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堂姐夫的九十年(段允生)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读堂姐夫的九十年》是中国当代作家段允生写的散文。
作品欣赏
读堂姐夫的九十年
现年九十岁的周备恕,是一位有着四十年工龄、五十四年党龄的退休干部。在他的九十岁诞辰喜宴上,有一份名为《我这九十年》的精神大餐,令人陶醉,值得分享。
我称周备恕为堂姐夫。堂姐是我三叔的女儿,三四岁时爹死娘嫁人。八岁那年,抚养她的姨娘背井离乡逃荒山西,她被改名换姓方才回到亲娘身边。十九岁出嫁,与堂姐夫相濡以沫七十年,2023年十月初二寿终正寝,享年八十九岁。
堂姐去世后,外甥发林让我多与他爸聊聊天。我发现堂姐夫头脑清醒、口齿伶俐、对过去的事记忆犹新,于是决定由其口述,我和他的女儿晓风把他的回忆整理下来,出一本名为《我这九十年》的册子。
堂姐夫与我堂姐都是1935年生人。堂姐生于正月十二,堂姐夫出生在七夕之夜,地点是唐朝著名诗人岑参曾经住过、写了一首《南池夜宿忆王屋青萝旧斋》美好诗篇的大峪东沟。
堂姐夫对他的老爷非常崇拜。他说,清·光绪初年那场大旱,死人无数。时年二十来岁的老爷,在丧失多个家人之后,带着比他小十多岁的弟弟逃荒到山东,不仅度过了灾年,而且还把当地一个妇女带回老家当老婆,又在老家给弟弟娶妻生子,使得家族得以繁衍。堂姐夫从小就深受他老爷疼爱。
堂姐夫的爷子辈同胞三人、父辈亲兄弟五个。民国三十二年正月初七,他老爷召集五个孙子分家后,只剩下堂姐夫的父母住在老家,上养老下养小。
堂姐夫称他的外公外婆为恩人。民国三十二年夏秋的两茬蝗虫灾害,逼得家乡许多人背井离乡逃荒要饭。堂姐夫家没有逃荒,多亏了他外公外婆给的一斗小麦面,让他父母当作本钱做卖馍生意,度过了灾荒年。
堂姐夫有三个名字。他是在父母接连生了三四个男孩都没有成活的情况下,祈求广生奶奶“哪怕丑陋点都不嫌”之后出生的。父母给他起的乳名叫“丑旦”。因右脚小趾长了两个指甲,只有老爷一人叫他“六趾”。上学后,老师给他按辈分起了个学名叫“周备恕”,一直沿用至今。
家乡解放后,十三岁的周备恕上了共产党在东沟办的小学,1951年底读完四年级就不上了。1952年,国家开展扫盲活动,要求各村办夜校。初小毕业的周备恕受聘为扫盲教员,这一教就是三年,没有报酬,全是尽义务。
新中国的经济建设,向苏联老大哥学习,其中包括向苏联林业专家米丘林学习,绿化荒山。互助组成立米丘林小组,周备恕荣任组长。他夜里扫盲,白天育林,开始与林业结缘。1955年,周备恕升任初级社林业委员。1956年,周备恕又高升为由五个初级社合并为一个高级社的林业委员。1958年秋冬,周备恕经大峪人民公社推荐,到安阳林业学校深造三个月,掌握了园艺、森林、植保三门技术。
1959年正月,林校毕业的周备恕被大峪人民公社任命为新成立的林业总场会计,从记公分的农村人变成了由公社发工资的公家人。1959年下半年,国家实行干部职工下放充实农业第一线的政策,大峪人民公社180个林业职工只留下13个,周备恕继续担任会计。
1970年3月,周备恕在大峪林场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72年8月,在林场干了十三年的周备恕,由临时工转正为国家林业全民工,户口也由农转非,吃上了商品粮。1974年,经公社领导推荐、县林业局批准,周备恕荣升大峪林站站长,户口也转到了县林业局。
1990年,为了让儿子接班,周备恕申请辞去站长职务,办了内退手续。在担任大峪林站站长的十六年里,连年夺得先进单位荣誉称号;先后有两届领导找他谈话,想提拔他到国营林场当场长,他都以年龄大了、在大峪人熟、离家近等理由婉言拒绝。
屈指算来,周备恕从1952年至1990年,先后担任绿化组长、林业委员、林校学员、林场会计、林站站长,从事林业近四十年,是个名副其实的林业人。他任乡林站站长时的县林业局长(后任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王宗吉老领导,称周备恕是个实干家,是一个执迷于林业的人,是大峪岭上一棵松。
