洋洒洒地下了一夜。“功夫不负有心人”这成语今天用在这场雪身上,再恰当不过了。您看,一夜功夫,就把那座山(老人看护的“那山”)银装素裹一番。还嫌不够,还将林间枝丫装扮得姿态万千。亏得她,巧手制作,给万千枝丫“挂满了晶莹剔透的冰绒花”。这就是冯诗人笔下的雪景——“那雪”啊!

好美的雪景啊!在这样的背景下,“那人”出场了。他“一头银发/没有一丝杂色”,那雪吧,白的稍有点刺眼。而那人,满头银白,却“白得养眼”。银发老人与银装素裹的山,与这白花花的银子一样的雪,相映衬。这是一幅何等美妙的图画啊!谁不羡慕“那人”的银发啊,“每一次去镇上的理发店/剃头师傅不忍心下剪”啦。

写到“那人”——一位护林老人,冯诗人按捺不住要多写几笔。说,老人“退休了也不下山”。这是为什么?说他“大雪封山反而满心欢喜”。为什么欢喜?是因为有雪做护卫,他省事了?不不不,这样理解,太世俗、太肤浅啦!老人是“沉醉于白雪与青山的拥抱“,”那人“守候的是”又一个葱茏的春天”——老人家内心世界的美丽,冯诗人居然都能描述出来,这就很高妙。

但诗人又说:“嫉妒这场专属于他的雪”。

还嫉妒?为什么要嫉妒?

因为“那雪”“漫山遍野圣洁而又安祥/覆盖小屋的雪/恰如其分地粉饰太平”吗?因为“那雪”对老人太过殷勤了,给“门口铺上了柔软的地毯”?

难怪冯诗人嫉妒啦。

冯诗人,您错怪“那雪”啦!“那雪”哪里是专属“那人”呢?这场雪属于您、我大家呀! 嫉妒?从何谈起?

这叫做反词正用。冯诗人又会呲笑我不懂了。

赶紧翻书补课。

嫉妒,一个贬义的臭词。指对某人或某事心怀一种冷漠、贬低、排斥,甚或敌视的心理,而冯诗人怎么会对“那人”“那雪”怀有这么些不健康的心理呢?从上文看,他对那位孤独的看山护林老人很是敬仰的呀,他对那山、那雪、那人满是赞赏的呀!嫉妒,用在此处似很不恰当,其实是似贬实褒,如此俏皮运用语言,恰恰表达的是一种非常喜爱愉悦的情怀呢!

“那狗”呢?当然是一种极美的陪衬啦!你看,“白狐一样”,与“那人”“那雪”“那山'相映衬,就使画面生动起来了,好美的景图。但作者偏又不让你认为是陪衬。他特意给了这狗性格——“古灵精怪”的,“善于察颜观色“”亦步亦趋“跟着”那人“,给它一副十足的奴才相。而奴才相的狗不同于具有奴才相的人,人,如果是一副奴才相,岂不把别人讨厌死?而狗,显其奴才相,才可爱呢!

冯诗人,我算服了。一种多么平淡的很一般的生活,怎么让您写成了这样——简直美妙无比,令人好喜欢好羡慕好欣赏好向往![1]

作者简介

张幼军,湖北大冶市人,1948年1月出生。大冶一中退休教师。。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