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读经是严冬里的春阳(蔡达斌)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读经是严冬里的春阳
圖片來自免费素材网

《读经是严冬里的春阳》中国当代作家蔡达斌写的散文。

作品欣赏

读经是严冬里的春阳

孩子十三岁前,为什么要读经?因为十三岁之前是人记忆力的黄金期,也是吸收知识文化的最佳期。这个时期“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古老文化的精华,是中国文化和中华民族精神形成的基本根源,也是我们生生不息传播的瑰宝。孩子读这些经典,就像牛吃草一样,先整个儿吃下,然后回嚼,细细消化。有些东西现在不懂,以后慢慢就懂了。中国的国学大师、文学巨匠无一不是在童年时期背诵了大量的经典诗文,比如茅盾能倒背《红楼梦》。正如鲁先圣所言:个体生命因承载了思想的重量而变得坚强和伟大。要让孩子“历览千载书,时时见遗列”,游心于万代,领略“书中乾坤,笔下天地宽”的意趣。因此,读经是学校教育有灵魂的真诚呼唤,是孩子生命成长的良好举措,是民族复兴、祖国强盛的制胜法宝。为了成就孩子美好明天,为了中国辉煌未来,为了人类康泰幸福永远,我们不能不让子女们读经,恰如严冬里万物生灵没有不渴望灿烂春阳。

2007年,我无意看到了刊载在《中国教育报》上的一篇文章,里面说儿童诵读国学经典,可以早点得到开悟,变聪明起来;可以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培育民族精神;可以获得诗心性,诗意幸福地生活……于是,在我的脑海里便萌生了教儿读经的想法。只是当时条件差,找不到多少经典可读,仅仅教他读些唐诗宋词。又因没有计划,哪儿黑哪儿歇,自然而然,不久便夭折了。

2011年秋,我被学校派到重庆小语培训,其间听了陈琴老师的经典素读课和讲座,说旧时的私塾,童子只要两三年功夫,可吟诗作对,出口成章,挥豪成文。为什么?难道旧时的先生有什么魔法?究其原因,是因为旧时学子的“劳于读书”,不似今天“偶然的,随意的”翻看般的“读”,是唱,是背,是“劳”于诵,也是“劳”于记,在肚子里扎扎实实地装下了大量的文字,将典范文章的行文立意之法揣摩个透,被视为“兵卫”的辞采章句早已烂熟于心,可信手拈来。说儿童背诵十万字,读破百部书,写下千万句,就会发生奇迹。古圣先贤们高瞻远瞩,不约而同地要孩子饱读四书五经及老庄等,并辅以熟读历代公认的优美古文诗词,进而背诵、潜心会文。这样,我心中又复燃了教儿读经的行动:教他读《三字经》、《弟子规》、《春江花月夜》,读孔子,读李白,读杜甫……渐渐儿子能够背诵所读的经典,我也心醉神迷。但最后还是因没有坚持下来,而流产了。

唉!假设前两次儿子读经的阳光,不拐弯该有多好啊!那样的话,我们一家便会一直远离严冬,而幸福、快乐在春天里。好在亡羊补牢,尚还不晚。即刻行动起来,就会拥有万里明媚春光。

幸运的是,2015年“世界读书日”前夕,我看了赖广全的演讲,心很受震撼。想到“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于是,我用他的“137”累积法,再次指导儿子读国学经典和外国美文。由于儿子已十一岁了,得只争朝夕,在十三岁前多诵读点,因而每次安排的内容相对多一些。每天清晨六点,我就催儿起床读易经七卦,然后读其他两部经典,随后是《古文观止》中的某一篇,最后是外国诗歌或散文或小小说。尽量读两遍。中午或午觉后又继续重复两遍,晚饭前再诵读两遍,临睡前背一遍。一周后,换新的内容。有时我和儿子一起读,有时妻子陪读,有时一家三口一起读。儿子自从读经后,感觉收获挺大,目前已读了四书,读了五经中的《诗》、《书》、《易》,读了《老子》,读了《孙子兵法》等。而且易经一直未停,我发誓要儿子将它读得滚瓜烂熟。现在正读《黄帝内经》、《庄子》等,读时播放优美的中西古典音乐。因为读经乃千古事,所以我时常教育儿子要“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由于不断从网上获悉,以后语文教材将增加国学经典,高考也要加大国学经典的分值……这使我更坚定了教子古诗文诵读活动。

坚持读经,让经典活在当下,无疑是照亮前方的路途,慰藉孤独的灵魂,给予前进的力量与智慧,是严冬里的璀璨春阳。读经就有力量,读经就有未来,读经就能走向快乐的迷离。让我们一生吟诗作赋,热爱着诵读经典吧。这样,我们便能顺利奔至春暖花开的寓所,抵达静寂迷人的仙域,深入辽远苍茫的意境。

[1]

作者简介

蔡达斌,男,土家族,诗文见《铜仁日报》《贵州干部教育报》《参花》《作家天地》等。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