堂姐夫退休后仍然受到组织关怀。1990年内退后,乡党委让他负责老干部工作。1995年正式退休后,把党组织关系转到了老家东沟村党支部。从此,他受到来自市林业局、大峪乡(镇)两级党委和东沟村党支部三个党组织的关怀。两级党委召开的老干部例会、组织的老干部活动都通知他参加,对老干部的慰问没有忘记他,发给老干部的福利也有他一份。他多次参加林业局组织的老干部外出参观考察活动,使他开了眼界,长了见识。村干部经常与他交谈,征求意见,他也积极对村里的工作献计献策。疫情防控期间,他向村里捐款,村党支部评选他为2022年度优秀共产党员。在2023年大峪镇“和美乡村·文明家园”建设系列先进评选活动中,经村党支部推荐,被镇党委、政府评为“好党员”。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时候,中共中央向他颁发了“光荣在党50年”证章。
堂姐夫我与堂姐相濡以沫七十年。他俩于1953年腊月结为连理,共同生活了七十年。堂姐在堂姐夫常年在外工作的情况下,对上孝敬公婆、养老送终,对下养育三女一男,家务、地活全把式,积劳成疾,时不时地住上几天医院。每次都是堂姐夫请假在医院陪护。堂姐夫退休后,回到家里,悉心照顾我姐,这一照顾就是30多年。特别是十五年前,堂姐腿部摔伤不能走路之后,堂姐夫成了全职保姆。他每天推着坐在轮椅上的堂姐出去看风景散心,冬晒太阳夏乘凉;他把我堂姐的衣服换洗得干干净净、身子擦得闻不到一点老人味;他擀面条、包饺子、蒸包子,炸油膜,变着花样给我堂姐做好吃的饭菜;他按时给我堂姐端水、喂药,没有忘过一次。堂姐常对我说,你姐夫他好心肠。十年前,我在《贺堂姐夫八十大寿》的贺词中写道:“十数年来,吾姐多病,他好心肠,呵护倍增。就医陪伴,居家照顾,模范丈夫,胜似医生。”堂姐夫说:“允生兄弟过奖了,其实我做得很不够。我退休在家,就要好好照顾你姐,把年轻时候没有关心照顾的缺憾都补回来,叫她幸福快乐无忧无虑地度晚年,叫她觉得嫁给我这辈子没有遗憾。”这淳朴的话语,出于高尚的思想境界。
2023年十月初二中午,堂姐坐在轮椅上不辞而别,堂姐夫悲痛欲绝。我作为娘家人善语相劝,说我姐享了人生五福中最高的“善终”之福,你俩一起度过了人世间少有的七十年白金婚。
堂姐走后,子女们在以不同的方式对他们的母亲表示哀悼追思的同时,又以不同的方式对他们的父亲表达孝心,其中一项就是让我与堂姐夫多聊聊天,结果聊出了《我这九十年》这本册子。
这本册子内容丰富多彩,不仅有堂姐夫对九十年经历的精彩回忆,而且有相关证件照片,还有附录。他儿子、女儿追思母亲的文章,儿媳妇执笔为这本册子写的后记,孙女、外孙女等五人对奶奶、外婆的怀念和对爷爷、外公的赞扬与祝福,我十年前分别对堂姐、堂姐夫的八十大寿写的联赋,都作为附件入册。堂姐夫任乡林站站长时的县林业局长、从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职位上退休的王宗吉老领导,为这本册子作的序,使得这本册子蓬荜生辉。著名书法家、市书法协会老主席张奇惠为这本册子题写的书名,借用国画大师于善政的画作为封面,使得这本册子锦上添花。
这本册子正文十二节,堂姐夫在最后一节寄语子孙后代:“爱党爱国不变心、孝顺老人不违心、家庭和睦不离心、养育后辈不偏心、行善积德不亏心、平安是福不贪心、感恩回报不负心。”这七句话,也是他的人生哲学和写照。
读堂姐夫这九十年,给我的印象是:他是一个比较幸运、很有福气的人,是一个对前辈感恩、很有孝心的人,是一个对共产党和新中国忠心耿耿的人,是一个对工作勤勤恳恳、责任心很强的人,是一个廉洁奉公、没有贪欲之心的人,是一个对爱情忠贞、心肠绝好的人,是一个对子女孙辈富有爱心的人,是一个被上上下下左邻右舍掏心赞誉的大好人,因此他是一个长寿的人。小他十三岁的我,很高兴读了他的九十年,愿意接着再读他的一百年、一百一十年。[1]
作者简介
段允生,河南省济源市人民检察院退休干部、市诗词楹联学会名誉副会长,市老干部通讯组副组长,市作协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