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谁不说俺家乡好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谁不说俺家乡好》是拍摄于1961年的电影《红日》中的插曲,

故事背景是1947年发生于山东临沂地区的"孟良崮战役"。

《谁不说俺家乡好》由吕其明、杨庶正、肖衍作词作曲,歌曲取材于胶东民歌《王二小赶集》 ,

作者在创作的过程中运用乐段作为写作手法,旋律音调具有典型的山东民歌的风格。被认为是一首山东新民歌,


以山东民歌风味,唱出了沂蒙地区大好风光和军民鱼水之情。

2007年中国成功发射的"嫦娥一号"月球卫星搭载30首歌曲,第一首就是这支歌。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 谁不说俺家乡好
所属专辑 谁不说俺家乡好
发行时间 1961年
歌曲原唱 王音旋
填词 吕其明 ,杨庶正 ,肖培珩
谱曲 吕其明 ,杨庶正 ,肖培珩
歌曲语言 普通话
电影版演唱 任桂

歌曲简介

《谁不说俺家乡好》是拍摄于1961年的电影《红日》中的插曲[1]。影片取材于1947年的"孟良崮之战",这场闻名中外的惨烈战役对交战双方有着存亡续绝的意义。

1947年5月13日到16日三天的时间里,72万军人在孟良崮决一死战。多年后在孟良崮树起了一座永久性纪念物--孟良崮战役纪念碑,以铭记在战役中为了解放战争胜利不惜牺牲的人们。

歌曲的诞生

这首歌的诞生得益于导演汤晓丹的"举荐与保护"。汤晓丹拍电影很讲究插曲的运用。《红日》摄制组刚成立,汤晓丹就找到了曾创作《红旗颂》等许多优秀歌曲的作者吕其明,要他为电影《红日》创作一首歌。他对吕其明说:"孟良固战役围攻国民党王牌军七十四师场面很大,战斗也是异常的激烈。在这场战役到来之前应该有一首歌来宣扬解放军战士爱家乡、爱部队、保卫胜利果实的情感……"

吕其明领命后与词曲作家杨庶正肖培衍一起立即投入了歌曲的创作。吕其明每创作一首歌都很投入,尤其是对电影插曲更是尽心。为了使歌曲与影片融为一体,吕其明先是看了《红日》电影文学剧本,然后深入军队体验生活,并和汤晓丹等反复研究,定下了歌曲的基调:这首歌既要反映出孟良固人民对家乡的热爱,又要反映出解放军战士热爱家乡保卫家乡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在音乐音调与节奏上要与后面表现孟良崮战争场面的音乐形成强烈的对比,给人以至深的艺术感受。音乐基调确定后,吕其明便进入了艰苦的创作,不久,他便拿出了三段歌词《谁不说俺家乡好》这首歌,汤晓丹还根据这首歌配合剧中情节拍了长达三百多个场面。

然而,当这首歌在胶东拍摄地给摄制组主创人员试唱时,尽管大家对这首歌很是喜欢,但许多人又觉得它太长了,应当缩短一些才好。然而,这三段歌词已形成了一个完美的整体,并且与所拍场面相互映衬,裁去哪一段都不太合适。当吕其明听说要裁歌曲的消息后,也是气不打一处来,平时不发脾气的他立即跑到摄制组大发一通。对于吕其明的"发火",汤晓丹却一点也没有动气。其实,他早已决定了一定要完整地保留下这首歌。吕其明得知了汤晓丹的想法后那颗悬着的心才放了下来,并专门就"发火"一事向汤晓丹作了道歉。

歌曲完成了,吕其明和汤晓丹等人对当时的民歌手一一排队比照,最后将目光锁定在了上海歌剧院的歌唱演员任桂珍身上。任桂珍是个极善于博采众长的歌唱演员,她的演唱在吐字、声音控制、音色变化等方面汲取了民族唱法的特点;在行腔处理、表现人物等方面则汲取了我国传统戏曲的方法,同时又借鉴了西洋发声法,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由她来唱这首新创作的民歌是再合适也不过的了。于是剧组立即将任桂珍接到剧组试唱,她那清纯、甜美的歌声便春风扑面般立时征服了整个剧组。片中《谁不说俺家乡好》演唱任务自然也非她莫属了。《红日》在全国上映后,由任桂珍演唱的《谁不说俺家乡好》也立即红遍全国。

阎维文演唱《谁不说俺家乡好》

2007年,中国发射的第一颗人造月球卫星"嫦娥一号"升上太空后,《谁不说俺家乡好》与《爱我中华》其它由全国民众选出的三十首歌曲一起响彻太空,并且名列三十首歌曲之首。

两种版本

被广为传唱的《谁不说俺家乡好》,并非"原唱版",这与一段小插曲有关。吕其明说,歌曲写出来后,起初找的是山东艺术学校年轻老师王音旋。她的演唱纯朴、自然,地方特色突出,大家很满意,很快到上海录了音。但要定型时,视觉形象与听觉形象不统一的问题冒出来。吕其明说,考虑到影片的特殊需要,不得不忍痛割爱,只好重新挑选歌唱演员。不到30岁、嗓音正处"黄金期"的上海歌剧院歌唱家、在沂蒙山长大的任桂珍被推荐出来。

因为这段波折,王音旋的"原唱版"不怎么出名,现在广为传唱的是任桂珍的"电影版",但两者完全可以媲美,是两种味道的《谁不说俺家乡好》。让任桂珍没想到,《红日》摄制组灌了两个版本,一个是她的"电影版",一个是王音旋的"原唱版"。

词作者简介

作词者

萧珩,又名萧培珩(1941~),山东牟平人,作曲家。1946年参军,当过卫生员、通讯员、文艺宣传队队员。1948年初,调入山东胶东军区文工团任小提琴手,并随军南下。1951年经组织选送进上海音乐学院干部进修班学习。1952年考入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本科。在校期间 ,由他作词谱曲的作品《张大妈唱丰收》曾获得学院歌曲比赛一等奖。1957年毕业后进上海电影制片厂从事专业电影音乐创作。30余年,他先后为《苦菜花》、《红日》(合作)、《年青的一代》、《家庭问题》、《大刀记》、《白莲花》、《雾都茫茫》、《张衡》、《烦恼的喜事》、《咱们的牛百岁》、《本案没有结束》、《八仙的传说》、《咱们的退伍兵》等近三十部影片作曲,又与人合作创作了交响乐《郑成功》。此外,他还为《聊斋的故事》、《节振国》等三十余集电视剧作曲,并撰写了《电影音乐创作与欣赏》、《音乐浅谈--挖掘、发展我国古代音乐遗产》等深入浅出的理论文章。 1983年,《咱们的牛百岁》获上影厂"小百花"最佳作曲奖。现为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电影家协会会员、中国电影音乐学会理事。

作曲者

吕其明(1930~),安徽无为人,1930年5月出生。父亲吕惠生是一位革命烈士,在抗日战争的峰火中为国捐躯。10岁随父去淮南抗日根据地参加新四军,先后在二师抗敌剧团、七师文工团、华东军区文工团任团员。194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1年调入北京电影制片厂,从事电影音乐创作,先后在二师抗敌剧团、七师文工团、华东军区文工团任团员。1955年回上海电影制片厂任作曲。1964年毕业于上海音乐学院作曲指挥系。历任上影乐团团长、上海电影总公司音乐创作室主任,历任上海音乐家协会副主席、上海文联委员、中国电影音乐学会副会长。是中国音乐家协会第四、五届理事。创作了60多部电影、200多部(集)电视剧的音乐,还有10多部大中型交响乐作品,成为中国乐坛的风云人物。

歌手简介

任桂珍(1933~),女高音歌唱家,歌剧演唱家。生于山东临沂,3岁来到济南。曾在革大文工团工作。曾任上海歌剧院指导、上海市音协理事、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央委员。

建国后入上海歌剧从事歌剧演唱三十年,在《红霞》、《红珊瑚》等几十部歌剧中扮演角色,创造了众多不同性格、不同地域、不同身份的妇女形象。善于博采众长,在吐字、声音控制、音色变化等方面,汲取了民族唱法的特点;在行腔处理、表现人物等方面则汲取了我国传统戏曲的方法, 同时又借鉴了西洋发声法,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2]

视频

《谁不说俺家乡好》的原唱


谁不说俺家乡好


车晓妈妈王丽云现场演唱《谁不说俺家乡好》,老戏骨唱歌也很好听

参考资料